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好消息,8月17日起实施!宁波又出大招

发布时间:2020-07-22 19:21:43来源:NBTV新闻中心

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为企业降本减负;

提高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

对首次在甬就业、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3年以上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未在宁波购买住房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安家补助;

......

近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意见》包括了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加强组织保障6方面22条内容,开启了宁波新一轮稳就业序幕。

《实施意见》从2020年8月17日起实施,下面小编挑几块重点内容来讲讲——

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部分带动就业能力强、环境影响可控的项目,审慎采取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措施。

二是积极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有效推进企业降本减负。

三是支持企业稳岗岗位。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的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按规定将阶段性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20年底

四是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期间,企业正在享受的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顺延。

五是中小微企业新招用符合贷款贴息申请条件人数与现有职工人数的占比,由20%下降为15%(超过100人的下降为8%)

六是对裁员率不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的中小微企业建立“稳就业白名单”制度。鼓励银行通过“微担通”渠道为“稳就业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利率不高于近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下简称LPR)上浮50个基点的,所发生的坏账损失,在既有的三方分担基础上,银行承担部分的50%由财政进行补偿。贷款额度单笔不超过500万元,单户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

进一步加大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力度

一是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除涉及环保特定区域规定外,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登记

二是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应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疫情期间,创业平台为承租的创业主体减免租金的,各地可给予一定运营补贴。

三是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县以下返乡创业用地,支持建设大学生、农民工返还创业园和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

四是将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对象范围调整为在我市初次创业5年内的人员,将创业者社会保险补贴对象和创业场租补贴对象范围调整为在我市初次创业3年内的人员,将创业带动就业岗位补贴范围调查为在我市登记注册3年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政策享受期限不超过3年。

五是提高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带动就业不少于3人、5人的,分别最高可贷款40万元、50万元。金融机构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率由不超过贷款基础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调整为不超过LPR上浮100个基点。2021年1月1日起,新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利息,除就业困难人员、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全额贴息外,LPR下浮150个基点部分由个人承担,剩余部分给予贴息。创业者首次创办实体,贷款10万元以下,由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按规定免除个人反担保。允许已抵(质)押物或尚在按揭贷款的房产,在其仍有担保价值的前提下作为创业担保贷款抵(质)押物。

六是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七是允许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企业的从业人员可按规定先行参加工伤保险。经营者通过电子商务类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

八是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巡游出租车营运司机和网络约车平台专职司机购置车辆,可按规定申请不超过营运车辆购置费用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进一步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和基本生活保障力度

一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岗位供给。2020年和2021年,国有企业要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空缺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阶段性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先上岗、再考证”措施,2020年12月31日前,不得将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职业资格作为限制性条件。

2020年,全市新开发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农村水利、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层岗位不少于1500个,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10个,用于招录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岗位补贴。

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个月的,给予企业每招用1人3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将就业见习补贴适用范围调整为毕业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甬高校毕业学年学生(自毕业前1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含技师学院毕业学年学生)和甬籍16至24岁未就业青年,毕业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其他人员见习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对因疫情影响暂时中断见习的,相应顺延见习期限。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落实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对我市高校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由学校所在地财政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三是延长应届高校毕业生录用接收期限。对延迟离校的应届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允许其以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录用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促进退役军人就业。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比例不低于80%的规定。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积极开展岗位推荐、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加快推进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创新提质增效,实现有就业意向随军家属上岗率达到95%以上。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每人每年9000元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

五是支持高技能人才安居乐业。对首次在甬就业、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3年以上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未在宁波购买住房的高技能人才,由属地财政按高级技师3万元、技师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安居补助

六是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要求,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人员,可发放失业保险金至退休年龄;取消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申领失业保险金的限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失业人员可按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

根据省统一部署落实失业补助金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7月10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甬人社发〔2020〕33号),启动实施了失业补助金发放工作。

七是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施零就业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持证残疾人等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或灵活就业,补贴政策期满后,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对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后仍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落实企业吸纳建档立卡人员、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税收优惠政策。

八是推进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提高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全面落实扶贫协作转移就业扶持政策,发动社会力量开发就业扶贫基地和爱心岗位,完善返岗稳岗服务,加强动态管理,帮助对口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甬稳定就业。

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

一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精准性。全面推进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或转岗转业培训,支持出口企业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稳定职工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项目制培训,将线上技能培训纳入补贴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建设技能提升培训网上经办平台,推行培训实名制管理。鼓励在甬高校和宁波生源高校在校生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在毕业学年取得相应证书的,按规定享受培训(实训)补贴

二是加强创业培训。鼓励开发新兴行业创业培训项目,建立本地化的创业培训目录,可对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管理平台等工作给予补贴。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培训,培训经费由财政专项经费列支。

三是优化就业用工服务。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健全岗位信息公共发布平台,加大岗位信息、职业指导、网上面试等服务供给。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投资项目岗位以及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要在本单位网站和同级人力社保部门在网上公开发布。健全“十省百城千县”劳务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推进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在线办理。加强就业监测分析。

10000个基站!宁波5G年度计划发布

今天,小编从宁波市经信局获悉,为加快推进全市5G网络建设、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宁波市2020年5G发展推进计划》(甬工强办〔2020〕29号)于近日印发。一起来看看这份计划明确了哪些目标和要点?

年度目标

到2020年

  ▶争取累计建成5G通信基站达到10000个,实现中心城区和区县(市)主城区、重点产业园区、港口、重点旅游区等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

  ▶探索5G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培育典型示范场景20个以上

  ▶加速培育5G产业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三大任务

一是统筹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5G通信基础设施规划,8月底前发布5G基站站址专项规划,并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基站建设根据站址规划顺利推进;

统筹基站配套设施建设需求,探索制定“智慧杆塔”新建和存量改造规范,推进“多杆合一”;

推进重点场所的市内分布系统及配套设施统一协调、统一施工,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加快直供电改造,并严格执行转供电最高限价,降低基站用电成本。

二是推动5G在各领域创新应用。

着重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港口、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智慧物流、市场监管、城市治理、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将通过开展5G试点示范应用建设,培育形成一批5G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为5G全领域应用融合提供有益探索。

三是加快5G产业培育发展。

着重加强5G产业链培育,围绕核心器件、终端产业、关联产业,加快培育优势企业,引进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建设5G产业园,大力推进5G产业集群建设,打造5G产业集聚区;

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推进龙头企业创新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落地宁波,加快建设鲲鹏创新中心;

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围绕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企业、运营商、高校开展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四点措施

为保障重点任务顺利推进,《推进计划》还提出强化组织协调、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开展试点示范、强化氛围营造共四点保障措施。

来源:海曙发布、中国宁波网、宁波市经信局、宁波发布丨编辑:浮笙

期待5G的点点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