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大汉风云】名臣的风范

发布时间:2020-07-24 12:22:14来源:十米阳台

有一件事情很奇怪。

周勃得以脱难,我以为首先要感谢张释之院长(廷尉)公平公正的办案风格和薄太后明察秋毫的分析判断能力。

然而,周勃平反后,首先巴巴地去向袁盎表示感谢,因为他得到消息,在自己坐牢期间,袁盎曾向皇帝为他辩白、求情。

回忆一下,当初在背后打周勃的小报告,使皇帝对周勃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不再信任的就是袁盎。

不长的时间里,对待同一个人,前后态度,何以判若两人?

窃以小人之心度之,这正是袁盎的高明之处。

当初背后砸周勃的黑砖,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诚:俺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树立皇帝的威信,不惜和权臣周勃翻脸、划清界限;

现在大张旗鼓地替周勃求情,是借机和资格够老、军界背景深厚的周勃修好,另外也向大家展示:俺袁盎褒贬周勃,可是全部出于公心,

对事不对人也。

这一手固然高明,但并不高尚。

大约1100多年之后,大臣寇准曾经走后门儿,私下找时任大宋帝国宰相的王旦要官,请他向皇帝保举自己。

王旦看着一脸热切期待表情的寇准,十分吃惊:国家的官职,也能自己去要?你这个忙我帮不了!(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

这一句,差点把寇准同志噎死。

于是,寇准跟王旦结怨,据说他自此时时找王旦的茬,然而王旦毫不介怀。

王旦,宰相肚里能撑船。

稍后,寇准竟然得到升迁,他自己洋洋得意,认为皇帝赵恒慧眼识人,直到皇帝揭秘,他才明白,一直深为赏识并私下举荐他的,偏偏是从不对他示好的王旦。

如王旦,给人恩惠,不使其知,才算正直无私,堪称直臣,可谓君子。

往近了说,人家雷锋叔叔做诸如送老大娘回家,捐款人民公社、支援辽阳灾区等好人好事时,也都没留姓名,不让人知道,顶多是偷偷记在自己的日记里。

闲话少叙。

至此,周勃即将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七年后,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周勃病死,谥号武候。

周勃,安心地去吧,不久之后,你的儿子将会继承你的将门衣钵,开创周氏家族更大的荣光。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

图片|摘自网络编辑|黄手帕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