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输白蛋白后是否要「常规」利尿?

发布时间:2020-07-14 23:20:05来源:临床用药

「科室平时在输白蛋白或球蛋白之后半小时都静推20mg呋塞米,上级说是减轻心脏负荷。如果没有心功能不好的话,一般情况我都不推。真要推的话,原理是什么?」—丁香园站友@人生-五味子

先搞懂四个基础问题

1.白蛋白,有什么作用?

30%~40%的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后进入循环系统。

1)调节体液

白蛋白构成了70%~80%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这一功能2/3是因为白蛋白的大分子量和高血浆浓度,1/3是因为白蛋白具有Gibbs-Donnan效应,即白蛋白为带负电荷分值,可吸引带正电荷分子进入血液系统,如钠离子、水[1]。

2)运输、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等。

2.什么患者需要输白蛋白?

《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2]明确提出,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存在禁忌:

•白蛋白可考虑用于出血性休克、非出血性(分布异常性)休克、烧伤;

•其次可用于减轻脑水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大量(>5L)腹水需行穿刺术、利尿治疗失败的急性外周水肿或肺水肿患者、肝脏移植患者、血浆置换等;

•但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该指南中提到,利尿治疗失败的急性外周水肿或肺水肿患者可短期应用25%的白蛋白联合利尿治疗。

3.临床如何应用?

用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

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

滴注速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2mL为宜,但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

用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

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1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4.使用3大误区

1)补充营养

白蛋白仅在氮代谢障碍时为机体提供氮源,体内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使用反而会抑制机体本身白蛋白的合成。

另外,人血白蛋白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一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且白蛋白降解半衰期长,输注白蛋白短时间内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应强调肠内外营养适当提供营养成分和热量。

对于严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补充白蛋白是为了保持基础血浆白蛋白水平以维持机体正常稳态。

2)提高免疫力

参与机体免疫过程的是球蛋白,并非白蛋白。

3)补充血容量,广泛用于危重患者

《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提出:扩充血容量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白胶体,最后是白蛋白。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3]指出:不推荐白蛋白作为首选复苏液体,因其并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而且价格昂贵。

掌握5项原则,灵活应用

那么,白蛋白静之后,究竟要不要「常规」应用呋塞米?

实际上,目前对于白蛋白、利尿剂使用顺序的循证证据较少,且证据等级不高。

1.先白蛋白,后速尿

一般认为,输注白蛋白后,机体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进入血管,造成组织间隙水肿减轻、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加。

利尿剂可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

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白蛋白静点后,常规用速尿。

2.先速尿,后白蛋白

有文献报道过白蛋白、速尿输液顺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4]:

•尿量:采用不同给药顺序,两组患者尿量均明显增加,且程度相似;

•尿蛋白排出量:采用先输注利尿剂的患者,尿蛋白排出量增加不明显;先输注白蛋白的患者,尿蛋白排出量则明显增加。

研究得出结论:应先输注利尿剂,后输注人血白蛋白,以减少蛋白的丢失,延长白蛋白在体内的留存时间。

3.临床医师经验浅谈

1)丁香园站友@Doctor-J认为:

应根据使用白蛋白的适应证来决定是否联用利尿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高度水肿的患者,合并心衰,应该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为主,先输白蛋白可以增加胶体渗透压,增加呋塞米利尿的效果;

•对于肝肾综合征患者,主要是以肝功能差导致的白蛋白低,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的腹水,在没有急性心衰的情况下应该以保蛋白减少组织间水肿,腹水重也可以通过放腹水等方式减轻水肿。

2)丁香园站友@周大亮医生认为:

•如果液体都在组织间隙,血管里的水很少,你先用利尿剂是没有效果的,这就是利尿剂抵抗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心衰患者,增加的血容量势必会导致心衰加重,那么先用利尿剂由于利尿剂的半衰期短,代谢尽了后,白蛋白仍把水拉回血管内势必加重病情,不可取。

4.总结

白蛋白是否联用利尿剂,应在严格遵循适应证的前提下,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笔者注意到:白蛋白说明书中明确提出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

故笔者认为:在关注使用顺序的同时更应关注液体输注速度和使用量,应掌握「严格、限量、分次、慢速、监测」五项基本原则,即:

严格掌握白蛋白使用指征、限制白蛋白使用总量、分次给药、慢速滴注、密切监测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

▎提问: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区别是?其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答案~

编辑:小舒克

投稿:drugs@dxy.cn

题图: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CaraceniP,AngeliP,PratiD,etal.AISF-SIMTIpositionpaper:theappropriateuseofalbumin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J].Digestive&LiverDisease,2016,48(1):8-22.

[2]AdaptedfromUHCGuidelinesfortheUseofAlbumin,NonproteinColloid,andCrystalloidSolutions,May2000.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54(4):401-426.

[4]霍平,郑红光.人血白蛋白和速尿输液顺序对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6):337-338.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一文读懂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用药经验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