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1 12:22:48来源:爱贝睿
闺蜜要当妈了,非常焦虑,便找我来叨嗑。
问我带娃的这两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想起在《成为母亲》一书,读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女人天生是母亲。
我回忆起自己的过去:怀孕、生产、熬夜喂奶、得乳腺炎进医院……有成为准妈妈的患得患失,有做新手妈妈的手足无措,那些个酸甜苦辣,不禁浮现眼前。
从怀孕到生产,蜕变的开始我是哼着国际歌上产床的。
破水后的26个小时,迟迟不见开指,我被连续的宫缩阵痛折磨到崩溃边缘。
好在老公一直在待产室陪我。我对他说,我想听国际歌。
他一愣,点点头,打开手机为我放了一首马备的摇滚版《国际歌》。那悲壮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单间待产室里,一瞬间令我涌起了斗志。
歌毕,医生来检查开指,竟从之前的两指半开到了六指,于是我被立即拖进产房。
在产床又连续斗争了2个小时,终于顺产下了小小鱼。
经历了这一次生产,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蜕变。那个身体碰不得、疼不起,连看见针头都要回避的娇气姑娘,在医院躺着被折腾,连续的扎针、吸氧、惨叫、缝针、失血过多后,一下子成熟很多。而一旁目睹全程的老公,都被吓得脸色苍白,结果变成我抱着娃来安慰他……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大考验,它让我知道什么是勇气。
嫂子的宝宝刚出生时,我去月子中心看望过他们。
那小小的肉团,被嫂子抱在怀中,看上去如此脆弱。我站得远远,不敢靠太近,更不敢上前抱,生怕丝毫的闪失会伤到宝宝。
小小鱼出生后,我也陷入了同样的恐惧,害怕弄着她、摔了她、捂到她……每天会沉浸在各种担忧中。手机里总会冒出各种吓人的新闻,什么宝宝滚在床围边捂死,把孩子忘在车里被闷死。我老担心,以自己这么大条的性格,会不会也有疏忽的一天……
我妈也吓过我,说亲戚家有个太婆,曾在宝宝刚生下来后,在同一床上睡觉,因为睡得太死,把宝宝捂死了。而我睡眠那么实,同床睡太危险。
婆婆却在一旁说,哪有那么夸张,孩子没那么脆,那些新闻都是父母太疏忽了。
我就像一匹要过河的小马,被松鼠唬住了说水太深,又被淡定的大牛说放心水很浅,而陷入困惑中。
真正要试深浅,只有自己淌过去。
孩子哇哇地哭,连日连夜对我提需求,也在不停地推着我向前走,从学着喂奶、换尿片、洗澡,直到彻底熟练所有操作,练成了可以随手以不同姿势抓起娃来喂奶的本事。最终,我靠自己走过了这片小河。
原来既没有那么深,也没那么浅。
自从有了孩子后,我的脑子好像长出了一个闹钟,我会在她哼唧一两声的时候就能惊醒,抓过来喂奶,再放回摇篮继续睡。当孩子离开我的视线,不出几分钟,那个闹钟就会自行打响,催促我去确认她的安全。
那些让我担忧过、恐惧过的事情,我以一次次的行动证明了,连我这样天然大条的姑娘,也能做好母亲这个角色。
当妈妈的第一年,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孩子逐渐长大了。
我望着她扶着床边站起来,看她摇摇摆摆地学走路,听她喊出第一声妈妈,让她第一次自己抱着杯子喝牛奶……她学会的每一个新动作,咿呀的每一个新词,都能让全家欢腾半天。
一岁多的时候,新问题出现了。
小小鱼的睡眠变得特别差。
我爸过来看娃,神秘地把我拉到一边,提醒我说,孩子有枕秃,可能是缺钙。
我说不会啊,书上说了,枕秃和缺钙没有必然关系,而且我每天给她吃维D、喝奶,很多公众号上也说,孩子个头正常,体重、BMI正好,牙齿还在一颗颗往外冒,都不会是缺钙的现象。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调整睡眠环境、尝试饮食调理,作息调整,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后来有一次,她照例半夜惊醒,我一摸,满头大汗,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劲。
于是我带小小鱼去体检,测骨密度,结论是严重缺钙。医生解释说,孩子虽然个头高,也在正常出牙,但孩子会有个猛涨期,会遇到临时性的钙供应不足。
医生开了补钙的药,并敦促我一天喝足800ML以上的奶。我正准备晚上加量,却被婆婆阻止了。
正要争执,婆婆解释道,本来孩子就是在断夜奶的阶段,胃就那么点大,一下子给她增加那么多奶,怕消化不好。
我转念一想,说的有道理。医生说的800ML,并没有针对我家配方奶的剂量而说。于是,我决定维持配方奶推荐的一天500ML的奶量,平时为她加补钙的药。最后孩子不仅成功断了夜奶,睡眠也转好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原以为,老人的经验总是落后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如我们新生代,但他们有很多土方法和经验智慧,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有时候却能带来启发。
所以,无论是老人、医生、书或是网络,所有的信息,都需要我自己独立地作出判断才行。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理应更了解我的孩子。在很多养育的问题上,我也得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按照自家宝宝的发展规律去做。
然后,静待花开。
当妈妈的第二年,我学会了独立思考。
从怀孕开始,我面临的最大的人生危机,其实是时间。
我再也没有大把可支配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了。
电影院上新的电影,与我无缘;出远门旅游,睡懒觉等活动,从此告别。怀孕到哺乳期将近两年时间,我一个咖啡因上瘾症患者,硬是戒掉了咖啡奶茶这项爱好。
闺蜜听后呜呼哀哉,原来当母亲要让步这么多东西啊……
我说,可不是吗?你会牺牲很多,但并不是将自己全盘托出。
怀孕的一段时间里,我陷入过严重抑郁和怀疑自我的时刻,于是我选择了长达半年的远程心理咨询,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心理咨询师建议我,要培养一些爱好,让爱好滋养自己。
生娃后,随着宝宝的睡眠时间开始规律,我将宝宝刚睡着后最稳定的3小时,定为我的精神给养时间。除却必要的家务活动,我养成了在这个时间点,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有时候是打游戏,有时候是和朋友闲聊,有时候是画画,有时候是写小说。
这个精神空间养起来后,我逐渐恢复了快乐的心情。
当了母亲后,我的生活由于一个新生命的闯入,被冲得七零八落。好在,当我找到一些爱好可以坚持,渐渐地,这些精神碎片逐渐拼凑出我原本的模样。
这就是我当妈妈这两年来,所经历的一些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故事。
母亲这个身份,将伴随我一生,我边走边学着,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想知道,当了妈妈或者爸爸后的你,又遇到过什么样的挑战?有过什么样独特的经历?有没有想告诉我的呢?
我在留言区等你的故事哟~
作者|鱼妈,故事爱好者。家有2岁+女宝(小小鱼),成长型宝妈,视育儿为育己。
小爱说
看完鱼妈的故事,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吗?如果你有其他育儿难题,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交流哦~
你的问题,说不定正是其他爸爸妈妈焦头烂额的难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养育路上更从容。
小爱将在下周一选出最说到鱼妈心坎的一则留言,送出爱贝睿文库《儿童大脑开窍指南》1本。(下周一中午12点,小爱将于评论区置顶中奖的家长名单~)
点个在看,跟朋友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