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旅游 文章内容

让年轻人接连丧命的,可可西里

发布时间:2020-08-29 18:21:46来源:那一座城

一个月前,可可西里的失联女大学生确认死亡。

来时,是一身轻装行囊和一副年轻容颜。

走时,一瓶安眠药空了瓶,衣服破烂不堪,没有一丝血迹。剩下一具残缺不全的骨骸,是女孩在可可西里生命最后的定格。

就在我们为这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唏嘘时,另一边,95后骑行小伙独自闯进了无人区。

95后骑行小伙,已经去世。

7月6日晚8点,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我昨天,听到狼叫了,怪不得叫狼叫沟。

配图是一张黑沉沉的落日晚霞,孤寂空辽,如死一般沉寂。

小伙的朋友圈配图,时间是2020年7月6日7:52。

这几乎是没有人见过的景象。

是的,他闯入了真正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腹地。

在这条朋友圈后第二天,他消失了。

失联了整整45天。

8月25日,他的尸体在109国道向北12余公里的一处积水潭内被发现。

现场搜救画面,图/网络。

空寂荒蛮的无人区,回荡着无声的嘶吼,留下了亲人的哀吟。

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在失联的这些天,以及生命最后时刻,他们历经了怎样的挣扎和绝望。

男孩和女孩,按停了可可西里的文艺赞歌。给所谓的“诗和远方”,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可可西里》中,巡山队火葬被剥皮的藏羚羊。

01

可可西里

充盈着一种粗狂的美

寂寥、辽阔、荒芜,是可可西里的自然底色。蒙语中,它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在中国版图之上,但凡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沾着边,必然不好惹。

可可西里,就在这“世界尽头”高原的东北角。横跨青海和西藏,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年轻、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1977年,可可西里正式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极高的海拔和严寒冷冽的天气,造就了核心区方圆4.5万平方公里的苦寒之地。响亮的“无人区”名号,注定了它绝不入世,寂静的遗世而独立。

这样的孤傲气质,是囿于钢铁森林,饱受社会规则,和生活车轮反复碾压的人心,一个遥远的安慰。

《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说,“可可西里是一个可以脱去文化外壳,精神“裸奔”的地方。”

第一次知道可可西里,在十多年前。民谣歌手大冰的那首《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让无数文艺细胞躁动了起来。

可可西里的太阳湖。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不要未来只要你来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一直都在你在我在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我去划船你来发呆……”

在吉他声和大冰磁性、温柔而深邃的嗓音碰撞中,几句歌词,唱尽了浪漫。

可可西里根本没有海。但它的美,依旧让人难以自拔。

一望无际的荒原和清冷寂寥的雪山,滋养着中国山川大河。每一条冰川,都在诉写着关于时间、力量和生命的故事。

2017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生活着以藏羚羊为代表的230多种野生动物,被誉为“世界第三极”。这里也是地球上,最后一片没有被人类完全染指的净土。

它像一位蒙着面纱的西域少女,美到世间任何辞藻,都显得苍白无力。

可可西里北部边界。

放眼望去,高低起伏的丘陵像荒原上跳动的音符,以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谱写着可可西里的壮美。

纯净的天空,不带有一丝杂质。天空之下,自由奔跑的野驴群、敢和汽车一较高下的野耗牛、不怕人的孤狼……又处处充盈着某种粗狂的美。

野牦牛群。图/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藏野驴被狼捕食。图/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上千个湖泊,像一颗颗蓝宝石般晶莹璀璨,是略显单调的可可西里最靓丽的景观。因为深度和盐度的不同,湖水由湖岸到湖心,而呈现出浅蓝、蓝绿、靛青不同的色带。

这些是旅行家们用照片和故事描绘的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太阳湖。

02

这里的生存和死亡

是一则自然的寓言

美好故事的反面,是死亡的寓言。

可可西里动物尸体。图/唐唐频道

是大自然赋予的血腥和野蛮,让女大学生闯入可可西里,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极其悲壮的死法——动物分食。

这里,没有人和动物之分,只有猎手和猎物,只有血肉和骨骸的完美分割。

在野狼、棕熊、猞猁、野牦牛等野生面前,最凶猛和残忍的是生长成群的藏獒。

可千万别和20年前藏獒热中的“东方神犬”划上等号。野生藏獒不怕人反而喜欢攻击人,不怕车、不怕喇叭、不怕呵斥,更可能追着咬。

这么说,如果你在可可西里遇到一只狼,还大有相安无事,转圜的余地,而遇到一只或结队的藏獒,大概就只剩下绝望了。

被动物追击。图/唐唐频道

抛开野兽攻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最大威胁还是来自大自然。高海拔、低气温、缺氧,对人都是致命的打击。

气候干燥多风,天气变幻莫测。前一秒是晴日,后一秒风雪漫天。

一天之内,就能让人体验四季变换。哪怕是看起来平静的大晴天,也可能会脱水。

更有潜藏的吃人流沙和湖泊,几秒时间就能让人在这个地球变得了无痕迹。

在陆川的《可可西里》中,当我们眼睁睁看着刘栋被流沙吞没,从无力的挣扎到放弃,那一刻世界都暗了。

2017年,一位叫刘银川的徒步爱好者,带着20斤牛肉和10斤奶贝,在一个冬天走进了可可西里无人区。

他没有走出去。

两支搜救队深入无人区,也没有发现他。

在空旷的美景下,被狼群吃的只剩骨架的野牦牛,预示着结局。

野牦牛。图/世界遗产中心@KoHonChiuVincent

回顾之前的新闻报道,搜救女大学生的画面也相当惊心动魄。

可可西里的夜晚,比白天更加恐怖百倍。所以搜救,只能牢牢抓住白天12小时的机会,至少步行20公里。

搜救人员用了4天,搜索超过了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14万个足球场,2270个天安门广场。车辆行进困难,随时可能深陷泥潭,动弹不得,所以只能徒步开展地毯式搜救。

也就是说,一旦在可可西里失联,几乎难以生还。

03

见证生命和信仰的圣地

曾有一群人,誓死守护这里

1994年1月18日,一个藏族汉子带着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7辆汽车,1800多张藏羚羊皮,押送偷猎者出山。

不料途中被持枪反击,倒在了枪下。直到战死,仍保持着射击的姿态。在冬天零下40度风雪里,被冻成了冰雕。

他叫索南达杰,“藏羚羊之父”。

索南达杰纪念碑。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藏羚羊,它们是这片高原上的骄傲。

1990年,可可西里发现金矿,近10万人涌入淘金。2年后,淘金事业下滑,淘金者们瞄准了藏羚羊。

6张藏羚羊皮毛,就可以编制出让欧洲贵族追捧的披肩,价值几千甚至几万美元。

暴利的驱使下,无数藏羚羊倒在枪声之中,皮毛被剥,尸横遍野。藏羚羊锐减至不足两万只,成为国际濒危物种。

索南达杰牺牲后,他的妹夫组建起“野牦牛队”,接过保护藏羚羊的担子,随后也不幸遭遇枪击离世。

他们用生命,让濒临灭绝的藏羚羊被世人看到。可可西里被国家正式列入自然保护区。也因为他们,可可西里有了更真实地影像记录。

2004年,根据索南达杰改编的电影《可可西里》上线,陆川导演用近乎于真实的画面,还原了这个改变藏羚羊命运的故事。

电影从一名巡山队员被杀开始,以日泰(原型索南达杰)的天葬结束。

整整十七天追击之路,发生在这个没有警察、没有法院、没有军队、没有老百姓,只有零星牧民生活的荒蛮之地。

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日泰追捕盗猎分子,下着雪挂着冷风,一路狂奔,肺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正如陆川说:“可可西里是天堂,也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和信仰的圣地”。

日泰仅仅十多人的巡山队,就是藏羚羊的唯一守护者和最虔诚的信仰者。

“你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特别的脏,但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我们藏族吃肉,刀口对着自己”,日泰说,巡山队每一次出发,就是做着刀口对自己的事。与家人诀别,再多话语也抵不过一句“活着回来”。

巡山路上,当五百四十二头藏羚羊尸体遍地。那种的冲击和震撼,连呼吸都停止了,血流成河瞬间有了具体的画面。

队员们悲恸之余,誓要追上盗猎分子。哪怕一路上,被风雪围困,被流沙吞噬,迷失了方向,弹尽粮绝。

哪怕最后只剩下了一两个人,被猎杀者重重包围。

终于追上了,被抓被杀的却是日泰。

几声枪响,日泰倒地。

英雄没有赞歌,只有一场天葬。日泰最终与这片他奋斗了多年的土地融为一体。

我不知道那个在不冻泉一个人守了3年的阿旺,会不会像强巴一样,死在盗猎的枪下。

一间屋子,一抹炊烟,一个人,一面国旗,一杆枪,阿旺独自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不冻泉,守了3年。日泰说,有他在,偷猎者不敢过来。

也不知道那两个在等着刘栋汇合的队员们,是否足够幸运,在暴风雪下侥幸存活。

在可可西里,也许根本就没有侥幸。

04

世界上很多无人区

可可西里仅此一个

英勇的康巴汉子索南达杰,是保护藏羚羊的精神领袖,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地名专家。

索南达杰图源/baidu。

在他死后,留下一本笔记“可可西里地名记录本”,揭示了可可西里的前世今生。

原来可可西里,曾经并非无人区。原来在这片土地上,“可可西里”名字的由来,才是最神奇的秘密。

1960年以前,以及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可可西里”并不存在。

直到2016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之时,藏族人多杰文扎(索南达杰的徒弟,记录本的拥有者),在《探秘可可西里》中,才首次准确辨析了“可可西里”一词,它由蒙语意译而来,是误读。

它的真名叫“阿卿羌塘”,“阿卿”是指昆仑山,“羌塘”是北方的平原。也就是说,可可西里真实的寓意是“昆仑脚下的北方平原”。

可可西里动物群。图/西部印象

这方水土,也曾养育着古老部落。

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过一段记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可可西里、江源这一带,一直生活着古老的雅拉河宗举部落,他们是狩猎又游牧的藏族部族。

在部落活动的很长时间里,对于可可西里无人区,都有一套完整的地名体系。

没有“可可西里山脉”,只有“俄仁日纠”;没有布喀达坂峰,只有“卓纳敦泽”(意思是黑色的羽翎)等等。

这些与今天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截然不同。

布喀达坂峰图/西藏人文地理。

仿佛时光错位,可可西里在人类记忆史上,又完成了一次重生。

自从1959年西藏叛乱之后,人们陆陆续续搬离了这块土地,成为“无人区”。

不管是在几十年后,欲望和子弹,再次疯一般的闯进这片土地,大开杀戒。还是藏族人民为了保护藏羚羊艰苦斗争,亦或是今天文艺青年男女的闯入...

人类和自然的相遇,本不应该是一场肆无忌惮的猎杀游戏。

在《敬畏自然》中,是这样写的: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做自然的主人。”

可可西里的确有着独特的美好,它独立于高原之上,拥有净化一切的力量。但这里是属于藏羚羊们的家,它只能安放下藏族人们骨子里的敬畏和信仰。

却唯独承受不起世人的掠夺,和那一份份虚妄情怀下的纷纷扰扰。

图/西部印象。

“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向往远方,探索很美好。

但,不要把“鸡汤”当成“迷魂汤”,谨慎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莽撞的出发。

可可西里,一点都不欢迎你。

参考资料:

1,《怎样才算认识了可可西里?》中国国家地理单之蔷

2,电影《可可西里》

3,《世界地球日丨我用所有守护你,我的可可西里》西藏人文地理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来自西藏人文地理、电影《可可西里》、图虫创意,以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城城

·END·

商务合作

微信/电话:18924344262城城

电商合作

微信/电话:13688913816Mia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