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清代状元被人质疑,写下一首打油诗进行反驳,让质疑者哑口无言

发布时间:2020-07-06 08:22:07来源:史学界的9527

光绪三十一年,前后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度,彻底告别历史舞台,画上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自然毋庸置疑,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弊端,无可否认的是,很多寒门学子,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在科举考试中,最让人羡慕的就是状元,堪称祖坟冒青烟。

考中进士不容易,取得殿试的入场券更难,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则是难上加难,毕竟每三年才出现一个状元,比中彩票的概率低多了。众所周知,凡是具备参加殿试资格的考生,无一不是满腹经纶,很难分出高低。有时候,考中状元不仅需要过硬才华,同时也带有运气成分。

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只要皇帝觉得哪个书生不错,或者看他比较顺眼,就有可能钦点他为状元。如果皇帝看谁不顺眼,哪怕文章写得再好,应变能力再强,也起到不到任何作用。今天咱们介绍的清代状元王寿彭,据说是因为名字起得好,结果直接成了状元,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王寿彭,字次篯,山东潍坊人,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父母竭尽所能供他读书。俗话说,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王寿彭非常懂事,明白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从小就用功读书,唯有考取功名,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寿彭十几岁就中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

清朝时期的举人,已具备做官的资格,但王寿彭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他的梦想远不止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王寿彭背着干粮,踏上前往京城的旅途,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那里才是他的梦想所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王寿彭名列第一,穿着朝廷专门定做的华丽服饰,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大街上,这种感觉非常棒。

不久后,王寿彭从同僚口中听到一个消息,有人质疑他的状元身份有问题,并非实至名归,而是名字起得好的缘故,如果仅凭才华,状元应该另有其人。原来,当时慈禧太后即将过生日,负责阅卷的大臣,把成绩不是第一的王寿彭的试卷,故意调换到最前面。

虽然殿试由光绪皇帝主持,但真正的话语权,都在慈禧太后手中,选谁当状元也是她说了算。慈禧打开大臣呈上的试卷,“王寿彭”的名字映入眼帘,慈禧开心到不行,“寿”是寿命的意思,“彭”可以理解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慈禧认为这个名字非常吉利,暗示自己能够长寿,毫不犹豫钦点为状元。

俗话说,人言可畏,关于王寿彭靠名字成为状元的传言,逐渐流传开来,面对流言蜚语,王寿彭实在忍不了。他认为,太后之所以让他当状元,肯定是看中他的才华,跟名字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些质疑者心胸狭隘,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故意中伤诋毁他。

为了反驳这些质疑者,王寿彭写下一首打油诗:“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堪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又偶然。”意思很简单,世上或许有偶然发生的事情,运气成分存在,但不可能一直都走运,我(王寿彭)从秀才到举人,然后又考中进士、状元,难道都是偶然吗?

这首打油诗确实不错,没有正面反击,而是用反问的语气,对质疑者予以反驳,犹如太极拳高手,让那些质疑他的人哑口无言。光绪三十一年,王寿彭被派往日本学习考察,回来后山东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秘书。清朝灭亡后,王寿彭依旧曾任教育厅厅长,他是山东大学创始人之一,这也说明他当年考中状元绝非偶然。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