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5 13:20:13来源:SBS大健康
口臭、蛀牙、牙齿敏感、刷牙出血.......这些听起来不严重的口腔问题,却悄悄困扰了很多人
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口腔清洁没做对。
说到刷牙,大家都说自己会刷,然而你的刷牙方法真的正确吗?如果方法不对,不仅起不到清洁作用,反而还会损害牙齿。不改的话,等各种口腔问题找上门,就要花很多钱去治牙了。
今天,云姐姐收集了几个常见的错误刷牙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1.横向刷牙
很多人总是横着刷牙,还很大力。
长年累月横向刷牙,可能会使牙齿颈部缺损、牙龈萎缩等,牙齿敏感。
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巴氏刷牙法”:
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刷毛与牙长轴大约呈45°角,轻微加压。
使一部分刷毛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加压扭转牙刷,刷毛转向牙颌。
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
2.不刷舌头
舌头上住着很多细菌。一些致病菌会引起蛀牙、牙周炎等疾病,还有一些细菌会带来让人尴尬的口臭。
清洁舌苔要用专门的刮舌器或者软毛牙刷清洗。使用刮舌器时要注意方法,伸出舌头,从舌面后1/3处开始,从后往前轻刮。
每刮一次记得用流水漱口,每次刮2至3下即可。如果用牙刷,可以用刷毛轻轻刷洗靠近舌的中间部分。
3.用硬毛牙刷
硬毛牙刷清洁效率是会高一些,但同时也更容易损伤牙体、牙龈。用刷毛偏软的牙刷搭配正确的刷牙方法,是足以达到我们需要的清洁效率的。
但注意一点,也不必买太软的刷毛,清洁效率不理想。
4.不用含氟牙膏
如今为了预防龋齿,牙膏会添加氟化物。专家们普遍地认为,当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所有氟化物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
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还有4成的成年人没有用含氟牙膏。
可能有的人担心含氟牙膏用多了会氟中毒,专门花更多的钱去买不含氟牙膏,事实上牙膏中氟的剂量远远达不到中毒。
5.刷牙时间太短
每次刷牙2分钟以上才能刷干净全口牙。
一般人有28~32颗牙齿,每颗牙有2~3个面要刷,就算每个面只花2秒都已经不止2分钟了。如果没有2分钟,你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刷牙方法了!
6.刷牙次数太少
一天刷牙两次是医生推荐的刷牙频率。
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还有将近7成的人没能做到一天两次刷牙。
早晚各一次,一天其实也就需要4分钟,刷个朋友圈或微博都不止这个时间呢。
7.不用牙线
牙线可以有效的清洁牙缝里的食物和细菌。
牙缝通过刷牙是刷不到的,长期不清洁的话,牙缝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变成牙石会导致邻面龋等疾病。
而且邻面龋不易发现,一般察觉到的时候已经蛀了不小的洞了。
8.不洗牙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至44岁的中年人中,牙结石的检出率达到了96.7%。
牙结石是牙龈炎、牙周炎最直接的隐患,一般来讲,刷牙只能清除牙齿表面60%~70%的菌斑,其他清除不掉的会慢慢堆积,最后诱发疾病。
洗牙并不会把牙齿变松或是把牙缝变大,反倒是牙周炎会。如果牙周组织比较健康且平时刷牙效果又非常好,建议一年洗一次牙。
牙齿是身上最坚硬的部位,但他们每天接受着细菌、食物等的各种考验,我们不好好爱护他们的话,他们也会“生病”的。
文章来源:科普苏州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