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旅游 文章内容

走进苏城门,闻避世清香

发布时间:2020-07-16 21:22:57来源:深度苏州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诗经》

“小康社会”是中国公民所追求的理想国

是百姓对安居乐业的恒久守望

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最早印证“小康构想”之地

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勾画现代化目标”之地

良好的物质生活水平

饱满的精神世界

优质的生活环境

惠民的购房、社保等措施

健全的服务医疗以及养老体系

……

都是幸福指数的来源

也是长寿之根本

这是多少人最简单的梦想

也是中国社会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而如今的苏州

让理想国的光照进了现实

古城吴都,历史名城。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外贸、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它肩负着“小康”标杆的重任,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做出优秀表率。

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苏州,引来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新闻联播》……等各大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

▲《人民日报》绿色铺就小康底色

上周六号,《人民日报》出版了一份头条文章《创新提升小康成色》,文中多次提到了,苏州在小康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创新让苏州小康成色十足。

▲《67位老人的爱心餐》央广网

在同一天,央广网还发表了一篇《67位老人的爱心餐》,主要内容关注的便是苏州探索出居家养老的闭环模式,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幸福、安全、舒适的居家养老服务。

▲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奔小康的政府推动措施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姑苏区通过精准服务和载体创新,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的困难群体和大家一起奔向小康。

深度君问过很多小伙伴,想到小康或是长寿,应该会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无一例外,大家都认为是良好的医疗体系和舒适的社会环境,才得以达到更高的公民幸福指数。以苏州近况,它用实力证明了,苏州“全面小康”的实至名归。

中国有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其中,苏菜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依旧留有自己的人文色彩,并保持着永远不失的苏式优雅。

苏帮菜,顾名思义就是苏州本地的特色菜系,受当地人文影响,不由地散发着淡淡的古老苏式香气,时而浓油赤酱,时而清纯至臻,味清而不失其鲜,味浓而不压其

各种苏式佳肴,不同的样式,不同的口味,满足各种咸甜需求,在苏州不用为咸粽子还是甜粽子而烦恼。

苏式的蒸鱼,肉质紧密细腻,口感柔润嫩滑,汁水的香气早已渗入鱼肉之中,一口便是一个味美鲜香。虽全国蒸鱼有很多种方式,但出了苏州就再无这般细腻的味道了。

炸至酥脆的面包,搭配上外焦里嫩的烤肉,这绝对是最佳的组合,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是完全无法抗拒的。

从朝阳升起的一刻,苏州的一天便开始了,堵堵堵堵堵……久违的红色拥堵路段在疫情结束后,又被提上了日常,那个空荡荡的街道,重新被人群和车辆铺满。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更加的热爱这清晨的热闹市井,午间的小憩园林,夜间的热闹夜市,饭后茶语的小茶馆,休闲劲爆的小酒馆……清冷了太久,这种人间的烟火气,让人觉得更加弥足可贵。

▲清晨市井

还记得孩时牵着奶奶的手,逛着早市,坐在小面馆前,看着形形色色的路路人,街边的小贩时不时的吆喝着。如今,儿时的那家面馆虽换了门头,但那句“该搭个小菜便宜,新鲜,看看酿”依旧回响在每一个大街小巷。

▲午间小憩拙政园

从小到大逛过的园林无数,人们对美景早已司空见惯,但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游客,仍然还是会为这份美好而倾倒。苏州的美,苏州的静,随处可见,坐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洗净尘世繁华,留给苏州人一片令人艳羡的城中美景。

▲热闹夜市

苏州同样也是热闹非凡的。密集的人群,不总在车水马龙间,也存在着每一个夜幕后的街道旁。观前,一个连街上有多少石子路都能被数的一清二楚的街道,却从未人烟稀少,而今年疫情后的姑苏八点半更是将观前的烟火气推向高潮。

除了这些,当我们俯瞰苏州时,会发现在它的西南面便是烟波浩渺的太湖。

俗话说,水就是财富资源太湖之大,盛产鱼虾与稻谷。在水的滋养下,苏州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鱼米之乡,苏州之小康,富甲一方。

金鸡湖位于苏州市老城区,苏州工业园区中部,南邻独墅湖,属太湖支流,境内有多个景点。2012年72日,金鸡湖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具有商务旅游特质的同级别景

苏州第一楼,它又来了!还就紧挨着东方之门,网友戏称:“这不是在裤衩边上,配了把剑呢。”虽是如此说着,但它又将为苏州创下一笔新的功绩,与东方之门、苏州中心广场组成一个整体,行成一道绚烂的风景线,成为面向金鸡湖的壮丽经济建筑群。

2500年前,苏州还只是太湖边的一片原野,楚国伍子胥让其成为一个水道密布、城墙高耸,令人生畏的吴国霸业中心。而如今的苏州城,早已是一片祥和,高楼拔地而起,经济发达,人才济济。

五谷丰登,鸡鸭鱼肉,这便是小农时代的苏州,也是小农时代的小康,不怪乎人们会称苏州作“天堂”。

经历过小康的苏州人,韬光养晦,从小农经济,转向经营自己的家园。家园的建设,给诗人、文豪们提供了极佳的创作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苏州故事多,才子占一半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及苏州才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这四位“吴中四才子”,就正史而言,可以说他们风流倜傥又精通诗画。但苏州才子不止于此,《浮生六记》的沈复、《三言二拍》的冯梦龙……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城姑苏留下的建筑,都经历了时间的侵袭,或是遭到毁坏。但是众多文人墨客已经为这个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透过这些断瓦残垣或是那些丹青妙笔,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古城之风采。走过农业社会的小康生活,我们迎上的将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小康。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代表着他所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小康城镇,丰衣足食,安逸且舒适而那,便是苏州。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苏州早在农业时代就成功的踏足过小康社会,成为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在现代化背景下建立苏州的全面小康,又将重启这道世外大门。

(注:本文水印图片由深度苏州CITYSUZHOU原创拍摄制作,部分源自网络,本文文字内容由深度苏州CITYSUZHOU综合整理撰写,转载请授权)

本公众号由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谢裕宽(律师)提供法律支持。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