发布时间:2020-07-01 20:20:59来源:广电时评
融入丝路文化元素,新一期《极限挑战》通过“以物换物”“徒步沙漠”让嘉宾带观众体验敦煌文化魅力。在“挑战”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这档品牌综艺的品相也加入了新的因子。
作者:宓柯
《极限挑战》第六季第七期节目中,“极限男团”来到敦煌,追寻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开启一段寻找真假“蚕王”的反转故事。
6月28日播出的新一期节目中,循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极限男团”继续他们的敦煌行。在经过“以物换物”“午饭任务”等环节获取必备物资和防护服后,成员们挑战徒步鸣沙山,体验丝路生活,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开播至今,《极限挑战》第六季积极融入致敬医护人员、追寻幸福快乐、关注健康积极健身等主题,近两期聚焦敦煌文化等文化传承话题,在设置不同特色“挑战”、强化节目观感的同时,也为节目带来更多思考空间。
在体验中呈现敦煌文化
“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历史上的敦煌,作为丝绸古道上最大的交通枢纽,吸纳并包容了众多文化形态。
第七期节目中“极限男团”经过欣赏飞天舞,走进敦煌民俗博物馆、阳关等地标建筑,体验敦煌独有的千年文明,新一期节目的任务设置,继续围绕敦煌展开。六位成员分成三组前往敦煌夜市,用自己的物资和当地商户以物换物,寻得“最贵重的东西”,兑换前往沙漠的物资。在市井文化中穿越过往,极限组成员带领观众感受敦煌的独特文化魅力。
一边,敦煌墙皮壁画老板向邓伦和郭京飞介绍,墙皮壁画又称移动的壁画,做工复杂,每幅墙皮画需要经过10多道工序,“拥有莫高窟壁画的质感,用泥、麦草、麻草做成土坯进行绘画”。置身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品中,“极限男团”一边了解前所未见的文化瑰宝,一边感受手工艺人们的匠心和执着。
另一边,雷佳音和阿云嘎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木雕画店铺中,店铺老板向二人介绍自己历经八个月创作的雕画作品。背包里只有手电筒等生活用品的雷佳音,在面对凝结手艺人心血的作品时直言,“这个夜市真藏龙卧虎,不敢换,不敢换。”
从吸收了多种视觉表现手法的敦煌木刻画,到述说敦煌故事的沙瓶画;从做工复杂的敦煌墙皮壁画到融合油画、国画、木雕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木雕画、石雕画;从传统工艺到特色美食……节目以亲历亲寻的方式,发现藏于烟火生活的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在成员们的“挑战”中,展现敦煌的民风民俗。
“一起拼”,更多呼应现实议题
从第一季到第六季,《极限挑战》同其他品牌综艺一样,经历着自我坚持中的迭代创新挑战。尽管经历了主要成员的新旧交替,节目组仍希望“观众对‘极限男团’有新的了解和情感带入”。
无论是开篇致敬医护工作者,还是直播助力公益扶贫,亦或是敦煌文化探索,随着内容推进,节目在立意上的转变更加突出:重视对当下美好生活的诠释,同时强调对美好精神文化的传承。
新一期节目中,“徒步沙漠”成为“团魂”重塑的新见证。节目中,所有成员“最珍贵的东西”被放到了鸣沙山最高的山峰上,成员们要一起穿过沙漠,登顶并拔下山上的旗帜,才能拿回自己的东西。
有限的水源、不堪的体力、烈日骄阳、沙坡陡峭,为了让大家轻松一些,郭京飞提议一个推着一个往前走;看到岳云鹏一个人在最后,邓伦停下来拉着他的手一起向前;登顶之际,贾乃亮发现郭京飞跪在沙地上许久,为了和团队一起登顶,他从前面折返回来,拉着郭京飞向前跑……雷佳音说:“今天要不团结真走不出这沙漠。”
虽然在沙漠中举步维艰,但在嘉宾们互相帮助、加油鼓劲、不断向上的“挑战”下,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如同第六季节目Slogan“一起拼!一定赢!”,在原Slogan“这就是爱”的基础上强调了团队合作与携手拼搏的力量。
《极限挑战》自第五季以来越来越多地和现实议题呼应,逐渐实现节目内核的内在升级。从“我们六个人在一起,才是最珍贵的”的团队精神,到此前的节目助力扶贫、致敬医护人员、践行垃圾分类、融入非遗传承……结合时代话题,《极限挑战》从主题到形式,直面“挑战”,也在“自我挑战”中对一档综艺节目的价值进行更为深入地挖掘。
如第四期节目首次“直播带货”,番茄台直播间实现了1小时内观看人数从1000人到1000万人次的上升,带来20余万件农产品销售、780余万元的销售额。在这次的敦煌之旅中,“极限男团”成员也将捐赠整个旅途中的步数,通过蚂蚁森林项目,兑换成真实的树种,植于敦煌,以期让更多人来到敦煌领略雄浑博大的人文传统与孤寂壮丽的自然奇观。
作为一档走到六季、拥有较高关注度的综艺,《极限挑战》不断探求和现实议题的对接,而在这一过程中,节目的议题设置越来越达成“有意思”和“有意义”统一,使观众在轻松的收视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思考和话题。节目播出过半,《极限挑战》第六季也在以关注现实的内核,持续带给观众新体验和新感受。
编辑|叶晨玮徐蕾
丨评论
丨剧集
丨访谈
丨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