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我,成为崇祯以后...

发布时间:2020-07-02 08:22:27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崇祯皇帝画像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63368151/answer/209210280

一己之言,请多多指教!

先说下我所理解的穿越。

以现代思维,去解决过去的问题,叫穿越。

拒绝制造问题,拒绝脑补历史,拒绝自以为是。

崇祯朝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01

怎么穿越?

时间节点很重要,选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对了,多几天少几天没关系,关键必需要在这个时候。

个人把明朝灭亡分为三个时期:

萨尔浒以后,到崇祯三年,是重病时期,可以挽救;

从崇祯四年,到崇祯十六年,是癌症时期,只能延续,无可救药;

从崇祯十六年下半年起,那就是病通知书到了,什么时候断气,都有可能。

所以,起初三年很重要。

崇祯四年以后,大明朝基本上没的救了,早死晚死的问题。

头三年为什么有机会呢?

因为这时候局面虽坏,却还有办法解决。

那时刚刚收拾了魏忠贤,原来的东林党也刚起复,政治格局全面打乱,几乎所有人,都对明朝末来的发展失去了方向。

清除了魏忠贤以后,几乎所有人,也都对新皇报有极大的期望。

那时候,就算是刘宗周这样的大儒,最多也提出培养元气的说法,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多的是投机者,比如钱元慤、杨所修、韩一良、徐尔一、孙之獬。

这些人都想在混乱中给自己找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虽然他们的作法都不是那么兴明正大。

所以在这个“万众期待”的时候,如果开始崇祯新政,是绝对可以一口气扭转局面,将明朝的历史转向好的方向的。

02

有很多事情要做

魏忠贤

魏忠贤就算是忠心的,但他也不是你的,而是你哥哥朱由校的。

何况也不见得就那么忠心。

他最好的下场就是陪着朱由校一起去地府,继续伺候他。、

但是有一个事情不能做,那就是扩大清理魏忠贤一党。

五彪五虎这几个要清,但也不能按魏党名义清理,要按贪污罪名。

越不以为他是一个党,就越没有党争。

内宫魏忠贤走狗要清,捞银子是可以的,这些人富的很。

绝对不能大张旗鼓,甚至要不动声色。

理由呢?

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三国官渡之战胜利以后,曹操从袁绍家里抄出很多信件,都是他手下人暗中跟袁绍抛媚眼、递秋波的。

有人建议曹操,一个一个查出来,清理掉。

曹操说,算了,当时的情况,自己都觉得自身难保,何况其它人?

随后下令把这些信件全烧掉,不追究。

曹操的多疑是历史上有名的,都这么干。

可见得人心,比清理阉党重要的多了。

皇宫

把皇嫂懿安皇后供起来,不能都不听哥哥话,听一半还是可以的,必需的。

这个很正确,政治正确。

宫里有近十万人,崇祯初把镇守太监都召回宫,这个是正确的。

事实上是不是真的都撤回来了很难说。

崇祯四年又重新外派太监,这些人回来以后,人数肯定增多了。

内侍不需要那么多,至少第一步要先砍掉一半,让他们去修陵。

这些事情原来是班军在做,也有班军在关外修城堡。

修陵是可以让内侍去做的。完了就让他们领完工钱,结算回家。

原来修陵的班军就可以撤回各省,地方负担减少,税收就增多了。

同时也省了宫里费用,多了国家收入。

还有九千宫女,可以勒令各家属领回再嫁,哪怕贴点钱当嫁妆,如果宫女无法回家,那可以考虑以后赏给有功将士吧。

内宫二十四衙门要重新组合。

内宫最多只能留下一万人,清朝时候只有两三千人,也没见会缺什么。

这一点后来康熙改得比较彻底,不过条件不同,破而再立总比不破而立好办。但是,一定要做,彻底做。

内侍清理以后,外城就会留下很多空房。

另外,刚登基时,文思院还有很多匠人,三四千人吧,原来修三大殿的刚好在天启隔屁前两天报告修完。

把空房拆了改造吧,建成一排排四合院过去,搞个京师房地产怎么样,很赚钱的哦。

贴补宫里费用,以及时不时发点内帑助饷。

成本可以用抄魏忠贤一党的钱,两百万两至少有,很够用的。

东厂,就没什么事可干了吗?

捞钱啊,而且还得分两帮人马。

是分成东西厂,还是就东厂里两班人,都可以,看哪一帮人收的钱多,竞争上岗嘛。

太监里有很多人有钱,看怎么弄出来。

一边捞钱,一边把人整去修陵。

这个坏人,让他们去做。

还有勋戚的钱也很多。

锦衣卫也可以捞钱,不过是让他们在宫外做,对百官下手。

财产来历不明也是罪,只是你不知道谁的财产来历不明,让锦衣卫去。

还可以组织一次情报部门,象CIA(只侦缉,不审案),让锦衣卫去。

还可以组建一只超强的精兵,让锦衣卫去。

如果想御驾亲征,是不是得有一支亲兵护卫军,让锦衣去。

太监里有几个人可以推荐。

高时明学问好,“敬天法祖”就是他写的,后来改成“正大光明”。

曹化淳其实没干什么劣迹,他干掉了温体仁,阴是阴了点,可以当作走狗重点培养。

王之心也是跟曹化淳一起考上来的太监。

还有一个张彝宪,会计很好,就是有点谱大。

另外一个武俊,能办事,能省钱,职务低崇祯中期才出现。

王承恩很忠心,这个不用说了。

女人嘛,推荐周后、田妃、袁妃只选一个,另外的领盒饭吧。

这几个是登基之前娶回来的,很容易就认出你换人了。

女人后期多的是,这时候才虚岁十七,不着急。

张皇后嘛,可以去看一看,就住在你原来信过的慈庆宫。要不要嗯嗯啊啊,这个,这个,还是划掉吧,有叔嫂情节啊你。

内阁

建议内阁首辅孙承宗,直接抓,谁也别拦着,就他最适合。

另外,前几个内阁大臣千万别动。

这叫帝王心术,清朝就干的很聪明,前朝遗老,不仅不能加罪,还要加恩,哪怕他们很扯淡。

加恩他们才会继续为你卖命,何况这几个其实都不错,有问题的象顾秉谦、魏广微、冯铨早都拿下了。

李国(木普)和张瑞图更不错,一个是榜眼,一个是探花,而且张瑞图的字写的极好。现在要能捞到他的一张字,哎哟你可发了。我都想去故宫偷一张出来(这个划掉)。

吏部

尚书推荐王永光。

狡猾狡猾的家伙,也很有政治头脑。天启年间就几个部的尚书都转过,不过个人觉得他最适合吏部,当然也不能一下子提上来,还得什么左都御史走一走过场,实际就是这样的。建议让他想办法让百官干活,务实的干活。不要象朱由检(没穿越历史的那个,下同)那样急着拿掉。魏忠贤期间,东林党被干掉几波以后,实力大损,基本都是他从中周旋,唯一就是搞不过温体仁,可能没料到温体仁这么下三滥,什么招都敢用,也是因为朱由检自己扯。

后期推荐侯恂。

看人的眼光,够毒!袁崇焕、孙传庭、左良玉都是他推荐的。

吏部的重点就是人才,有几个人非用不可。

人才推荐榜,不可不看。

第一个,宋应星。

第一个非他莫属。

明末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吃饭。

要稳定局势,就必需让更多的人不饿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专家预测人类可能会面临一场严重的粮食短缺,土豆将成为补充主粮的主要成员。

但他们没想到出一个袁隆平。

宋应星就是明末的袁隆平,比袁隆平还袁隆平,他会在北方种土豆啊,美洲高产作物他都会种。

这个肯定要找来,千万千万,一定一定。

崇祯元年,他会去应考,结果没考上,一生考了四次未果,最终放弃。

别考了,种土豆去。

怎么种,记得魏忠贤在天启年间赏了几千顷良田,后来都上缴了吗?

够他用的。

种子找徐光启要,他肯定有,这老头,万历年间就跟利马窦好,找几个外国人要种子还不容易。

徐光启和利玛窦

第二个人才,徐光启。

工部尚书,好几个尚书他都合适啊。

兵部尚书,他不光会练兵,会铸炮;

礼部尚书,会天文,会数学,会外语;

户部尚书,会农政,会水利;

最适合的还是工部尚书,没有之一,会冶金,各种会,啥都会。

理由下面说,不着急。

徐光启这时候才只是以侍郎衔掌少詹事府,官儿稍稍有点小。

不过他实际升官挺快的,就因为有能力,崇祯六年死的时候已经入阁。

孙承宗

第三个人才,孙承宗。

内阁首辅,这个说过了。朱由检登基的时候,全国已经战乱四起,东北有后金不用说了,西南有奢安之乱,西北也已经有起义,只是不大,东南有郑芝龙,正准备接受明朝的召安。

毫无疑问,崇祯朝一开始就必需以战争为主要国政。

孙承宗是两代帝师,又是榜眼,有学问;

又督师过辽东,有战略;

讲的课朱由校很喜欢,有耐心。

谁说崇祯朝没有张居正,可以把他当成张居正用(个人不认为他有张居正的能力,轻黑他一下)杠杠的。

有这样的人在位,四方已经稳定一半了。

什么事想不通不明白,找他;

什么事做不了,找他;

什么事不解决,找他。

袁崇焕

第四个人才,袁崇焕。

这个人很有争议,我知道。

但是他在头两年督师任上,用最少的钱,练出一支威震天下的关宁军。

省了一百多万两,还多了近六万匹马,就凭这一点,当时谁也做不到。

后来的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祖宽,曹文诏,周遇吉,赵光忭,左良玉,吴三桂,这时候都是他的兵。(我才不会因为我的袁粉就第一个推荐他)

刘宗周

第五个人才,刘宗周。

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

什么叫殿军?大部队先走,我断后,这个叫殿军,殿后之军队,很厉害的。、刘宗周这时候(崇祯元年下半年)资格稍嫌不足,复官以后只是顺天府尹,崇祯十年才是左都御史。

这个人也的确是左都御史的最佳人选,没有那么多腐儒气,虽然跟徐光启对积极推进火器技术的主张很对立。

但是,儒家文化的主体还是要坚持的嘛。

推荐哦,早点让他当左都御史吧,这时候还是曹于汴,也是东林党。

毕自严

第六个人才,毕自严。

户部非他莫属。

辽东将士,有他在的时候,从来没有饿肚子过,他不在的时候,就军变了。

找钱真的是有办法,七腾八挪的就搞出银子来了。

不过有点老了,比孙承宗还老,可能用不了几年。

史实是崇祯八年被关了一段时间的监狱,放回去不久(十一年)病死。

要注意敬老,不能象朱由检那么蠢。

孙传庭

第七个人才,孙传庭。

为什么到这里才推荐他,因为他出现的晚嘛,并不是他没本事,本事大的很咧。

那个,洪承畴、卢象升几位,你们往后挪挪位置,谢谢。

孙传庭的本事是剿匪里最大的,他的成效最好嘛。

但是他最大的本事不是剿匪,是清军屯。

孙元化

第八个人才,孙元化。

军事科技的人才,顶尖的,没有之一。

这个排名最后不见得最不重要。

吏部主要的工作就是选官选人,明末太扯淡了,党争厉害,啥啥都争,看起来很难搞。

其实呢,说难是难,说简单也简单。

党争说到底,争名,争权,争利。

给他们改个方向不就完了吗?

定个规矩,你把事办好了,才会有名有权有利,不然直接滚蛋,你连争的机会都没有。

要争可以,争政绩,争怎么为国出力,怎么为民办事吧。

都知道张居的考成法吧,“朝令而夕奉行”。

时代不同了,考成法可能不行了,一定会说祖宗废除的,我们要敬天法祖巴啦巴啦的,阻力肯定不会小。

可以换个名目嘛,叫“绩效法”怎么样?

把事情办好的,赏,重赏;办不好的,打屁股,重重打,罢官、削籍(罢官有时候不是削籍,削籍是官绅的待遇都没了),滚蛋(流配),要是税银连十分一都收不上来,踏马的,砍了算了。

那啥,谕吏部:“立个绩效法的章程来看。“钦此!

明户部尚书肖像

户部

一般说法,崇祯朝缺钱,嗯,是缺钱。

户部有三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是收税。

正税在天启年间还可以收到2600多万石,朱元璋定的是2950万石标准,不会差很多。

逋赋是个大问题,逋赋就是欠税,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欠税的,欠的都是那些有田有产的地主,他们只给一部分税,剩下的承诺以后会补缴。

实际到了第二年仍然只缴一部分,欠着的仍然欠着。

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一百亩地,习惯成自然只缴纳了五十亩的税或者更少。

崇祯元年,就有派京卿催征的做法,效果很好,毕竟事关京卿的责任前程嘛。但是后来不好了,各种原因各种理由,风气日坏执行不严是主要原因。

明石门县辽饷银五十两(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

还有就是辽饷,崇祯元年是收的最好的,征收率达到九成,前提是免了天启前五年的辽饷欠税,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嘛。

知道了这些毛病,我们针对解决。

首先除了京卿以外,还有派另个一个部门下到地方,户部也行,都察院也行。我个人还是倾向户部派员,派点重量级的,可以是司主事,甚至司郎中一级的下去。

地方官(巡抚)、京卿(都是少卿)、户臣三方协力追缴,专门针对这些富户。

推荐三个制度,绩效跟升迁挂钩这个肯定的,这个不算。

第一个制度是重新制定并逐步完善应征税额。

这包括丈量,还有土地肥瘠定验,这个原来有,明朝黄册制度太特么扯淡了嘛。

实际土地不知道已经变成啥样了,县里的数据还是朱元璋那时候的,这个按实际的重新测量,界定征收额,可以多征不少钱。

估测,至少至少可以多征一半,那也在四五千万石一年了。

土地丈量,张居正时就搞过,不过没搞下去,因为张太师后来升天了。

崇祯朝去做呢,也不好弄。

当时就反对的厉害,所以这事要慢慢搞,揉合在别的事情里一起搞,就不觉得扎眼了。

这不是一个短期就解决的问题,要有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但是现在,你至少得有计划,甚至要开始实施了。

崇祯一年(1628年)地图

另一个制度是土地调节税。

朱元璋定的正税是不好动了。

但是辽饷可以动,原来是按一亩征收九厘银(0.09两/亩),现在每超过一百亩的部分,多征一厘银。

假设你家里有二百三十亩地,第一个一百亩征0.09两/亩,第二个一百亩征0.1两/亩,剩下的三十亩征0.11两/亩,合计应征收22.3两银子(只是个例子,算术的部分自己解决,谢谢)。

明代不是土地兼并严重么,家有良田千顷,哼哼,我看你怎么千顷,收饷收死你。

所以为什么派户部的官员去,毕自严不是囔囔着要搞《户役全书》吗?

派户部的官员,趁机把这些事补上去。

如果觉得征收太多,可以把基础的九厘往下调一调,当然,这得国家费用够的情况下。

收不上来怎么办,这是最关键的部分。

这是第三个制度,强制执行。

不都是有田有地的欠税么,那就强行征收他们的田地,官价拍卖,折银变现,抵欠税。往年不是也欠着吗?

一起强征。

这种办法的好处在于,不伤民,本来没土地的人当然不会在强征之列。

而且,这很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强征来的田地有两个方向可以消化,一是官租给民,明代的租大概是土地产值的65%(这得感谢五六十年代的很多学者作过详细的研究),如果官租的土地可以优先照顾最贫穷的百姓,调低租金(收入的一半就可以了嘛,比征税多多了),并且立法坚持执行。

这样别的地主租地也不会再那么高的租,百姓自然安居。

这肯定有阻力,而且极大。

所以,看你下不下狠心吧,每个地方不砍几颗烂地主的脑袋怕是不解决问题的,矫枉嘛,就必需过正,至少这事情必需是。

别怕杀人,当皇帝怕这个怕那个,你别玩了。

有顾虑,想想朱元璋怎么杀人。

奉圣旨:“军兴正急,国家额赋逋欠缓征,若三司并行催收有方,民自乐输。豪右侵占田土,每欠逋税,实属可恨。这疏强征逋赋,收田官租官卖等项,深於民隐有禆。着,通饬行。余款并着该部议覆。”

钦此!

第二件事,清蠹。

蠹就是蠹虫,贪污的钱。

最多的是军队,这个放在兵部问题里解决。

宗藩问题,放在礼部里再解决。

那户部在这里还要干什么?

官员利用职便,户部是可以查出来的。

而且以上两件事情,都需要户部参与。

杂项。这个在天启年间因为辽饷不足,题定杂项征收也加入辽饷。

第三件事情,货币。

崇祯朝货币要动手术的有两项,而且是大手术...

——未完待续——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