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7 17:23:12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胜利纪念日,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本法西斯对华发动了殖民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了侵略和屠杀,使得中国人口损失总数高达3500万之多;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掠夺与破坏,造成了中国直接财产多达1000亿美元的损失,间接财产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之巨;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摧残与毁灭,损失难以估量。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各族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浴血奋战,挽救了民族危亡,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解读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应将其置于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趋势中进行考察,从国际体系转型、国际力量对比与大国博弈等维度进行考量。
第一,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目的在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意图要统治和奴役亚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实现由主宰亚太地区的目标。日本以武力开拓道路,用以战养战的方法维持战争能力,所到之处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的侵略和压迫,促使各国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使日本法西斯陷于孤立处境,遭到各种形式的反抗,将自己置于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的敌对面。
第二,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战略资源有限,无力承受工业化时代战争的巨大消耗。这使日本脆弱的经济基础与其狂妄的侵略野心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日本想采取“以战养战”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但被日本占领的国家大都是经济落后国家,而日本的工业生产和投资能力有限,难以在短期内加以开发和利用。由于日本法西斯拥有的国力基础无法支撑其战略目标,因此它侵略的范围越大,背的包袱就愈重,困难就愈多,失败也就愈快。
第三,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看,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特别是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之后,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联合,打败法西斯的战略目标明确,实力对比优势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优势能使反法西斯国家经受住重大失利的考验,取得最终的胜利。从亚太战场双方力量的对比看,仅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迅速转入战时轨道,1942年,美国的飞机生产48000架,超过了德意日三国同期生产飞机的总和,1943年4月,每月就达7000架,坦克生产在战时四年中生产了75000架,自动推进炮,1943年一年就制造了22200辆。到1945年时,美国在海上行驶的船只排水量已达3600万吨之多,超过了德意日船只总和。
第四,日本还没有从中国战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就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在太平洋海战中日本遇到了实力强大的美国,在中国战场日本深陷国土辽阔、全民参战的泥潭无法自拔,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忽略,中国在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的贡献也往往被轻视。正确认识中国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首先应客观评估昔日中国的国势与国力,然后才能认知其所为和所能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艰苦抗战,这在所有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是参战时间最早、参战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民族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二,中国抗战严重损耗了日本国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以弱兵抗强敌,鏖战14年,中国不但没有败亡,而且在艰苦战斗中,消耗了日本大量的有生力量和军事资源,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上的盟军。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共歼敌133万,耗费了日本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三,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侵略军的陆军主力,使日本陆军主力的三分之二陷在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北进”的图谋,为苏联在苏德战争中避免两线作战创造了条件,支持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在日军“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使其出现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盟军在太平洋发起进攻时,日军节节败退,原因是多方面的,陆军主力深陷在中国战场是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积极寻求苏英美等国援华抗战。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建议“太平洋反侵略各国成立正式同盟”,“在太平洋战争胜利前,各国不对日单独媾和。”1942年1月1日,中国与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开罗宣言》,“三国之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置日本、重建东亚秩序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联合国是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战争期间协商建立的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秩序的国际组织,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筹建的全过程,与美英苏一起主持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成立后,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8.15”留给当代中国的思考
“8.15”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中华民族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政局的安定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政治基石,是中华民族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的前提。1931年日本轻而易举地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占领中国东北,揭开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序幕,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长期积贫积弱和国家内乱的结果。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国共合作应对危局,使中国出现了全民族共同抗战局面,中国联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采取用空间换时间“以拖待变”的政策,坚持持久抗战,终于历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迎来了1945年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取得了百年来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在霸权主义存在的国际体系中强盛综合国力,大力发展以科技力、经济力和军事力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真正实现中国崛起,跨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在抗日战争中,苦难的中国人民品尝了落后挨打的苦果。日本关东军敢于以万余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敢于悍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深层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贫弱和分裂。抗日战争的历史警示我们“发展”“强盛”是中华民族国家安全的硬道理。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的时刻,凝聚民族共识,救亡图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焕发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顽敌、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践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出现了“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全民抗战的局面,中国人民举国同心,舍身救国,英雄辈出,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来源:《团结报》)
作者:黄凤志
编辑:
王富聪孙靖琪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