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5 11:21:29来源:中医同城
导读:作为中医学重要体系的孟河学派,即发源于斯地。自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费伯雄算起。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期间名家涌现,难以尽述。本文介绍了5个来自民国时期孟河名医的处方。
/活动预告/
医馆界上海论坛将于8月12号在上海举行,汇聚多位华东地区一线医馆大咖,共话2020中医馆经营趋势。诚邀您参会,详情点击☞“医馆界”
民国名医五处方
从清代到近现代的中医发展史上,其能以一县甚至其中某一区而臻光燄烛天者,其唯江苏省之武进及其孟河。武进即今常州市,为苏南重镇。其地北镇江而南无锡,东江阴而西金坛。均为江南鱼米之乡,人文鼎盛。如论学术之影响深远,尤以中医为最。
武进之西北隅,有一区名孟河。作为中医学重要体系的孟河学派,即发源于斯地。自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费伯雄算起。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
期间名家涌现,难以尽述。费伯雄、马培之、巢峻、丁甘仁,号称“孟河四家”,支派纷纭。其中,丁甘仁于民国六年(1917)在上海创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请其同里名医谢观任校长,办学成绩极佳。
桃李满蹊,香馥人寰,遂后来居上,为四家之冠。通过该校及1956年成立的上海中医学院,这一地域对近现代中医药事业之贡献其实无可比拟。
当年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门雪,所书处方,甚为珍贵(图1)。
图1程门雪处方
丁济民为丁甘仁之孙,是孟河嫡派。其同辈中,还有丁济万、丁济南。丁师不但教我医道,尚启发我从事医史研究及收集名医处方。笔者今日之能于这三领域均略有小成者,丁师之功实莫大焉。
丁济民由于医史之收藏与研究,建国后曾任中华医学史学会副会长,他所藏之金陵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秘不示人,但曾让我观两函。他所藏之清初名医薛生白之名砚,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砸碎,而他将唯一精拓本交我保存。
丁师于年轻之时,曾高价收藏其祖之方。积十数年,也不满百数,其他名医之方,也略有所藏。后以中年人事纷纭,就无暇及此了。后来他勉励我:“即今开始,积以时日,必有所成。”我以自己财乏力告,恐不易就。他当即写赠一方(图2),为示鼓励。
图2丁济民处方
本文拟以先论孟河学派的费、马、巢、丁四家,然后及于武进之恽铁樵。费伯雄,字晋卿,孟河人。生于清嘉庆5年(1800),卒于清光绪5年(1870)年。费氏世以医名,至伯雄而名声大噪,为嘉、道间之名医。
曾以数十年心得著成《医醇》24卷。刊印期中,毁于太平天国之战火。费氏独身逃至扬州,医名益盛。求医者颇多贵人巨贾,故处方多以清润平和为主。
因痛《医醇》之失,乃凭记忆再作简本,改名为《医醇賸义》4卷。同治四年(1863)出版,流传至今。后人及弟子待考[2]。
马培之,字文植,孟河人。生于清嘉庆25年(1820),卒于清光绪33年(1907)。马氏亦出身世医,内外科兼修,每以奇方治疑难重症而为世所称,为同、光间之名医。著有《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医论》《医案》等。
马培之弟子中,以丁甘仁最出名。另一系之徒孙张泽生为“南京中医学院八老”之一。笔者于1957年末在南京实习时曾跟过张师,并求得处方真迹一则(图3)。
图3张泽生处方
费、马二公均清朝御医。费伯雄曾两度治愈道光帝之疾,蒙帝赐联“着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马培之曾治愈慈禧太后之疾,蒙赐匾额。费马两公之事迹,以亡友陈梦赉所编之《中国历代名医传》为最详[3]。
巢氏亦孟河世医。见之于典籍者唯巢峻,见于陈玉堂之《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巢峻(1840,一作1843-1909),江苏武进孟河人。字崇山(亦以字行),晚号卧猿老人,室名玉壶仙馆(有《玉壶仙馆医案》)。
世业医,承家学。初在孟河行医,后悬壶上海五十年,擅长内外科,弟子颇多,有贝颂美,黄晓初等。子凤初,侄松亭,继其业。”[3]民间,则以巢渭芳最著名。笔者卅年来,曾集其子巢少芳之真迹处方卅来则,其笺纸之形式亦有多种,今择其一发表(图4)。至于巢渭芳与巢峻之关系,待考。
丁甘仁及其次子丁仲英、长孙丁济万等,均有传于陈玉堂之《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兹摘其要如下:丁甘仁(1866-1927),名泽周,以字行,武进孟河人。马培之学生,为发扬中医,独力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女子中医学校,广益中医院。
在孟河四家中,若论对近现代中医事业之发扬光大,自以丁甘仁为第一。如上文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上海中医学院虽非丁甘仁所办学校之延续,而其关键人物(如院长、附院院长、内科主任)却多出于丁氏门下。
此外,如秦伯未、章次公等,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调京任卫生部顾问,各有显赫之功绩。
其他武进医,在中医事业上亦有极为重要之地位。即以陈梦赉之《中国历代名医论》论,该书在清代仅载68家,而属于武进者竟有邹澍、费伯雄、马培之、张聿青、过铸、曹禾等6家,占8%强。
我国之县,市近两千个,而武进一地竟占如此比重,可谓十分显赫了。该书未收民国医家。
他年如有续集,武进之恽铁樵与谢观以及上述之巢、丁等自是必当大书特书。恽铁樵与谢观,在陈玉堂之《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中均有传。
恽铁樵(1878-1935),武进人。恽氏一生,在文学与中医两方面均有重大业绩。文学方面,因他曾在南洋公学专攻英文,故多译著。在他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时,曾发表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中医方面,他创办铁樵医学事务所,在全国范畴内进行中医函授教育,实属首创。
民国时与余云岫的中西医论争,亦以他为中医方面之主将。当时,恽氏应诊时,许多在沪中医争着为他抄方。其入室弟子章巨膺,后任上海中医学院教务长,江阴人。(恽氏处方真迹见图5)。
综笔者五十多年来之研究,认为孟河、武进之中医实具宏伟之贡献。单从孟河学派论,即有以下6大特点:①名医辈出,派系繁多。一般均称孟河四家,如加上谢氏,实为五家。②医道高超,多内外兼修。③各有所著。④清朝之时,多见御医。(如费、马两家)。⑤热心中医办学,培养出大批名医与学者。⑥孔子云:“志于道”“游于艺”。
既医道高超矣,又每游艺于诗、书、画、印等。自费伯雄至丁甘仁,陈耀堂等均兼艺名。而程门雪与秦伯未则更能治印。寒舍曾藏一成扇,一面为秦伯未之画,一面为程门雪之书,上款为陈耀堂。
编者:最后补一张任应秋老先生的处方,小编初见时惊为天人,不愧是十三经能倒背如流的任应秋先生。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中医药文化》2015年第2期",作者/林乾良,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END·
编辑|车前子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