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她因晚婚被骂怪物,只活了29岁,死后却被外国人爱了200年,国内竟鲜有人知……

发布时间:2020-07-01 02:32:27来源:静云婵

来源:ins生活

最近在国外网站意外看到了这样一张画像。

画像中的女子,身穿古代服饰,高挽发髻,神色专注,正拿着望远镜观测星象。

后来得知,她叫王贞仪,是位清朝女科学家。

问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竟无一人听说过她。说来难以置信,这个国人十分陌生的名字,在国外却享有很高知名度。

世界权威的科学学术期刊《自然》将她评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2000年,为纪念王贞仪对科学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代号43259的小行星,命名为WangZhenyi

2016年,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中,王贞仪第三位出场

……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去世200多年,仍被西方人纪念和尊重?

01

1768年,正值康乾盛世。这年深秋,安徽王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举家欢庆。

家人为她取名贞仪,字德卿

王家世代为官,家境殷实。小贞仪的祖父官至太守,学识渊博,父亲是远近皆知的名医。祖母和母亲都是名门闺秀,诗词造诣极深。

由于家庭的熏陶,天资聪颖的王贞仪从小与书为伴。祖父王者辅尤其疼爱这个孙女,忙完政务,总爱抱其在膝头,讲述古往今来各位英雄豪杰、传奇女子的故事。

万古千秋,一位位巾帼秀骨的风采在小贞仪心中扎了根。

王贞仪爱书,爱学问,幼年可见一斑。

一年大年初一,年幼的王贞仪给祖父母磕完头拜完年,一反往常,没接祖父给出的压岁钱,而是歪着脑袋调皮地说:“祖父,我不想要这个。”

“那你想要什么呀?”“我想看你书房的书。”

就这样,小贞仪解出祖父的数数题后,如愿在一片宠爱的声中,拿到了书房的“随意出入”权。

长到11岁,王贞仪的学业已大有进步,也是这一年,因身涉官场风波,被贬吉林的祖父病逝,她随祖母、父亲赶赴吉林奔丧。

家道的变故、北上的一路见识让王贞仪迅速成长起来,她的诗词不再局限于深闺情趣、伤春悲秋。

“不若遁世饮醇酒,醉消三万六千场”(《感赋》)

“缩颈坐秋风,雄心冷如鹜。何时脱锦帷,怒翮摩霄去。”(《题架上鹰》)

如此胸襟与气魄,让男儿自叹不如。

饱读诗书,又在开明家庭氛围中长大的王贞仪,即使在被三纲五常束缚的清朝,内心也有一颗男女平等的种子。

她从不认为女子就要囿于深闺,整日和女红、红妆为伴。

“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天地之大,女子也可游历咏叹,学问之深,女子亦可钻研探寻。

塞外四年,王贞仪跟着蒙古人习武、骑射,纵马扬鞭,飒爽铿锵。

史料记载,贞仪“跨马横戟,往来如飞,百发百中”

“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回看王贞仪那时的诗句,透着一股子自信和高傲。

谁说女人只能待嫁闺中,我偏要马上论英雄。

此时的王贞仪,年十五。

02

山林灰了又绿,来到北国的第五个年头,贞仪已出落成大姑娘了,眉目灼灼,风姿绰约。

北国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饱览北方壮丽山河,纵情山林骑射。

16岁,王贞仪和家人返回南京,短暂停留之后又跟着父母到全国各地行医。

从南国到北疆,从海滨到大漠,以十七八岁的年纪游遍祖国山河。

跟随父母一路漂泊,居无定所,辛苦自不必说,但和途经的雄伟山川、异域风情相比,劳累又算得上什么呢?

她身着男装,高挽发髻,见识了华山之险,看过黄河汹涌澎湃,也在江南的柔情精致中留恋往返。

沉浸在自然之美中的王贞仪,短暂地摆脱了男权社会异样的眼光,写下了大量潇洒不拘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当属:

“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游华山登云台观》)。

脚踏大地,泥泞磨砺着她的青春,也让她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贞仪正一步步和自己的稚嫩告别,开始一段通往成长和传奇的苦行之路,灿烂之路。

03

王贞仪18岁,一家人终于结束游医生活,定居南京。

日子安稳下来,她终于有条件潜心研究自然科学了。

祖父遗留下来的藏书有75柜,将近万卷,王贞仪全部当成遗产继承了下来,从安徽到吉林,再到南京,她百般护它们周全,如今更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阅读。

这些藏书,有不少是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著名科学家的著作,让这个热爱知识的女孩大开眼界。

其实一切早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伏笔,遥想当年刚刚识数的王贞仪,也是解出祖父的数学题,才获得出入书房的权利。

王家这个小丫头,注定和数学有不解之缘。

一众数学家中,王贞仪最推崇梅文鼎,但她的喜爱并不盲目,王贞仪认为梅文鼎的理论虽好,但过于繁复。

那是八股盛行的清朝,就连有权接受教育的男子也大多为求功名,一心学习孔孟礼法,有广泛使用价值的数学几乎成了绝学。

然而王贞仪不仅推崇数学之美,并且深知数学普及的重要性。

她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历算简存》,力求用简单的语言讲解乘除法及勾股定理等,给更多人打开一扇数学科学的窗户。

2018年出版的《数字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

详细介绍了王贞仪对相关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当然她也不是没有萌生过退缩的念头:

“有好几次我不得不放下笔叹气,但是我知道我热爱它,我不能放弃。”

是的,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跨越百年的风霜,我仿佛能看见一个纤细的女子手执书卷,没有开学堂,广收徒的男儿身,却有着不输男子的教书育人情怀,推崇真理的信念。

04

王贞仪喜爱数学之美,不过最令她着迷的还是遥远的苍穹,浩渺的宇宙。

当时学习数学不过艰深难懂,但没有任何禁忌,天文学却是属于“皇家的学问”,平民百姓不可随便涉猎,更何况女子。

王贞仪没有退缩。

她顶住压力,沉迷在祖父留下的书海中,传统天文学书籍读完了,就想方设法找最新的,西方天文经典译著来研究。

没有观测仪器,就自己动手制作。

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王贞仪的母亲从女儿房间走过,看到她在一堆物品间来回摆弄。

房中桌上的水晶灯被悬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被放倒在灯下当作地球,而王贞仪手里拿着一面镜子当作月亮,一边移动着反复试验,一边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妈妈听不懂女儿的研究,但她知道那轮明月能给这个从小不安分的丫头带来无限快乐,这就足够了。

一个又一个朗星稀的夜晚,王贞仪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披风饮露,静静地注视着天空,仔细观察着天上大小星辰的运动和变化,辨识各种云层的流动和形态,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也有相好的姐妹曾问王贞仪,为什么要观看天相,研究它有什么用?王贞仪思考片刻,没有回答,也只是笑笑。

是啊,为什么要做为世俗所不解的事?

或许因为,日月星辰就在那里。

多年观察和研究,王贞仪写出了不少天文学著作,现存11篇,其中以《岁差日至辩疑》《地圆论》《月食解》最为引人注目。

《月食解》对月食的形成,月亮的圆缺变化进行说明,和现代的天文学阐述一致,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备的日月食成因解释。

“地圆”理论更是超越了时代。

清代,传递了上千年的“天圆地方”“地心说”依旧深入人心,即使西方的“地圆”“日心说”理论已经传入,国人大都嗤之以鼻,觉得是天方夜谭。

王贞仪却凭借多年的观察得出了结论:

地面无比广袤人所观察的范围极小,所以虽然地球是圆的,但从人的角度来看却是平的。

插画师:Rachelignotofsky

可以说,王贞仪几乎仅凭一己之力,试图纠正整个时代的谬误。

哪怕被广泛质疑,也坚持己心,不为所动。

05

王贞仪曾在书中写道“人生学何穷,当知存阴宝。”

18到24岁是王贞仪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她的科学发现大都出自此时。

为了科学研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将婚事一推再推,甚至做好了一生不嫁的准备。

当发小都已为人妻,为人母,王贞仪却在科研中留恋,世俗的异样眼光,周边的闲言碎语几近将她淹没。

久而久之,王贞仪成了街头巷尾大家悄悄议论的“怪人”,成了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口中伦理纲常的“叛逆者”。

那又如何?

林清玄在《百合花开》中有一段百合花的自白: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王贞仪就是那株百合,坚韧、执着、清幽。

终其一生,王贞仪都坚持男女平等。

她在文章中说,男女之间除了性别差异并无不同,男子能做到的事,女子同样也可以。

她从来不认为相夫教子是女子唯一的归宿,浩瀚的星空与无边的知识才是她的追求。

“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200年前,她一身孤勇挑战男尊女卑的社会规则,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印,需要何等的胆识和心胸,又经过多少不被理解的无奈。

令人欣慰的是,这朵硬钢“三纲五常”的坚韧玫瑰,终于在25岁那年等到了人生的挚爱。

25岁,王贞仪离开南京,嫁往故乡安徽。丈夫詹枚,家境虽不富有,但他尊重妻子,理解王贞仪的抱负。

婚后二人经常一起研究文学,詹枚多次鼓励王贞仪把诗稿刊刻出版。

即便夫妻和睦,王贞仪也没能躲过婚后“自从洗手作羹汤,无意驰名翰墨场”的尴尬境地,学问研究渐渐少了。

王贞仪生来体弱,再加上多年漫游奔波、苦读、著述,消耗巨大,婚后不久便缠绵病榻。

染病期间,她和丈夫共同整理了平生的诗稿、著述,并嘱咐丈夫刊印出来。

婚后第四年,王贞仪病情恶化,和丈夫做最后的告别:

“夫君家境薄弱,如果我再这样研究下去,印刷、出版著作,恐怕力不能及了,所以,现在我离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读来令人唏嘘。

王贞仪去世时年仅29岁,没有子嗣。她的丈夫将妻子著作结集成书,几年后也随妻子而去。

这个倔强的姑娘迎着世俗的偏见,用短暂的一生活出了自己的传奇。

06

如今距离王贞仪离开已经有200多年了,屠呦呦等杰出女科学家辈出,但社会对女人的偏见依旧存在。

比如,总有人劝打拳的张伟丽,女孩子不要“打打杀杀”,“趁着年轻赶紧嫁了才是正经事儿”。

比如,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斯坦尼康摄影师的邓璐,当初在剧组做助理帮机器顺线,跟机员和她说:“放下,这不是你娘们动的东西。”

……

不难想象,200年前钻研数学,打破禁忌仰望星辰的王贞仪遭受过多少非议和嘲笑,但她硬是活成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如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初那些嘲笑她的人早已在历史风尘中烟消云散,数百年来,王贞仪却用她的一束光,照耀着,鼓励着无数女人,爱己所爱,无问东西。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中国奇女子,在国外数百年时间备受推崇,国内却鲜有人知……

读到这里,如果你也为王贞仪的故事感叹,希望能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她,了解她。

让她的故事给更多自我怀疑的姑娘一点信心,给更多勇敢追求的姑娘一些激励。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女传》

王云平,《尝拟雄心胜丈夫—清代女作家王贞仪和她的诗词》

顾静怡,《王贞仪:登上外国杂志的清代女子》李众喜,《清代女算学家王贞仪》

观察者网,《仰望星空的古代女科学家——王贞仪》

果壳网,《不顾禁忌仰观星辰,这位清朝天文女侠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insgram等。

图片来自网络。

抖音推荐

扫码关注我的抖音号进直播间

叶老师在直播间等你哦

具体细节咨询叶老师

【叶老师微信二维码,长按识别添加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