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4 20:23:49来源:乌龙防务评论
点击蓝字关注,跟我一起侃军情、涨姿势!
对于我国的新型军用飞机来说,航空发动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直接决定了项目成功与否、进度快慢。
在歼-20、歼-15、歼-11B等多个新型国产战机研发过程中,都曾采用了成熟的俄制航发进行过渡,而对于外界推测的“海四(五)”,一种潜在的过渡航发已经浮现。
文/乌龙防务评论
近期,俄罗斯媒体披露了由“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发和制造的新型RD-93MA涡扇发动机,已经从圣彼得堡的“克里莫夫”工厂出厂,即将送往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TsIAM)进行一系列测试,这种发动机被认为是为中巴合作的枭龙Block3新型战斗机研发的,同样,它也可以成为FC-31和其舰载版,外界称之为歼-35的隐形舰载战斗机使用。
图片:RD-93MA
RD-93MA目前还刚刚制造出来,它将在TsIAM的大型热压室中进行一系列测试,在测试发动机的过程中,将尽可能模拟飞行状态,与此同时,为其配套研发的BARK-93MA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FADEC)也将进行测试,这也意味着RD-93MA目前还处于地面测试阶段,距离上“飞行台”还需要时间。
图片:“鹘鹰”装有2台涡扇-13
作为RD-33、RD-93家族最新成员,RD-93MA的最大加力推力达到了9300kgf(91KN),比基本型的RD-93(8300kgf/81KN)大了1吨左右的推力,它改进了风扇和热端设计,升级了FADEC,提供了一种空中停车紧急发动机启动模式,为了“枭龙”这样的单发战斗机进行优化。
图片:枭龙采用RD-93
比起现在米格-35战斗机使用的RD-33MK,RD-93MA推力更大。根据克里莫夫对外披露的数据,RD-33MK的推力比原版RD-33增加了7%的推力,达到了9000kgf(88KN),但RD-33系列发动机控制系统在上部,不论是“枭龙”还是“鹘鹰”都没有办法拿来直接用,RD-93MA才是专门为单发战斗机而设计的。
图片:RD-33MK
早在2010年,我国在RD-93基础上研发的国产涡扇-13“泰山”发动机已经在“枭龙”上实现了首飞,但RD-93依然是量产版“枭龙”唯一的选择,俄BMPD军事博客披露,2007和2010年,“克里莫夫”一共向中巴交付了至少250台RD-93发动机。
图片:若没有RD-93,很难有枭龙大批量量产
去年年底首次试飞的“枭龙”Block3型战斗机,因为加装了KLJ-7A有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备受关注。这种有史以来最强的“枭龙”家族成员,因为态势感知能力大幅提升,预计可以使用霹雳-10E和霹雳-15E先进空空导弹,和携带“流星”中程空空导弹的印度“阵风”抗衡,被巴方寄予厚望,RD-93MA是其理想的发动机选择。
图片:去年年底首飞的Block3“枭龙”,感谢原作者
性能小幅提升的RD-93MA,对于遭遇“心脏病”的FC-31项目来说也是一针“强心剂”。
对于这种最大起飞重量28吨的隐形战斗机来说,理想的选择当然是单台推力100KN以上的推比9甚至10一级先进中推,正如外界披露的国产第四代中等推力军用涡扇——涡扇-19,但后者进度显然已严重落后于项目进度,使用90KN以上的三代中推,作为过渡选择也无可厚非。
图片:可能是地面台架测试中的涡扇-19,中排左二女士是其总师黄维娜
虽然歼-20战斗机已在空军服役,但“目标发动机”涡扇-15进度也偏慢,作为“过渡发动机”的AL-31F让其小批量生产,国产的“过渡航发”涡扇-10B也早已随歼-20升空测试,但长期缺乏装机对象的涡扇-13家族动静却不大,如果FC-31的国内自用改进型,或者是所谓的3.0版本“鹘鹰”,以及外界传说中的歼-35隐形舰载战斗机,使用RD-93MA“过渡”,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图片:航发是鹘鹰项目成败关键
虽然从推力、推重比等指标来看,RD-93MA并不出彩,但对于加快“枭龙”Block3或歼-35项目来说,确实是关键性选择。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