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0 20:23:25来源:利刃号
《孙子兵法》上说,"兵贵胜,不贵久",说的就是要兵贵神速,长期作战对于进攻方极为不利,而好斗的印度最近就被拖入了"持久战":为了向中方施加压力,印度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大约20万大军,这远远超过了当地平时驻军的规模,然而印度不仅没能借此在谈判桌上得偿所愿,相反还发现自己陷入了"大麻烦"。
据《印度防务新闻》网站不久前的报道,常驻拉达克地区的第14军团前军需主管、少将阿姆利特·帕尔·辛格对莫迪政府进行了严厉的抨击,辛格指责莫迪政府在与中国对抗的过程中"失策",被中国牵着鼻子走,"跨越冬季"来进行什么"对等部署",称这将使得印度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辛格指出,如果按照印度政府的瞎指挥,与中国进行一时一地的"对等部署","印军所有的预期计划都会失败"。
按照辛格的建议,印度不应与中国打"拳对拳"危险游戏,不能因中国在拉达克附近部署了大军,印度就在拉达克部署重兵,这种"对等部署"将使得20万印军陷入"绝地"、"死地",因为10月份之后拉达克地区将被大雪分割。他认为印度应该进行"威慑部署",将20万大军其部署到中国防守相对薄弱的地区,但莫迪政府显然不懂军事,执意在拉达克驻军20万,与中国打"对等部署"的持久战,"现在我们只能被动坚守"。
辛格少将之所以如此愤怒,主要是因为就在不久前,从莫迪总理那里接过"圣旨"的印度国防部总参谋长丕平·拉瓦特上将表示,印度军队准备在拉达克地区进行"越冬部署"。这个消息曝光之后,在印军高层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以曾经主管第14军团军需供应的辛格少将为代表的人员认为,这么做极具风险,就连前印度北方陆军司令部的D.S.胡达中将也表示,"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前线20万印度大军所需要物资数量的浩大,"后勤物资至少必须增加1倍",达到40万吨。其次,留给印度军方准备的时间非常短,印度只有一条公路可以通拉达克地区,而这条公路因为天气原因只在4月到9月份开放,因此留给印度的时间只有1个半月,而按照前14军团后勤主管辛格少将的说法,前线印军所需过冬储备物资缺口高达75%。最后,印度士兵过冬的单兵装备,很多是新德里方面所无法生产的。
目前印度陆军正加速从美俄以及欧洲采购保暖衣服与帐篷,以确保在零下40度时,印度士兵至少还"活着",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20万印军很难说有什么战斗力,而如果中巴采取非接触式的火力覆盖,被大雪分割的20万印军将无法逃出生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事观察家指出,中国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相对)更方便的地形","可以持续从纵深地区动员军队",尽管在高原维持1名士兵的费用是平原的4倍。
20万印度大军在边境"越冬部署",始终虎视眈眈,看起来莫迪政府气势汹汹,但事实上,印军的这种部署调动,已经完全掉入了我方设置的陷阱。因为在中印实控线附近,我军在物质条件、军人身体素质、组织度以及武器装备领域,均优于印度军队,中国拥有综合国力的优势,而这是印度所不具备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为例,就是最好的例证。
近年来,我军在西部边境构建了大量先进的哨所位点,各个独立哨所之间拥有独立的下水道,实现太阳能供暖,还并入了国家电网,哨所内甚至还有冲压式厕所、健身房,床头可以吸氧,每顿有2大荤、2半荤和鸡蛋以及蔬菜,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维持战斗力所必须的体能。
中国的综合国力、交通运输以及前线的哨所配备、军人的武器装备,士气、组织度均要领先印度,因此不需要在前线部署太多的军队,就可以和20万印度军队进行对抗。而如果有必要,正如军事观察家所言,我军可以很快从纵深调集部队,与拉达克大雪分割无法动弹,陷入"死地"、"绝地"的20万印军有天壤之别。因此,在与印度的持久战中,优势在于中方,而印度军队是叫苦连天,政府也承担着沉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