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钱很重要,但这种思维比钱更需要

发布时间:2020-08-15 12:23:10来源:培训杂志

职场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类人。

一类是无论经历什么样的组织变革、领导变更、岗位调整,他们总是能很迅速地获得身边人的认可;

另一类是无论拥有多少资源和支持,却常常让人担忧不愿与之合作。

二者反差之大,问题到底出来哪?

今天,我们和姜姣姣老师一起“看故事,明思维”~

▼▼▼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小何是我的一位同事,工作不到2年却一路被破格提拔,部门很多同事私下讨论说领导偏心,可是后来换了新的领导,半年时间小何又晋升了一级。无论是本部门的领导,还是其他部门的领导提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

我仔细去观察了他身上的特质,发现无论是专业度还是为人处世,他都没有表现得特别优秀,甚至在沟通中他会经常重复我的话,很多时候我会觉得他有点啰嗦。真要说他的优势充其量只能是“靠谱”,因为与他合作常常会感受到放心和轻松。

第一次发现他的与众不同是因为一封邮件。

那天我正巧收到来自两位同事的邮件,都是需要进行审核确认并转发至公司核心管理层。邮件内容区别不大,从格式到用词都非常标准,唯一的不同是小何在邮件正文后还清楚注明了收件人和抄送人的姓名及详细邮箱地址。处理小何的邮件我只用了不到两分钟检查邮件正文内容,并复制邮箱地址完成转发;处理另一位同事的邮件我额外增加了三分钟逐一输入收件人的邮箱地址。

从这件小事后,我开始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

小何身上给人的靠谱之感从何而来的?

答案很简单:用户思维!

工作中,事无巨细,他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正是他身上的这种踏实和靠谱,让领导愿意把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放心交给他,这也是帮助小何快速晋升的最主要特质。

用户思维“长”啥样?

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被频繁提及,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的领域里,更是成为众多公司和管理者的信条。

简单来说,用户思维就是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用客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用户思维要求能在客户的某项体验上引发满足和认同。

而在职场里,用户思维表现为充分为你的“客户”考虑,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件大事、小事,都需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对方需要的是什么?

以工作日报为例,你每天什么时候发送?

很多人通常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整理内容发给领导,发送的时间取决于结束工作的时间,不忙时下午6点发,忙时凌晨3点发。

偶尔你是不是还会猜想领导看到你加班到凌晨3点,会感动于你的付出和贡献?

不好意思,你不具备用户思维!

如果是故事中的小何,他会提前做好时间规划,日报雷打不动每天下午6点发送给领导,因为他知道领导最希望在下班前浏览完大家的日报,领导也希望所有日报当天就能给到大家反馈。

再如,领导出差期间需要审核PPT——

领导出差期间,你有一个重要的汇报PPT需要先请他审核,于是你做完后第一时间发送给他,心中窃喜自己做的这版PPT一定会得到好评。

不好意思,你不具备用户思维!

如果是小何,他会先发到自己手机上预览确认格式没有问题再发送,或转化为PDF。因为他知道领导出差在路上很可能只能用手机接收和浏览PPT,有时PPT会乱码或者变形。

用户思维,需要多一层考虑——

收集信息时,要考虑他人如何填写最方便;

发布信息时,要考虑信息接收者的阅读习惯;

统筹工作时,要考虑如何安排任务才能使合作伙伴的工作更轻松高效;

汇报工作时,要考虑对方想听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用户思维:我太难了!

优秀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而用户思维却并不容易获得。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大脑研究和行为实验室主任保罗·麦克里恩提出过著名的三合一脑理论。他把大脑分为原始本能脑(爬行脑),哺乳动物或是缘脑(情绪脑)、新脑(智力脑)。

爬行脑控制着我们的本能,使用起来消耗能量最少;

情绪脑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记忆,使用起来能量消耗增多;

智力脑控制着我们的逻辑分析和思维活动,使用起来消耗能量最多。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我们的身体要求我们尽量保存能量,尽可能少地调用智力脑。

用户思维需要我们理性分析他人的需要,这往往需要我们消耗更多的大脑能量,而这与我们的生存本能相悖,所以我们常说用户思维重要,却很难做到。

三步法,成为第二个小何

那么如何才能像小何一样,具备职场中的用户思维呢?

首先,需要有一颗敬畏心

所谓职场中的敬畏心,就是自己对公司、工作、领导和同事怀着敬仰畏惧的情怀。只有具备敬畏心,在工作中才会多一点慎重、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检查,对人、对事也会更仔细周全。

如果缺乏敬畏心,就会变得自大、消极、懈怠,自然也就不会愿意消耗更多的能量去调用智力脑。

其次,需要刻意练习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习惯了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就算意识到用户思维的重要性,也很难在一瞬间就习得。此时,就需有意识地、长期地练习和使用用户思维。

我曾经长时间在自己的电脑屏幕边上贴过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对方需要什么?”这张小小的便签纸帮助我在接到任何一项任务时,都先站在对方的位置去看一看想一想。

我也曾把自己的手机屏保换成带有“用户思维”字样的图片,这张简单的图片帮助我在接收到任何一条消息时,都先思考一下对方的需求是什么。

带着用户思维去思考并不难,难的是克服曾经的惯性思维,所以我们尤其需要上述可以高频出现、引发注意的小提示来唤醒智力脑,从而开启练习状态。这些小提示可以是一张便签、一张图片等都可以作为提醒的工具。

最后,需要定期复盘

只有做到定期复盘,我们才会知道自己还需要做哪些改进。我通常会从两个维度展开。

自己的定期复盘

最有效的复盘,就是在刚开始练习时写觉察日志,每天晚上睡前简单回顾当天的工作场景,盘点哪些工作做到了用户思维,哪些没有做到,尤其关注没有做到的场景,想想下一次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善。

当我们发现自己一天中的50%工作场景都能做到用户思维时,就可以逐步降低记录和分析的频率,从每天记录过渡到三天、一周、两周乃至一个月,直至它成为你的惯性思维。

主动获取他人的反馈

我们可以定期收集领导和同事对自己近期工作表现的反馈,当发现在练习用户思维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大家的认可后,我们也会获得更持续、更强有力的改变动力。

带着用户思维去沟通、去解决问题,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更快速的晋升,还有更好的口碑、更强有力的影响力、更牢固的伙伴关系。所以,贴上一张便签纸,觉察日志写起来,你不妨先试一试吧!

来源于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活动文章推荐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