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12岁孩子头痛呕吐 不是脑瘤而是……

发布时间:2020-07-15 11:20:09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年以后,今年12周岁的真真(化名)也许会想起这个下着大雨的遥远的下午。盘踞在他脑子里的巨大阴影,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终于消失了。

头痛又呕吐

12岁孩子被怀疑脑肿瘤

真真平时是个体质非常好的孩子,热爱运动,12岁的年纪身高就接近170cm。但是在半个多月前,没有任何预兆,真真突然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真真的妈妈马上引起了警惕,及时带他去到医院检查。

头痛和呕吐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但其背后的原因不可胜举,对应的疾病也有重有轻。比较常见的如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疾病;比较严重的是颅内的疾病,如脑炎、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接诊的医生很警惕,立即给真真做了头颅CT检查。

检查结果一出来,真真妈妈就傻眼了——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占位性病变,这往往意味着有肿瘤的存在。这么健康壮实的孩子怎么会得脑肿瘤?为了求证和进一步治疗,真真妈妈带孩子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医生首先给真真进行了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孩子的头痛和呕吐逐渐消失了,这表明真真的头痛和呕吐是由颅内占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颅内占位呢?年纪轻轻的孩子真的得了脑肿瘤,需要开颅手术吗?

入院后再次复查头颅MRI,结果仍然令人忧心——左侧额叶基底节有明显的占位性病变。从影像学分析,医生认为真真的疾病非常像生殖细胞瘤,不能排除胶质瘤。但不管是何种性质,大家的判断最初都是一致的——脑肿瘤。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对真真进行头颅穿刺活检。令人倍感意外的是,活检的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和常规病理报告出现了前后矛盾,但这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一丝曙光。

真真的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提示(左侧基底节)胶质瘤,这与之前一系列的检查结果相吻合。但几天后,常规病理报告出来,却提出了新的诊断意见——提示脱髓鞘病变,不能排除胶质瘤。这是从真真发病以来,第一个对脑肿瘤提出疑义的检查结果。

检查有疑点

MOG助诊断排除脑肿瘤

为了讨论这个疑难病例,救治这位阳光朝气的小患者,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儿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组织了多次MDT讨论。这时,第三份免疫组化的报告结果也出来了——没有提示脱髓鞘和肿瘤性病变,说明脑肿瘤的诊断还是不明确的。

专注并擅长于小儿神经领域的儿科主任冯建华认为,目前脑肿瘤的诊断有很多疑点,病理报告提到脱髓鞘病变,因此需要排除这个疾病。冯建华建议立即通过腰部穿刺做脑脊液检查。同时查血,做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检查。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是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由218个氨基酸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重要的免疫反应靶点。近年来,MOG检查在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中越来越受重视。

几天后,MOG抗体的报告出来了,血液和脑脊液同时提示阳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这说明真真脑子里的阴影是个假瘤!

尽管成功排除了脑肿瘤,躲过了一次没有必要的开颅手术,但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儿科医生们马上对真真展开了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在使用了2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后,真真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MRI也有了惊喜的结果,原本非常大的脑部“肿瘤”奇迹般地开始消退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治疗,真真终于健康出院了。

近年来,儿科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常很少听说的儿童肿瘤在逐渐增多,在浙大二院儿科,也有患垂体瘤、肾母细胞瘤、白血病、淋巴瘤、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孩子。

除了幸运的真真,儿科还收治过一位被判断为脑肿瘤并已造成瘫痪的孩子。进过一系列复查和复判后,儿科发现孩子患的并不是脑肿瘤,而是免疫性脑炎,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完全康复。原本瘫痪入院的孩子出院时已完全正常,自如行走。

(陈小卿方序周昀洁)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