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一位研究生说,我25岁了,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这7件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独立)

发布时间:2020-07-01 02:25:33来源:爱贝睿

除了燃爆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最近我还迷上了一档怀旧治愈系的综艺《朋友请听好》。这款以普通人烦恼为主题的节目,就像慢品一杯清茶,正好中和看完姐姐的口味。

节目中的烦恼大多真实,很容易引发共鸣。其中一期,看完就很想和大家唠一唠。

这个话题起于易烊千玺读到的一封信——

信中一位25岁的研究生男孩说:

“我已经25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因为我妈管的太严了,让我没有独立的感觉。”

“我现在都读研了,还被要求每天11点前回家。”

“国外生活期间,生活费每周给一次,怕我乱花钱,怕我冲动消费,怕我到月底饿肚子。”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买过衣服,都是妈妈给我买的。”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其实这些「别人」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生活,这样「爱」孩子的父母,也绝不在少数

几年前《妈妈是超人》里的马雅舒就特别典型,因为害怕孩子磕着碰着,她把客厅里所有的家具都搬走。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就着一张毯子跪着用餐

一家人坐在地上吃饭

看到这个画面,我有些一言难尽。这样的爱与呵护,真真的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怕化的那种,可是,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何老师在节目中的评语一语中的:「父母越晚放手,这孩子越晚学会飞;这孩子被压得太久之后,那这孩子就废了。

这样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这样长大的孩子真的会废吗?先看看在马雅舒这样爱护下的米雅吧!

在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饭,只有米雅还需要老师喂;别的小朋友都能自己上厕所,米雅却尿了裤子,连袜子都湿透了;米雅交际能力也比较弱,别的小朋友主动靠近她,她却躲开了……

幼儿园老师对马雅舒直言「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就退学吧。」

显然,这样的精心呵护并没有让孩子更好,到是有些应了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过度养育的父母,正在培养一批优秀的「废物」。这似乎危言耸听,但事实真是如此。

美国教育工作者朱莉·礼斯科特,曾不止一次强调过度养育的危害。朱莉在斯坦福做新生教务长期间,发现很多孩子上大学了,还需要父母到宿舍帮忙铺床叠被、洗衣服;每次考试时,父母还要充当人肉闹钟,以免孩子延误考试……这些被父母过度呵护的孩子,很多人不仅不快乐,而且从名校毕业的这些学生,还不能应对职场

2014的一项针对450名本科生的调查表明,大学期间被父母过度养育包办的学生,更容易依赖他人,应对策略较差,缺乏职场需要的重要能力——坚毅、抗挫力。这种看似给孩子铺好了人生道路,其实斩断了孩子努力的动力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怎么养成的?

看完反面教材,来看看正面案例——《超人来了》姜爸。之前跟大家安利过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小好小朋友

除了爆表的记忆力、超强语言能力、惊人的音乐天赋以及暖宝高情商。这位2岁萌宝的自理能力也是超强哒!

系扣子,虽缓慢却无压力

有条不紊的「做饭」,虽然是游戏可不是自己瞎玩的那种哦,知道第一步要点燃煤气,然后给模具刷油、煮饭,最后再把饭放进模具里面。

买了东西,自己煞有介事的找零钱

才2岁的小朋友哇~啧啧~

其实这背后,是超级老爸——姜爸肯花费耐心和时间让孩子独立。比如

早上起来,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洗漱,姜爸在旁边示范;

姜爸做饭时,也让小好参与进来一起制作,所以小好在玩做饭游戏时,才会那么清楚做饭的步骤;

买完东西,小好想自己提东西,说实话,那么大一堆东西,如果是我,可能会对孩子说太重了,你提不动,东西可能会掉出来blabla,可姜爸啥也没说,就是放手让小好一试。

所以,家长学会放手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的第一步。当然,这里的放手,不是激进的把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推向困难,自己袖手旁观,而是拆解任务,当好脚手架

想让孩子学会做饭,让他们从剥橘子皮、香蕉皮开始。想让孩子学会拖地,让他们从学习擦桌子开始,我们要在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帮他继续扩展,一步一步地发展独立行动的能力。

培养学龄前孩子独立的7件小事

2-4岁孩子的自主意识正在逐步萌芽,有强烈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这一阶段,如果家长一味包办,什么都不让他去尝试,孩子完成不好这样的任务,到头来可能变得羞怯懦弱、缺乏信心

So,让咱们先来个灵魂拷问:「是娃衣着整洁、地板干净、万事完美…重要,还是娃的独立和自信更重要?

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请控制住自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生活中这7件小事让孩子自己做起来

1、自己吃饭

豆豆7、8个月能坐儿童座椅了,我就开始有意识让他试着自己抓握勺子,自己抓食物,虽然经历了很多一片狼藉的惨况,但慢慢豆豆使用勺子越来越熟练,从玩食物到吃进嘴里,随着手指的灵活,勺子无缝衔接到筷子。

这个过程是先苦后甜,豆豆从小到大,追着喂饭,不好好吃饭这样的烦恼真的从来不存在!幼儿园老师说「好好吃饭小红花」非你家豆豆莫属(老母亲又悲又喜的捂脸)

2、自己穿衣服

豆豆穿衣服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还记得3岁多时,他回家后兴冲冲给我展示了一系列脱衣、叠衣技能,看着这个小人儿有模有样的完成整套动作,我一边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惭愧(我一直以为等他再大一点才能Hold住这么复杂的技能),一边在内心感谢老师们的努力。

虽然豆豆班上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穿衣服,可幼儿园开班会时,老师还是会一遍遍跟我们家长强调,一些小朋友依赖心理很强,希望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的动手机会

的确,孩子毕竟是孩子,手指精细能力不够,做事缺少技巧,所有家长很容易着急上火,不耐烦了自己上去一顿猛虎操作,殊不知锻炼孩子独立的机会就这样一个接一个被灭掉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教会孩子相关技巧,然后少插手,不包办,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熟练。

3、自己收拾玩具

说到收玩具,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是个鸡娃的绝佳路数

你知道吗?收玩具背后的「分类思维」,是能深刻影响孩子未来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

孩子学会分类,才能学会排序,学会理解抽象规律,最后学会理解数字。既鸡娃了,还锻炼了娃的独立性,一箭双雕的好办法还不用起来?!

孩子收玩具,不是一股脑的推到一起,可以采取幼儿园的方式,准备一些收纳盒,让孩子分门别类把玩具收好。

如果觉得这样趣味性不够,我会让豆豆收拾积木、磁力片、雪花片的时候,跟他一起玩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个盒子里的游戏。

4、自己午睡

豆豆现在已经5岁多了,仍然没有实现分床睡。之前网上疯传的「宝宝分房睡年龄」,搞得我挺焦虑的,担心这个年龄还不敢独自睡,会不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曾经尝试过几次,可是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这场拉锯战,画面太「美」不堪回首。

其实,孩子分床的最好时机,应该是当他准备好的时候。疫情在家这几个月,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豆豆午睡可以自己安排了,睡觉地点是他自己选的,客厅沙发,睡觉的小床是他自己铺的,几个沙发靠垫在身旁垒成一个城堡,睡前自己播放一个睡前故事,过一会儿我偷偷查看,小家伙已经睡着了!

老母亲激动啊~娃能单独自己午睡了,离晚上分床睡还远吗

5、自己洗脸、刷牙、洗澡

这3件事,重点说说刷牙。记得我家豆豆小时候刷牙简直就是一场战斗,软硬招数都不行。跟他说不刷牙,会长虫,牙齿会疼,这种说教的方式,孩子理解不了,自然不会听。

后来,给他用了游戏盒子《憨憨爱刷牙》,用绘本故事为孩子种下习惯的种子。

憨憨爱刷牙

之前孩子不理解「牙细菌」是什么,在绘本里看到在牙齿上敲洞打孔的牙虫,豆豆很快明白了牙细菌对牙齿的破坏作用。

看到绘本里干什么都牙疼的小河马憨憨,豆豆能感同身受,体会不刷牙的后果。现在不用提醒,晚上刷牙前自己会说:「我去让泡泡精灵抓牙虫啦~」

洗澡这件事,随着孩子长大,以及对他做的一些性教育,他会不要看我的隐私部位,主动要求自己洗澡,所以这个时间我可以在旁边自己歇会儿,切记,孩子单独洗澡大家最好让孩子开着浴室门,随时保持警觉

6、自己擦屁股

这个话题有点重口味,但相信你一定感同身受。曾听一位妈妈抱怨,孩子在幼儿园拉粑粑了,因为孩子太多,老师没顾过来给擦屁股,大冬天的,娃硬是光着腚冻了半天(虽然开着空调,可还是冷啊~)

2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学着自己擦屁股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无论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的发展,都没办法把屁股擦干净。

3、4岁,宝宝的精细动作就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不管是叠卫生纸,还是自己擦屁股,小手都可以很灵活地完成。

不过重要的不是擦不擦的干净,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来。每次孩子自己擦完,家人最好检查一下,趁机帮孩子擦干净。

7、帮忙做家务

豆豆大概3岁多时,洗碗技能已经通过了老母亲家务考核指标,是全家的碗,而且都是瓷质的碗。

第一次顺利完成洗碗任务,当时还兴奋的发了个朋友

其实做到这些,过程并不难,关键是让娃有兴趣、有成就感。我家娃有个特点,很暖心,我就充分发挥娃这个优点,「妈妈今天胳膊疼,能不能帮帮妈妈洗碗呢?」

娃二话不说,搬起小板凳就到厨房,我把步骤给娃分解好,先从洗勺子开始教,接着他能洗干净自己的小碗了,然后慢慢全家人的碗他都能包圆了~

有次,听队友一脸自豪的跟他哥们笑说「儿子洗的碗比我洗的还干净~」

小结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让他有能力自在、自主地生活。孩子不会一直弱小。爱他们,不是过度保护,而是传授他们基本生活技能,让他们在失败和错误中学习与成长,让孩子养成独立,从生活中这7件小事开始吧~■

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小爱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把小爱设为「星标☆」吧~

6月大咖讲座刚刚上线,未来脑计划会员免费收听。进一步了解戳

点击阅读原文,成为未来脑计划付费会员,即可获赠31期大咖讲座。

点个在看,跟朋友分享你的观点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