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6 18:21:40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随着在线教育被更多人熟知
网课背后的老师也引来更多关注
在北京市昌平区十里长街南侧有一座橘色外墙的八层独栋,这是学而思网校在北京的办公地。
别看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建筑,里面聚集了一批拥有一流学历背景、掌握一流专业技术的人才。远离北京中心区域,沉浸在繁忙的工作,是这里人们的常态。
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对网校的认知,还是和学生的学习片段交织在一起,屏幕前富有亲和力的老师、课堂上能学到解题“奥秘”,目之所及的就是一堂网课的全部。
直至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上课以来,主讲老师依旧是公众评判网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但事实上,在学而思网校位于北六环的小楼里,还有班主任老师、教研员、学科产品经理、程序员等角色。
在线教育被推上风口,网课带来和传统线下教育全然不同体验的同时,在线教育行业和这些屏幕背后的老师们也呈现出更多的一面。
“学霸”教师只是标配
2019年6月,24岁的韦紫影通过社招加入学而思网校,如今已经是学而思网校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虽然毕业于北大,但名校光环加持并没有成为跃升捷径。在历经长达近半年的岗前培训、试讲等综合考核后,才最终成为一名主讲老师。
在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极高,这已是行业共识。学而思网校的用人条件则近乎严苛。
学而思网校会通过“千里马计划”从清华、北大,甚至国际知名院校哈佛、耶鲁等招聘最顶尖的毕业生。然后再从优秀毕业生的简历中再筛选,最终录取率只有3%。
2020年8月21日,学而思网校举办了“千里马计划”入职教师欢迎会
“的确中间会淘汰掉一部分人,不是每一个都能跟着培训计划一步步走到最后。”韦紫影说,有些伙伴会留下做全职工作,但也有一些会选择离开。
名校毕业生也会遭遇“滑铁卢”,这在外界的认知中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对学而思网校而言,未必每一个学霸都适合成为老师。正是基于此,近一半的优秀毕业生在通过面试之后,在之后的岗前培训中被刷掉。
如果“学霸体质”是网校每一位老师的“标配”,那么关于教师身上更个性化和特质的东西,则是网校重点打造和挖掘的亮点。
这样做的目的很纯粹:一方面,专业度之外,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引领,塑造孩子们的梦想,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韦紫影的课堂上,很多学生会亲切地称她为“北大学姐”。韦紫影也会在讲课的时候向学生们讲关于自己的母校北大的故事,潜移默化为同学们树立一种方向感,从而更热情地投入学习。
学而思网校学科项目部负责人郝月菲
从专业度到向特色化方向延伸,之所以在师资上坚持“高配”,在学而思网校学科项目部负责人郝月菲看来,一个行业只有吸纳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加入,才能持续繁荣。
网课背后的“设计师”
“小背挺直,小手放好……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给我扣一个666。”这是一堂小学四年级网课《鲁滨逊漂流记》正式开始前的一幕,课前班会之后,班主任把上课时间交棒给了主讲老师。
紧接着,“老狗王子”登场。“今天老狗王子会带着大家穿越到欧洲神秘的古代去探险……在大海上漂泊着,这个时候,老狗王子发现有一个宝箱,宝箱里面是一张被海水浸泡得面目全非的羊皮卷,这张羊皮卷是什么东西?”
主讲老师一边谨慎地控制着面部表情肌肉,一边保持着适当的语速节奏,孩子们通过课件动画贯穿,实时连麦、提问互动,答题得金币等一系列动作,沉浸在故事场景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轻松掌握到了知识点。
“老狗王子”原名叫邱东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老狗王子”是他在课程中为自己设置的便于和孩子们交流的人设。像这样有趣的课堂体验和极具张力的课上表现,只是人们看到的在线网课的“冰山一角”。一堂网课背后更有一个体系在运作。
其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课程质量的标准化问题。如果每位老师讲课风格、讲义和进度不同,家长的体验也会千差万别,不仅会造成有的班挤不进去,有的班招不上来的问题,更会影响学而思网校课程给人的整体印象和体验。
教研团队则充当了一堂堂网课背后的“设计师”角色。“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以及包括课件、讲义、练习册、孩子用的教具等都由教研团队设计好。”学而思网校语文教研负责人付东表示。
学而思网校的每一堂课凝聚着超过10万字的参考资料,超过5位教研老师参与编写并结合教学场景反复打磨,最终确保呈现给学员的课程内容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趣味性。
这背后是大量细致而庞杂的工作,“网课的初衷就是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任何一点错误都会让事故等级升级,而这也有违教育的初衷。”付东表示。也正因此,专业度、创造力、耐心等素质成为教研团队选聘人才的重要指标。
而在此之后,教研团队再将前期设计好的物料等交给教学团队,由教学团队带领老师经过集体备课、磨课、录课、练课等数十轮打磨,最终将一堂好课呈现给用户。
小学员们为自己喜爱的老师撰写感谢信
科技推动教育进步
疫情期间,网课卡顿、不流畅等表现让很多用户深受其扰。人们这才意识到,技术是在线教育的底层基因。而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技术如何与教育更好地结合也是在线教育行业在一直在追寻的答案。
凭借互联网技术优势,一根网线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向全国各地,但地理空间距离无法消除,这也导致网课前的学生难以与老师像线下面对面一样建立某种信任感。
“这是在线教育最大的痛点,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线教育可能又会往前一步。”学而思网校产品技术负责人胡博表示。
学而思网校也在寻找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最佳答案,以期让在线教育爆出更大的能量。
互联网人才与做教育行业的人才融合或许是关键的一步。基于此,“学科产品经理”在学而思内部应运而生,由熟悉业务、了解教学场景和学生、又是教师出身的人担任,由他们去和互联网产品经理进行沟通,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理解和研发产品需求。
程序员们也在慢慢融入到业务中。“大家会像上晚自习一样每天坚持看课两小时,切身感受孩子和老师们的上课状态,以及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再改进。”付东说,这让产品和研发团队快速融入并理解了业务。
今年暑假的一天,3V3小组课推出后,学而思网校的老师们激动不已。“希望学生能够像喜欢玩游戏一样爱上学习,产品和技术团队由此从游戏中获取到灵感。”胡博说。
在3V3小组课上,班主任会根据后台数据进行匹配,从三十名学员中随机抽出六人,组成两个三人小组。两小组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基本相当,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进行PK。在团队的合作与竞争中模拟现场感,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由此被激发出来,课堂出勤率有了明显上升。
用爱和科技让教育更美好,通过技术赋能,学而思网校还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更多可能。目前,学而思网校内部已推出“AI老师”系列产品,与此同时,还探索将VR、AR技术引入教学场景,通过技术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四川大凉山昭觉县老师和孩子们体验学而思网校“AI老师普通话教学”系统
网校的业务本质上是在互联网上生长出来的,对产品技术的理解还需要再深一点。程序员们仍然每周会花两天去做行业新的方向的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正是得益于这些积累和沉淀,学而思网校在疫情期间用户需求激增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考验。
据了解,在学而思网校免费直播课推出的3个月时间里,每天观看直播课的学生超过6000万人次,峰值最高时每节课有超过100万人同时在线。“教不好孩子就等于偷钱和抢钱。”学而思网校刘庆逊说,也正是恪守并执行着这样的理念,网校一直走到今天。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