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30 16:21:10来源:刀马物语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一个桥段是顾佳为了茶厂,不得不去吸引投资方。在其亲自找了多家的投资方,对方都因为该项目没有明确的盈利方向,也没有获得足够的未来的发展机会和足够的投资回报而拒绝了她。在和村长电话之后的“二次加油”之后,顾佳“第二次”再回到投资方的谈判桌的时候,一段“慷慨激昂”的讲说也好,更加“打动人心”的近乎公益和善良的演说也罢,总之是打动了投资方。虽然投资方开始看中的是顾佳这个人才,随后在“加盟”无果的情况下,还是出手投资了茶厂。其实,这个桥段给我们演绎的还是故事打动了人打动了投资方,无论是原生态、世外桃源、有机无污染,还是良善、情怀,亦或者是“公益”一种帮扶,在幕后其实都是打动人的故事精髓,没有这些要素也没有投资方最终的出资。
对于投资人来说,或许我们可以再“穿越”到另一部热播剧《二十不惑》中,周寻的投资理念,其实周寻对姜小果的一系列投资小秘籍的宣讲,都蕴藏着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对于投资而言,投资就是投资,就是要寻求高回报,对于任何的VC来说,也是同理。投资方不是慈善家,不是施舍者,投资不是创业,自己“砸”出去的真金白银,自然要寻求更好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投资方的愿景和理念。因此,不愿意投资顾佳的投资方并没有错,而选择投资顾佳的投资方,其实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为何投资方开始要直接买断茶厂,其实还是看中了这个项目的前景,而最终选择了投资,何尝不是看中了茶厂本身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市场机会,毕竟原生态、有机、无污染本身就是最大的卖点?
单纯地谈善念和感动,其实都是在故事背后的一种预期,是一种希望。任何的VC对于投资对象也是如此。而一些优质的项目在启动初期的时候,也是充满了各种坎坷,包括业界一直流传的阿里巴巴的投资故事,不是也是说了一波儿又一波儿,各种桥段的流出,都是背后蕴藏着故事的耀眼以及眼光的独到;只是,还有更多的投资被湮灭在时光的隧道中了。
我们在资本市场看到了太多的讲故事的高手,而每一个亮鲜的投资背后其实都是不同的故事演绎出来的传奇。据悉,巴菲特是用投资的眼光评判创业项目,他对高度确定性的追求,自有他的背景、立场和道理。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不是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到创业项目中,毫无保留,并激发出自己的所有潜能?这样的说法没有错,甚至还有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一种决绝。不过,这样的孤注一掷过于偏激,有时候,根本输不起,如果靠借钱、抵押房子、甚至连命都不要的全身心“投入”,一旦出现一点点闪失,那么就基本没有丝毫的退路了。这样的创业和投资都不是可取的,或者说是不是值得如此地搏命?在剧中,好在,顾佳选择了寻找投资方,通过引入资本来完成自己的创业项目,而最终得到了资本的认可。
按照周寻的投资理念,需要考察,需要对项目的尽调,不断地外调掌握对被投资方的尽可能的认知。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包括未来如何的退出。顾佳的“大意”让自己造成极大的被动,差点“破产”,塞翁失马的背后是获得了投资方的认可,结局是好的。当然,我们认同和感知的还是对于投资看回报的一种必然诉求,这也是天经地义的。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掌控”的过程,甚至还有可能从投资变成股东,甚至东家。搜狗都要被“鲸吞”,其他还有什么不可能?鹅吞狗的背后虽然是对未来生态模式的一种选择,但经历了创业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之后,小川还是选择了出售,这本身也说明资本和创业之间的诉求点的不同,以及对于掌控未来的方式差异。孰优孰劣是根本不需要细究的,适合的自然就是好的。
故事讲得再好,也要看后续的结果是不是足够好,如果仅仅是故事本身,难以把故事转换为现实,投资方还能坐得住吗?获得第一笔的天使投资仅仅是故事显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可以变现的模式和营收的可能,甚至可以有不断延续讲得好的故事来支撑。要知道投资利益永远应该是把投资回报放在第一位,如果达不到,那么这样的投资也不可能持续。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