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增高的秘密」生长激素的十问十答

发布时间:2020-07-15 22:20:18来源:临床用药

自打神兽出生,老母亲就会面临各种焦虑,这边刚刚和屎尿屁说再见,那边又迎接来了幼儿园的生离死别,接下来又是拼爹拼妈拼全家的幼升小……

有了娃的日子,没有一天能省心,刚刚喘口气,又看见朋友圈里疯转的孩子矮小和性早熟。哎,前路漫漫呀!

最近也接到很多咨询,主要是性早熟或矮小的孩子治疗问题,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生长激素」。

1.生长激素是什么东东?

内源性的生长激素(GH)通过刺激软骨生长(特别是骨骺板)来促进儿童身高生长。此外,生长激素可增加去脂体重和骨量,减少脂肪量,同时增加肝脏脂肪含量。

目前临床使用的生长激素的药品是采用的生物合成技术合成的,一种是细菌(原核)重组,另一种是哺乳动物细胞(真核)重组。目前国内外重组人生长激素多采用大肠杆菌分泌型基因表达技术合成,其氨基酸含量、序列及蛋白质结构与天然生长激素相同。

2.生长激素都有哪些剂型?

目前国内的生长激素制剂主要有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冻干粉针)和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长效的生长激素制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

3.生长激素如何正确保存?

生长激素的制剂都需要置于2~8℃避光保存,不要贴在冰箱的内壁,侧壁或冰箱门上,避免震荡,避免冻结,消毒物品和注射针头不需要放冰箱。粉针剂溶解后未用完可放置冰箱中2~8℃保存72小时。

4.生长激素如何正确使用?

注射方式:皮下注射(对于孩子来说,对针头的恐惧和抗拒也是个大问题,目前某药企生产的隐针电子笔,注射全程看不到针头,剂量更精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

注射时间:睡前半小时~1小时注射(建议22:00前不超过22:30),长效制剂应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进行注射,避免漏打。

注射部位:腹部(以肚脐为圆心,2cm为半径,圆圈以外的部位)、大腿中部外侧(侧缝以内,中间三分之一段)、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三分之一处)。

其他注意事项:

注射前15~20分钟将药品从冰箱中取出,检查药品使药品接近室温,避免温度过低避免注射的不适感。

粉针剂在溶解时一定避免剧烈震荡。水针在抽取时也避免剧烈震荡。

注射需避开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瘀斑和感染部位

需要轮换部位注射,连续两次注射部位之间间隔2~3厘米,可使用注射轮转卡交替选择注射部位,避免产生皮下脂肪硬结,影响药液的吸收。

注射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见下表

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疼痛

酒精未完全挥发

消毒后待酒精全部挥发后再注射

注射温度过低

药品提前15~20分钟取出静置

重复注射部位和重复使用针头

每次注意更换注射部位和注射针头

进针方向、进针和注射速度

进针要快、缓慢注射,进针和拔针时不改变方向

肌肉紧张

肌肉放松(选择坐位或者半坐卧位)

鼓包

进针角度太小

将进针角度调整到45°

流血

碰到毛细血管所致

棉签轻压

药液外溢

注射角度过浅

调整注射角度

药品推注不匀速

匀速推注药液

拔针速度慢

快速拔针,棉签轻压

注射后停留时间不足

注射后应停留10~15秒钟拔针

药品抽取困难

水剂:瓶内负压过高

水剂:向瓶内注入空气后抽取

一次性注射器漏气

更换新的一次性注射器

皮下硬结

长期注射一个部位所致

(1)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最少间隔2~3厘米

(2)热敷硬结部位

毛发根部注射

避免在毛发根部注射

5.生长激素的安全性如何?

其实任何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正确看待,与其担心,不如用药前谨慎,用药后严密监测才是重要的。

目前资料显示,儿童在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通常是安全的。

6.孩子用了生长激素头痛是怎么回事?

一些患儿可能在治疗初期或剂量增加时出现良性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变差、恶心或呕吐等,往往停药后就会恢复。

7.生长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吗?

生长激素治疗并不增加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长期治疗部分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但多为暂时可逆的,极少发展为糖尿病。

但是对于存在糖代谢异常高危因素:如遗传因素、糖尿病家族史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糖代谢指标。

另外,生长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往往是一过性,停用后,血糖很快会下降至正常。

8.生长激素治疗会促进肿瘤发生吗?

生长激素,能促进全身所有细胞生长,是否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则是父母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的证据显示生长激素不会促进新的肿瘤发生,但是已经存在肿瘤,生长激素会促进肿瘤体积增大。

对肿瘤已治愈者,目前的数据未能表明治疗会增加肿瘤的再发风险。因此一定要定期随访,监测用药安全性。

9.生长激素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吗?

生长激素治疗初数月内甚至治疗1年后,部分患儿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用药前评估甲状腺功能,用药后监测才是重要的。

10.使用了生长激素要监测哪些?

这张表告诉大家具体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供参考。如果在专科就诊,那么按照医生制定的随诊计划就可以。

监测指标

检测频率

有效性

(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体重、性发育情况

每3个月

生长速率

身高SDS

每6个月~1年

实验室检查指标

甲状腺功能

每3个月每3个月(若治疗过程中生长速率降低,及时复查)

血清IGF-1

每3~6个月

空腹血糖

胰岛素

每3个月

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HbAlc

每6~12个月

骨龄

每12个月(青春期,必要时可半年复查)

垂体MRI

生长激素缺乏症首诊后未即刻用药或停药后再次用药的患儿,若间隔1年以上,需复查头颅MRI

安全性监测

(不良反应)

每3个月以及每次就诊

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老母亲,孩子的身高除了外源性的补充生长激素外,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也是必不可少。

▎推荐阅读:

垂体前叶(主要分泌生长激素等)功能减退症:诊治掌握这7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编辑|小舒克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drugs@dxy.cn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3,51(6):426-432

2.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uptodat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垂体功能减退」用药经验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