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汽车 文章内容

【踢车问答】为什么奔驰车的名字里没有“D”?

发布时间:2020-09-05 15:20:52来源:踢车帮

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129期,火速戳开收听!

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1

Gerald:夏老师您好,本人在而立之年新晋奶爸,并且偶尔会有一家老少长途出行的用车需求,所以购车的车型优先考虑MPV,预算30万元左右,横向比较了GL8以及威然之后,主观上更倾向于威然,但客观上威然沿用的EA888+DQ500的动力组合,还是让人存疑的。请问:1、威然的这套动力组合,在可靠性方面怎样,后期维护省心吗?2、对于威然这款首次国产的车型,厂家能保证车辆的制造工艺吗,值得尝鲜购买吗?望解答,谢谢。

答:大众品牌的特点,一是好开,喜欢自驾的人会得到最好的体验。这是德系车在世界上声誉最高的一点。二是做工精细度高。这是大众车品牌的特点,它为提高装嵌精细度专门研究制造技术,并普及到大众体系内各品牌,全都是各自圈子里的佼佼者。三,是动力总成好。大众并不像日本厂家那么爱谈论发动机技术,但它的发动机实际表现却是很出色的。

但这个第三点也存在一个相对的问题,就是直喷涡轮增压是日本品牌先搞,但技术不够,失败了,然后过了几年,大众又搞,算是搞成了,但也有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EA888就是之前不成熟期,落下了些许不好的评价。还有双离合器变速箱,也是同样的情况。

但现在,这些技术均臻于成熟,不仅性能表现上体验很好,质量也更加稳定了。对于威然,它还是MQB的扩展,从架构上,是很成熟的。不过,大众不是这种MPV的行家,从夏朗几代车下来都不怎么受欢迎就可看出来。而问题恐怕不是底盘、动力、做工这些,而是功能使用方面,不够契合用户的需求。

MPV主要不在开车的人,而在坐车的人。否则,就不买MPV了。因此,对于威然,我觉得,假如仅仅是你独自去试驾,自然会更倾向威然。重要的是请自己的家里人一起来评价。特别是行驶起来的乘坐体验是否令人满意。

这一点过关后,就是自己的性格因素了。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选择威然。求稳的人,多会选择GL8。中间派则会观望一段时间,寻找多一些实证。比如首批用户的口碑,撞击测试成绩之类的。对我来说,如果是购车自用,忠于自己的喜好是更重要的因素。

问题2

不纯:想问一下相比于宝马的X7和奔驰的GLS,奥迪为啥没有相对应的全尺寸SUV.另外为啥奔驰的SUV命名里跳过了字母“D”比如按顺序排的话GLA、GLB、GLC然后跳了一个变成GLE了,那GLD去哪了呢?

答:大众奉行模块化架构,中大型车采用MLB架构,我估计在设计上可能存在扩展局限,难以制成像X7那样大的车身。还有一个可能是,品牌影响力,不足以撑起大型SUV的市场。因为这种大型车的市场主要在美国,而大众、奥迪在美国都比较弱,评估下来,做大型车,技术上没问题,却缺乏盈利前景。

宾利的品牌够,但奢侈品牌销量太少,而且,宾利的品牌定位要求能够支持极高的车速,大型SUV太难做到了,需要超高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限制了销量。不过,假如X7证明获得了成功,我觉得在下一代MLB的SUV中,出现大型车的可能性很大。主力应该就是奥迪,估计会叫做Q9。

其实,宝马X7是宝马的首款大型SUV,过去没有的。奔驰GLS,也只是第二代。时间都不算长。这种市场也不在于早晚,准备充分了再做,只要东西好,照样会成功。

奔驰车的车系分级的主脉是C、E、S级的轿车,SUV之前叫ML、GL,越野车叫G,后来,把命名体系做了一次调整,把公路车型的定级都按照一个系统,就是C、E、S,然后下面再加上A、B。SUV就是在前面加上GL。奔驰的车级首字母,C、E、S并不是一种字母排列,而是从这个级别名称的首字母演化而来的。C是紧凑,E是行政,S是特殊。

本来就不存在一个D级,而且因为D在奔驰主要用来表示柴油动力,所以,从避开误会的角度,就不太可能会用来表示车的型号了。即使大众汽车系统里D被用来指代豪华级车,也只是文字描述的车型分类术语,不是车型的标示。

问题3

会飞的皮卡超人:夏老师您好,我想提个问题,一辆车到底要有什么样的加速性能才能在日常使用中有最好的体验?加速过慢固然不畅快,但过快也对乘客产生眩晕感,曾经在一辆S级的后排被司机一脚油门差点吐了。看网上评论似乎对大排量自吸车的加速体验的称赞是最多的,确实是这样吗?过去这种大排量车辆离我们普通消费者很远,那在现在电动车成为大趋势的时候,电车厂家为何不通过控制电动机来模拟大排量自吸的加速体验呢?

答:纯电动车的特色之一,就是加速快。0~100很轻松就可以做到5~6秒级别,做到3~4秒也不费力。这是燃油发动机难以比拟的地方。所以,电动车厂家大多会提供显著优于燃油车的加速体验。例如比亚迪,从一开始就标榜这一点。蔚来、理想、小鹏也都是这样。

至于什么样的加速性才有最好的体验?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主要是这个“最”字,体验属于每一位个体驾驶者,“最”也就属于每一位个体的感觉,无定论。我自己的经验,通常0~100在10秒以下,就不会有乏力的感觉,日常够用。在9秒以下,就说得上动力性好。8秒以下就算有运动性,7秒以下属于性能好,6秒以下属于跑车级,5秒以下是高性能,4秒以下算超级车。

3秒以下,在燃油车里极少了,属于超级+~骇级,电动车里是高性能,2秒以下,电动车属于超级,目前还没有量产车。日常开的车,8~9秒的加速水平,足够了。

问题4

EddieT:夏老师有一个问题,之前看过一个榜单,出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前十个车型,里面没有德系车,可碰撞测试德系车并不怎么样,这事就有点矛盾了,这么看是不是很多车都是针对应付碰撞测试,实际碰撞就露馅了?这个问题感觉挺深的,说多了又被各种车系的车吹们喷。

答:凡是性能,必须经过验证。凡是必须验证通过了才能被认可,就必然导致应试。这是很自然的相互适应。当前的撞击测试,问题在于评分机制的设计。它会迅速地导致“应试”行为,从而削弱了这种测试对汽车消费者的参考力。当你面对几乎100%的五星评价时,五星对于购车时的安全选项就失去了参考意义。

假设撞击测试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那么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5公里,会怎么样呢?用户没法知道,也就是,无法测出车在“安全冗余”上的差别,对于都通过测试的车,一律都是五星,也就显示不出差异性了。

另一个角度,是测试的项目。撞击测试模拟的只是无数种撞击当中极为有限的一两种特定情况,只能是以偏概全。自然情况下的撞击千差万别,而实验室中只进行有限的几种测试。而且现在还没有成系统的主动安全测试。

第三个角度,是那个榜单。这种排名往往很容易引起各种讹传,是因为在口口相传时,只会提及它的标题,比如这里的“出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前十个车型”,却不会详细传达统计时给定的条件。而这种排名为了提高自己的传播效果,也往往是尽量耸人听闻。所以,这个榜单并不能直接指向安全性,也就是在认真研究过它的统计方式前,无法把“出事故死亡率最高”与“车不安全”划等号。况且,怎么不安全也有很多不同因素——是刹车不好、操控不好、轮胎不好、结构不禁撞,还是使用环境因素导致?

所以,安全性既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也是个只能“大概其”了解的特点。连汽车制造商自己也承认,存在大量没有探知的空间,而关键是主动安全系统的建立。沃尔沃就比较不屑于在第三方撞击测试上争分数,而是提出“消除致命事故”的承诺,然后专门对此进行主被动研发。目前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德系车对于底盘操控能力、制动性能、驾驶辅助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的重视,使车的稳定性、可控性、预知性都比较强,于是,就可能不会涉入到事故中。事情没有发生,就不会被人认识到。扁鹊的大哥善于治“未病”,所以只能在家种地,不会被人视作“神医”。二哥善于治初病,只能当个普通郎中。只有扁鹊自己,专门在人明显患病时才能诊治出来,进行治疗,就成了旷世神医。

问题5

昌盛页岩砖厂(钟潮州):夏老师你好,现在的凯迪拉克10AT可靠吗?以前都说通用的变速器容易坏,现在的CT5、CT6又很香,导致在宝马和凯迪拉克之间纠结,望解答。

答:变速箱的可靠性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对于新型的变速箱,无法回答。因为能检验它的只有长期使用的结果,而且得是总体的统计结果。我只能就新车试驾的体验来说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凯迪拉克的10AT明显不如宝马的8AT。至于可靠性。宝马上的ZF8AT已经验证是世界上最好的后驱车自动变速箱。而通用的10AT,还在考试当中,还存在不确定性。

自动变速箱的指标,前进挡的数量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挡位越多,增加的挡位作用越小,并且,还越来越不容易做得好。可为什么还要不断增加前进挡的挡位呢?答案还是油耗。这个油耗还不是因为消费者需要省钱,而是人类(至少是人类们的政府认为)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增加的这些挡位,主要就是超比挡,也就是传动齿比小于1的挡位,就是让它小、再小、更小……,以便在匀速行驶中,尽量降低发动机的转速。问题是,当挡位尽量高,转速尽量低时,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也是处于尽量低的状态,那么当你需要加速的时候,往往就得一下降好几个挡位,否则转速上不去,动力响应不足。这就增加了变速箱的运行难度,也有可能给驾驶者带来不顺心的体验。假如日常驾驶的条件,长时间高速匀速巡航的比重少,还无法真正发挥降低油耗的作用。

所以,挡位越多并不说明变速箱越好,倒是能跟硬件材料的使用量和体积、重量这些东西直接相关,也就跟成本挂了钩。弄到最后,恐怕效率不升反降。而且,不同制造商的产品还存在自身技术水平的差异。技术好的完全能够做到以少胜多。

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奔驰发布了新一代S级,你觉得这车怎么样?(参考本周四公众号第三条)

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McFLY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下一辆车我肯定买国产。在我看来,本地化匹配还是国产车比较贴心。今年在纠结03+和君威GS,思来想去(偏家用的空间,保养的便利性,03+在本地没有4S)最后还是选了君威GS。

@杜老师:高中物理很有趣^_^第一辆车天籁2.5V6;第二辆车Q70L。我不是一个在买车方面没有勇气的人!相反我乐于解答身边朋友对于我第二辆车的选择的疑惑但我觉得我下一台车还是不会买国产车。这跟崇洋媚外没关系!我记得曾经有人问过夏老师说中国航天飞机能上天,还造不出台好车吗?您当时大概的意思是:一定能!但得看造出来以后市场买不买单。

而我却觉得但凡是对汽车行业有着或有过巨大影响力的车企都曾经一次次得为我们奉上过多款叫好不叫座甚至可以说设计之初就没打算大卖的理想之车梦想之车!这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一个车企为自己梦想买单的勇气!恕我直言,我在国产车上目前还没有看到!所以我只能等,但我的青年时期的时间有限,在等的这段时间我还是要去体验更多我喜欢的车!希望国产车加油!

@修行会!我2008年购买一辆凯美瑞,开了11年,由于家庭人口增加2019年置换了一辆吉利嘉际轻混顶配,落地才16万,配置碾压所有40万以下合资车。开了1万公里,驾乘感受不输之前的凯美瑞,感觉超值了。当时很多人好奇我降档换车的想法,我觉得是个人观念的体现,谁都想风光的开个BBA,如果现实情况(经济、消费环境等因素)决定你不能高大上,就应该选对的而不是贵的。华系车品质的提升类似于中国手机发展的过程,国货都价廉物美了,还不实际点。

@智慧型水果回答夏老师的问题。作为一个10年的中系车主,以及一个即将换车的人,我决定这回不买中系车了。当然,如果我以后再换一辆车,有可能会把中系车纳入视野。原因如下:

1.中系车的品牌力不够强,或者说不够主流。至少截至目前,在我的生活圈子里开中系车依然不太主流。

2.中系车总体仍然处于“能开”的水平:即便不出故障,也难以使人感到“舒适”。这些年有所进步,但是还达不到我的要求。

3.贬值快、残值低。这显然与前两者有关。

不过,我也注意到近年来中系车的进步。所以也许10年后,我不选中系车的这些理由将不复存在。届时,我或许会考虑再买中系车。

@黑!我的下一辆车就打算买国产车,但是在传祺GS8五座版和吉利豪越五座版之间徘徊。传祺GS8稍贵一些,但是配置好、动力好,还是多连杆悬挂。豪越虽然动力一般,后扭力梁,但是顶配不到14万啊!好纠结!

@吖-命运共同体自己已经是换过第三辆车了,只不过很遗憾没买过中系车,最近一直关注红旗H9,还没顾得上去试驾。试驾过领克03的1.5T,综合素质还是不错的,对得起它的价格,甚至个人感觉有点物超所值。也在关注没有上市的坦克300,我觉得像这些十分具有竞争力的华系车,我下一辆还是会考虑买的!

@个当然了,为什么不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我的认知里,中系车挺好,有亲和力,他,务实,实用,是自然少不了的,他,划算,踏实,不虚荣,可以满足生活中大多数的使用场景,值得信赖。

@Hawk任何一部车,无论国产、合资还是进口,只要到中国来,都会被不同程度的阉割或减配,美其名曰是适应中国国情,这话说的也不错,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够,要求不高,人傻钱又多,懂车的不多,迷信的不少,本国造车又相对弱鸡,在利益驱动下,谁会不来狠捞一笔!一句话,这样一个没品市场,厂商是不会批量投放品质汽车的,否则那得多有良心!?!让我现在买车,国产合资我都不会选,也许平行进口可能会考虑,那也要看是不是中国特供进口车。中国的汽车市场,道远着呢!

@安邦现在使用的就是中系车,以后如果换车,如果换燃油车,我想去探索一下更好的驾驶体验,所以我可能更会去换一个其他系的车,比如德系和日系,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系车在三大件上很难超越外系车。如果换电动车,我觉得很有可能还会再选择中系车,中系车在智能电子领域已经处于先进位置,未来只会越来越好,另外在特斯拉擅长的三电上,随着中国电动车整体爆发,这种优势会越来越小。

@姑娘、嫁你了我比较偏执,我买过14昂克赛拉,17阿特兹,华系我买18唐Dm到现在定了汉EV。梦想LC500h,我只喜欢有质量和不断升级的品牌。价格稍微贵点可以接受,就怕被市场同化,买车自己喜欢就好。

@曹水这可得好好写写。中系车是越来越好了。个人目前看好这几个方向。红旗,红旗品牌这两年是打了鸡血蒸蒸日上了,近期推出的H9更是惊艳,非常符合一款行政级别豪车的范,气场强大,而且红旗有中系车普遍缺少的大排量v6发动机,还有国级l系列车,明天去试驾H9。再说吉利,吉利基本盘下领克的发展迅猛,领克03也是现象级亮点车型,踢车帮竟然好几辆,领克的XC90换马甲大号SUV很是期待。三说长安。网红uniSUV爆款啊,首月过万实力杠杠的,秒杀一众同级产品,1.5排量300nm扭矩,长安中小排量发动机技术国内最牛,趋势要超一哥吉利。最后说长城。亮点在于硬派SUV来提升品牌啊,h9基础很好了,wey也要硬派豪华路线,加油。说完燃油说说电动,个人看好蔚来和小鹏,蔚来的换电技术独步,大号电池可以持续给老车主升级单车价格比特斯拉还高。走的是高端豪华路线。小鹏的p7,很有感觉,Models的产品,Model3的价格,要火。其实还有比亚迪,但总感觉起个早赶了晚,一手好牌打坏了,汉唐都是好产品,期待刀片电池名扬天下。如果现在让我买车,按1+1,感觉应该是红旗H9V6/某大中型SUV和蔚来/小鹏p7/比亚迪汉,但是目前没有一款大中型豪华燃油SUV(唐还差点意思),我想可以期待的是红旗HS7的下一代或者领XC90吧。夏老师可以看看之前我留言中车型的选择,逻辑一致哈哈。

@胡明辉我家的第三辆,应该还会买国产车,第一辆吉利帝豪GS,用了近四年,跑了四五万公里,极寒东北,极热南疆喀什,独库公路,都跑了什么毛病没有,安全可靠,论颜值四年过去完全不过时。第二辆是今年前给老爸选宋POR顶配,空间大,安全配置高,颜值高,用了大半年什么问题没有,老爸也很满意。由于二胎,计划明年卖掉GS换一辆7座SUV,目前关注豪越和欧尚克赛GT,当然明年有更好选择也不一定,但应该是国产车无疑了,同价位安全配置,空间,舒适配置,隔音舒适,颜值都是国产车更好,至于二手残值我并不特别在意,可靠性来说,国产的前排车企的重要车型还都比较靠谱。油耗什么的,同配置差价够我跑到报废了。面子问题与我何干?我是技术工作者,合作者看得是我的技术,不是我的面子,或者是人自身的价值就是自己的面子,暴发户才要充门面呢

@意游天下夏老师您好!我已经预订了一辆哈弗H9,而且已经想好了,再也不看外国品牌车了,不是因为买不起合资车,咬咬牙普拉多也勉强预算达到,身边人都强烈建议普拉多,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在您的长期熏陶下,我的购车理念已经从买好车转变为买能接受的最便宜的车,所以,我给身边的人推荐车时,已经首推国产品牌了,而且再下一辆车我也只考虑国产品牌!不是因为爱国热情,我觉得现在的国产品牌车已经够用了!

@深蓝搁10年前我会说不会,现在是会,下一辆当然是更会了。汽车是工业技术的综合体,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世界上能造汽车的国家都是工业大国,其实没几个,两巴掌数的过来。中国品牌的车其实已经造的不错了,可能在机械素质上还差那么一丢丢,但品牌效应和口碑就差多了,比如本田缤智和领克02价格差不多,缤智的销量却大很多,但论所谓的高级感(做工用料、隔音降噪、动力性能)02得甩缤智两条街,但销量正好相反,这就是品牌效应产生的偏见和惯性认知,这种认知在普罗大众和专业的车评媒体中普遍存在,造成大家对合资进口品牌的容忍度较高,于是很多车评人口中,日系车低劣的用料就可称之为特点,华系车丰富的配置就成了噱头,造成大家宁可花20万买合资的乞丐版也不愿省2万买华系的豪华版。汽车是传统的工业产品,但新技术又赋予其很多新的功能,机械技术我们还有差距,但基本到顶,不怕追不上,"噱头"却日新月异,是我们的强项。正如手机是用来打电话的,其它最初都是"噱头",现在大家却冲着"噱头"买单。再过5年会为国产豪华车买单吗?

上期幸运回复者:@吖-命运共同体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规定,释放的精选留言上限为100条,但并不代表我们仅在这100条中挑选,而是踢车夏东认真阅读了后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后,从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幸运粉丝。

如果您的答案比较精彩,将有可能入选下一期【踢车问答】栏目,并被随机抽中且获得由踢车夏东提供的纪念礼品一份,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点击标题查看【踢车问答】

121-130期

111-120期

101-110期

091-100期

081-090期

点击“阅读原文”,或后台回复“踢车问答”,即可查看更多!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