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这三个以革命英烈命名的县市,你了解多少?——子长市

发布时间:2020-08-15 09:21:07来源:思想者之家NWU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

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用

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方。

其中陕西有三个县市的名称沿用至今,

即志丹县、子长市、子洲县,

他们的名字永远书写在了中华大地上。

本期思想者之家为您讲述子长市

与革命英烈谢子长的故事。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园,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01

播撒革命火种

1897年1月19日,

谢子长诞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

枣树坪一个小康的农家。

在父母和兄长的影响下,

谢子长从小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

1918年秋,

谢子长考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学习。

从陕北农村来到省城西安,谢子长眼界大开。

谢子长旧居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的前夜,

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

解放潮流打开了子长的心扉,

他开始把个人的命运

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这年寒假谢子长回到家中,

就听说了安定县知事章尚武许多贪赃枉法的事。

于是谢子长花了几天的时间

把这些罪状核实整理出来,

只身上榆林府去控告县长章尚武。

年轻学子谢子长状告

县长的事一时传为佳话。

这次经历也使谢子长与榆林中学校长

杜斌丞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杜斌丞先生教育救国的思想对谢子长影响很大。

于是谢子长未及中学毕业,

便回到家乡安定办学,

想实践教育救国的道路。

1924年春,

谢子长回到家乡创办安定县民团任“团总”。

他带领民团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

禁止军队任意拉差,被群众称为“谢青天”。

他还帮助学兵团同学李象九成立“学兵连”,

学兵连和安定县民团后分别

改编为石谦团第三、十二连,

李象九和谢子长分别任连长。

谢子长(右二)与学兵团同学在太原合影

1925年冬,

谢子长联络李象九、史唯然等再次奔赴北平和天津,

受教于共产党人李大钊、刘伯庄、耿炳光等人。

不久,经白超然和白志诚介绍,

谢子长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对中共北平地委负责人刘伯庄说:

“国共这种合作迟早会破裂,

共产党应该抓枪杆子,

发展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当年年底谢子长受组织派遣回到陕北,

与中共绥德特别支部取得联系。

在绥德地委领导下,

谢子长、李象九等人在石谦旅

秘密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

不久改为陕甘区委直接领导的军队支部,

谢子长先后任特支委员和军支委员。

在谢子长的努力下,

全旅12个连有100多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6个连的连长均为党员,

各连的班排长也大都是党员。

农民运动在安定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陕北的革命火种得以播撒。

02

建立独立武装

渭华起义失败后,

谢子长和刘志丹先后受

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回陕北做军事工作,

并先后分别担任了陕北特委军委的负责人

和陕北总暴动总指挥、副总指挥。

从1929年到1930年,

谢子长和刘志丹先后进行过

多次兵运工作均告失败。

尤其是杨庚武部被军阀收编及“三道川事件”,

血的教训使谢子长认识到:

“建立革命武装,

靠在军阀队伍里面招兵买马是走不通的!”

从此他开始探索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独立武装道路。

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人合影

在中共陕西省委和谢子长、

刘志丹、阎红彦总指挥的领导下,

红军陕甘游击队开辟了寺村塬革命根据地,

取得了阳坡头、照金、旬邑县城等多次战斗的胜利,

并开始了创建照金苏区的斗争。

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但红旗始终没有倒下。

寺村塬革命根据地

1932年12月24日,

在宜君县转角镇,

陕甘游击队改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

省委书记杜衡自任军、团政委。

谢子长和阎红彦被杜衡派到上海中央局受训。

1933年5月,

组织上派谢子长、阎红彦、强龙光、

高鹏飞等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8师工作。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

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和陕北一支队

埋枪解散的消息传到北平。

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在南梁

1933年11月,

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杨璞

和谢子长分别为西北政治、军事特派员,

谢子长又一次临危受命,

带着恢复陕北红一支队

和整顿红二十六军的具体任务回到西北。

03

粉碎两次“围剿”

1934年1月,谢子长回到陕北。

当时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

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

谢子长经历了无数艰险,

终于找到地下党组织。

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

和转交中央给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特委的指示信,

谢子长率陕北一、二、五支队南下,

7月23日在南梁阎家洼

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

7月25日召开了红二十六军、陕甘边特委

和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

及陕北特委的联席会议。

会后,谢子长率部队北上,

先后取得了安定景武塌、清涧县张家圪台、

清涧河口镇战斗的胜利。

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

谢子长不幸胸部中弹,

但依然带伤指挥部队作战。

在胜利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后,

谢子长由于伤势过重,

再也无法坚持工作,暂时离队养伤。

1934年初夏的一天,

谢子长在谈起家里为革命牺牲的亲人时,

告诉大家说:

“共产党人就像毛脑柳树一样,

割了这茬,那一茬还会长出来。

二哥和同志们虽然有的被杀害了,

有的被关进监牢,我还活着。

咱们家,整个陕北还有这么多共产党员。

共产党是杀不绝的,红军会更强大。”

1934年11月14日,

谢子长再次致信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

对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给予了高度肯定。

谢子长还致信刘志丹和陕甘边特委,

建议红二十六军北上,

由刘志丹指挥陕甘边、陕北两支红军并肩作战,

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

1935年正月十八(或十九)那天,

刘志丹到灯盏湾看望谢子长。

谢子长和刘志丹一致同意要尽快成立西北军委,

统一领导指挥陕甘边和陕北红军。

刘志丹提出让谢子长担任西北军委主席,

谢子长推让说:

“我的伤病不好,现在根本不能工作,

这副担子就由你挑,不要再挂我的名字了。”

刘志丹说:“你是老大哥,

是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

你在陕北的名声大,

人们早就称你为谢青天,

只要你在世一天,主席就由你当。

你有伤具体工作我负责,把你的名挂上。”

两人为此再三谦让,最后谢子长说:

“我以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确定你为军委主席。”

刘志丹看到谢子长讲话艰难,

便不再和他争,只说等到联席会议上再决定。

刘志丹与谢子长

谢子长的支持和推荐,

为刘志丹统一指挥陕甘边

和陕北红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陕北特委和陕甘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

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

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和两支红军。

惠子俊任西北工委书记,

谢子长任军委主席,

刘志丹任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

1935年2月21日,

谢子长由于病情恶化,

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38岁。

临终之前,谢子长慈祥地对身边的家人说:

“老百姓怕我死,这个心情好理解。

只可惜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那天外面下着小雪,老百姓都说:

“这是老天爷为谢青天流眼泪啊。”

由于谢子长在西北的重大影响,

为了避免敌人趁机进攻

和影响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情绪,

对谢子长逝世,

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严密封锁消息,

当晚就被秘密安葬,不开追悼会。

在一段时间里,

西北军委的行文布告落款,

仍沿用西北军委主席谢浩如

(谢子长号浩如)的名义签发。

直到1935年5月,

经过吴家坪、马家坪战斗的胜利后,

西北革命形势好转,

谢子长逝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

1935年秋,

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改谢子长的

故乡安定县为子长县,永志纪念。

2019年撤子长县为子长市,由延安市代管。

子长市

1939年春,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见了谢子长的亲属,

给谢子长以很高的评价。

“西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

常败不丧志,真了不起呀!”

同时毛泽东同志为

谢子长烈士墓两次亲笔题词:

“谢子长,民族英雄”,

“谢子长,虽死犹生”。

并亲笔为谢子长撰写了长达277字的碑文。

1946年,

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

在瓦窑堡为谢子长修建了陵园,举行了入葬典礼。

毛泽东同志再次题词:

“谢子长同志千古,

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

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题词,

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

中华民族的图存、崛起、强盛,

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奋斗与牺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

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

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

忠诚、热爱、信仰、

担当、奉献、牺牲,

挺起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获取更多故事,关注“思想者之家”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料来源:求是网、共产党员网

文稿校对:陈晨、孔令璇

编辑:孙静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