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军事 文章内容

《八佰》票房破 20 亿背后,是比电影更壮烈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0-09-02 08:23:06来源:睡不着便利店

影院自复工以来,最火的华语电影,当属《八佰》。

火到什么程度?

单单是点映场,就卖了2亿多的票房,创造中国点映票房的最高记录。

《八佰》也被称赞为“华语战争片的新高度”,具有“顶级的制作、疯狂的构思、极限的创作力”。

但同样,这部影片也争议四起。

前几天,汤汤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平心而论,如果撇去对“纪实”的要求,抱着民族情怀去看这部电影,其实《八佰》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爱国教育片。

因为你会从中明白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奔腾5千年。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

它是中国在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战役持续三个月,百万军队厮杀不止,上海变成了一座生死之城。

淞沪会战之惨烈、悲壮,不是其中的一言两语可道清,但它却值得被所有国人铭记于心。

七七事变后,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野心人尽皆知,甚至对外叫嚣:

“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全中国。”

欧美列强甚至认为“也许用不了那么久”。

他们哪来的自信?

首先,中国妥协的战事态度。

1937年8月9日傍晚,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和他手下的一等兵斋藤与藏,欲想驾驶军用汽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滋扰生事,却被驻守的中国士兵给拦下,理由是“这是中国的军事重地,不得进入。”

大山勇夫认为,中国在上海驻扎正规军,已经越界了。

他让斋藤与藏踩下汽车油门硬闯,但双方在争执中发生了冲突。

最终,二人被中国士兵击毙。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日本政府的不满。

很快,日本政府嗅到了战争即将爆发的味道,立刻命令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进入特别警戒状态,并且,暗中向上海增兵。

日本总领事冈本季,在第一时间会见了上海市长俞鸿钧,要求中国军队立刻拆除在上海的一切军事防御措施,并撤出所有军队。

嚣张的日本以为中国会再度妥协,

但这一次,中国以“日本人擅闯中国军事禁区,并打死中国军人在先”为由,强硬地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上海政府态度的强硬,与张治中抵达上海离不开关系。

因为在抵达上海的当天,张治中被授予“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而第九集团军的使命,就是围攻在上海的日军。

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的张治中,请求在13日拂晓主动进攻,打得日本一个措手不及。

没想到,最后等到的却是蒋的“等候待令”。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当时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欧美列强在上海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蒋本以为在上海主动开辟【第二战场】,英美政府能够出面调停,日军也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发起反攻。

结果,这个“等候待令”一等就错过了时机。

13日晚,俞鸿钧发来电报,日军率先冲入宝山路,与中国士兵发生冲突。

淞沪会战就此爆发。

万万没想到,中国政府下定决心抵抗日本,势必主动点燃烽火的一战,却被日本军队抢先一步。

其次,双方军事力量悬殊大。

1937年,日本拥有91个飞行中队,各类作战飞机2100架左右,而中国只有3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在数量上整整相差了7倍。

除了数量上的劣势,更致命的还是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我们一架飞机也造不出来。

当时中国所有的飞机和零部件,都来自国外采购,换言之,我们打一战,飞机就少一架。

在后期作战中,中国空军飞行员每一次架机升空,就意味着要单挑对方10架甚至20架的飞机围攻。

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一位飞行员必然的结局就是——殉国。

更艰难的是,当年日本生产了300辆坦克、30艘军舰、744门大口径火炮,

而中国,什么也造不出来。

也就是说,中国的军事化武器装备,与日本相比,简直捉襟见肘。

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兵超过448万人,其中包括后备役兵约74万人,预备役兵约88万人,第一补充兵158万人,第二补充兵90万人;

反观中国,现役常备军有170余万人,但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兵仅有150多万人。

中国可迅速形成战斗力的部队,仅有320万人,是日军人数的70%。

在单兵射击训练方面,日军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可以说日军里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基本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而当时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为实弹射击训练,开战后每兵派发20发子弹上战场。

如此,士兵的射击经验,都不足日军的十分之一。

单单是军事力量,我们就已经落后了日军十万八千里。

最后,中国战略战术的落后。

截至1936年年底,中国训练完毕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而专科文化程度以上的候补军官,仅880人。

军队里,绝大多数的士兵基本都大字不识,更何况研习战术。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回忆录中提到:

“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不会点,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而日军,严格按照《步兵操典》和《剑术教范》演练,进攻、防御、追击、退却以及夜间作战,无一不规范。

(日军的学习笔记)

可以说,日本为了实现他们的“宏图伟业”做足了准备,他们想称霸亚洲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这样看来,日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三个月灭亡中国似乎已成定局。

确实,日本在打响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后,所有事情都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就像电影《八佰》里的人物情节:

有人做起了老兵油子,能混就混,绝不冲锋陷阵,比如老铁;

有人手无缚鸡之力,胆小如鼠,整日想着当逃兵,比如老算盘;

有人只是乡下农民,没经过系统正规的训练,连战俘都不敢杀,比如端午;

有人战力了得,却整日当个兵痞,一心只求保命,比如羊拐;

甚至连苏州河对面的民众,都隔岸观火,事不关己:

他们搭戏台子的唱戏曲;

开赌坊的设赌桌;

张罗小摊的吆喝生意;

卖身的妓女也在窗柩之下唱歌跳舞;

甚至还有富人在开赔率,赌日本能不能攻下四行仓库。

仿佛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与他们毫不相关。

这样看来,攻下上海,又何需三日,三小时足矣。

但当战争愈演愈烈之时,日军幡然醒悟:

中国已非昔日“支那”。

曾经那些善于趋利避害的中国人,开始宁死不降。

“不投降,坚决不投降!”

“中国军人,没有一个投降的!”

这时,千千万万个“谢晋元”,开始前仆后继地涌入战场,誓与祖国共存亡。

原本一心只想混军饷的老兵油子,拿起枪杆子,成为护旗队队长;

毫无作战经验的农民端午,冲上前线,驱赶敌方战机,以身殉国;

监管赌坊的黑社会刀子,以命相搏,只为给坚守的战士们递送电话线;

明哲保身的中国精英,也取出家里的枪支,杀红了眼;

就连河岸边的市民,也倾尽所有,给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捐赠物资。

……

似乎,从某一刻开始,中华民族觉醒了。

四万万同胞,开始团结一致——上至四五十岁的老农民,下至十一二岁的中学生,都义无反顾地走上艰难的抗战之路。

曾有一位大公报的记者采访了一名自愿抗战的无名战士:“如果抗战胜利了,你准备做什么?”

军人回答:“那时候我已经死了,这场战争中的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是啊,无数的国人,哪怕明知前路就是深渊黄泉,却也毅然选择赴死。

在他们看来,国家大义,早已远远超脱个人生死。

东北义勇军将领郑桂林,曾号召大家参与抗日:

“日本鬼子想灭亡我们中国,让我们当亡国奴。国破家亡,子子孙孙都得当奴隶。我们中国人多,不要怕他们。咱们十个人顶他一个人还不行吗?”

我们的祖祖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一条条生命堆起民族的希望,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

在四行仓库中,敢死队战士陈树生,为打破日军阵局,身捆数十个手榴弹,纵身跃进敌方“龟壳阵”,誓死守卫祖国;

临死前,他只给母亲留下一封血书: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他,牺牲时年仅21岁。

而这样的遗书,四行仓库里一共有298封。

《八佰》与其他战争片不同的是,它没有神化某个英雄,相反,它聚焦在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身上。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所谓英雄,无非就是那些舍生忘死的平凡者。

在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中,有一位老兵含泪回忆:

“当时我们冲锋的时候,都不用搭梯子,因为战士们的尸体已经垒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山。”

就像片名《八佰》的含义——成就这段历史的,正是那些不屈不挠的“八百壮士”,他们平凡也热血,坚韧且无畏。

(历史中八百壮士的照片)

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普通,都有趋利避害的一面:

面对危险,他们会害怕,会退缩,会自私,会冷漠,

但当祖国被欺压,被侵占,被凌辱,被攻打之时,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奋起反抗。

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可以以命相搏;老百姓也可以不畏生死。

保家卫国,这不止是八百壮士的信念,更是所有中华同胞的决心。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每一位人民子弟兵的承诺,

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承诺。

生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为祖国之强大而奋斗,

让世界看看,中国人,不是这么好欺负的。

虽然,淞沪一战,最终面临战败。

但这一战,整整打了8个月之久,我们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气节,狠狠地挫败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意图。

1937年,上海沦陷的那一天,有一篇声明被广而告之:

“终有一天,中国将士会胜利归来。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如今,我们的民族做到了,她顽强地站了起来,她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潜力和未来,不可估量。

哪怕如今的国际形势依旧严峻,但是请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一个不服输的民族。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因为,我们就在中国,

因为,我们就是中国!

曾经的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如今的中国,繁华盛世,如你所愿!

点个【在看】,给今天来之不易的中华时代。

作者简介: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今的中国,

繁华盛世,如你所愿↓↓↓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