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西贝创始人:996算个啥?我们是 715

发布时间:2020-09-11 15:21:44来源:HR互助联盟

近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发布一条“715工作制”引起热议。

“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西贝创始人称,他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并表示已实行多年。

有网友说:我们还没走出“996·ICU”的恐惧,又被新的“福报”所笼罩……

加班多,其实并不是员工的素质能力有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低效的会议、不通畅的信息传达、部门之间的扯皮,等等。

在管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通过715、白加黑的艰苦奋斗取得一定成绩,无可厚非;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追求辛苦加班,应该追求的是管理水平提升啊!

像提倡加班这种形式主义,是管理中最大的伤害。

而现实中,我们最容易陷入这些形式主义之中……

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有人调侃说“职场如戏,全靠演技”;

不仅仅是个人的逢场作戏,更严重的是管理形式上的演戏。

1)10万元一份的PPT

PPT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能让原本平淡无味的工作汇报、商业演讲,变得像电影和歌剧一样生动而多彩。

在工作中,为了让领导看了更高兴,PPT里的学问越来越多,如何让平淡的业绩数字更出色,如何用亮点掩盖缺点,如何讲故事……

领导看到的PPT汇报,永远是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PPT成了表演者的舞台。

就像新东方年会里唱的,

“干活儿的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在华为,PPT被叫做胶片,“胶片文化”早已饱受诟病。

有华为员工调侃,某些管理者的艰苦奋斗,只体现在写胶片的时候。

“甚至有领导的胶片,是花了10万块钱,请人专门设计的!”

PPT的英文全称是“PowerPoint”,本意是“有力量的观点”,却被我们玩儿坏了。

PPT本没错,错的是写PPT的和听PPT的人。

2)开不完的会

你是否经历过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

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

频繁开会占用太多时间不说,而且很多会议开得没有意义,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些会议与自己无关,还要到场旁听;

有些会议像聆听“圣训”,没有人提出反对,真实的问题永远无法反馈;

有些会议讨论得激情澎湃,会议后还是与往常一样,没人真正付诸行动;

有些会议只安排工作目标,从不讨论具体的执行方案,永远得不到好的结果。

犹他大学组织心理学教授乔•艾伦,给出了提高会议效率的几个原则:

只邀请那些需要完成任务的人;

提前限定会议时间,准时完成会议;

提前把详细议程给到每个人,可以让人们聚焦重点;

会前几分钟的热场闲聊,能让人们在稍后的讨论中更自如地发言;

做好会议记录,明确任务负责人,下次会议跟进结果。

3)写不完的日报周报

前段时间阿里宣布要取消周报,勾出了网友的满心委屈——“天下职场人苦周报久矣”。

“我逐渐成了高级周报工程师“

“为了写周报,故意跟研发提了个很扯的需求“

“互联网公司可能因为周报,培养出一批文豪“

……

与写PPT一样,周报、日报本是工作的总结反思,是信息传达和自我成长的工具;

然而工具用的久了,人们就把工具当工作。

4)摸鱼式加班

一位朋友从外企跳槽到国内企业,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入职不到一个月,就被HR约谈。

HR说:其它部门反馈,你们部门下班走得太早,这样影响不好……

于是,这位朋友体验了一把“摸鱼式加班”,一个月后终于无法忍受,果断离职了。

前段时间很多网友在反对“奋斗逼”,说那些自己拼命加班的人,带坏了公司的风气,搞得大家都要跟着加班。

除了个别情况,大部分人是不情愿加班的,多是碍于领导的“看法”,违心地表现一下。

这种状态下的员工,降低了工作效率,很可能比正常上班的产出更低。

这些形式主义现象,对员工、领导和公司任何一方,都没有益处;

那么,为什么还会产生形式主义呢?

产生形式主义的3大原因

产生形式主义的根源是人的思想,但我们也可以通过规则来控制。

1)不贴近一线

带领IBM东山再起的CEO郭士纳曾说,“我不认为你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成功的管理好自己的企业。”

华为员工做了个吐槽视频:

前方战士打电话呼叫支援,后台部门流程繁琐,终于要到支持时……

让人忍俊不禁的调侃,也深刻地批判了不贴近一线、不接地气的管理动作。

所以华为规定,将军要从战场中选拔,所有专家、高管、甚至研发人员,都要去接触一线业务和客户需求。

HR女神彭蕾,2010年初从HR转做业务,到年底她说,“无论是以前做HR,还是做集团CEO,很多时候真的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她建议HR和管理层要接地气。

每一位管理者都要贴近一线接地气。天天坐在办公室,是不可能做好业务、带好团队的。

2)缺乏监督机制

再清醒的头脑也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老板一个人的清醒并不能保证全体员工的清醒。

所以,我们需要一套监督机制。

在华为,长期自我批判的价值观下,产生了很多监督和反思机制;

比如华为的心声社区,是他们内部的吐槽平台,员工可匿名发布自己的不满,经常有揭露公司管理问题的帖子。

很多华为的新闻事件都是出自于此,比如胡玲事件、博士流失率高、细数任正非十宗罪等。这就成为监督公司管理层的平台。

在阿里,也有相互监督的Review大会,除了对业务的总结与反思,还有一对一的面谈,直击灵魂的对话,常常让人泪流满面。

这个Review会在每月和每个季度进行,就形成了一个自我反省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3)管理者的认知误区

产生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管理的认知误区,特别是管理者的思维误区。

很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形式主义,甚至还乐享其中。

比如他开很多低效的会议,还自觉是关心业务、鞠躬尽瘁;

比如他看到员工加班,就忍不住夸奖赞赏,觉得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老板被形式蒙住了双眼,一定是上行下效,所有人都去关注形式了。

领导者要破解形式主义,需要认识到2点:

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收入来源是客户,所有不导向客户的流程都是巨大的浪费;

以结果为导向:过程管控越细、越多,越容易滋生形式主义;

所以,管理者的清晰认知,是消除形式主义的根本。

管理其实很简单

管理的目的是要结果,而不是花样繁多的形式。

要摆脱管理中的误区,让工作更高效、业绩更好,首先要具备正确的管理思维。

1)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思维方式

所谓“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人们不可能做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事情,只会在自己的思维框架之内发展。

2)要想管好他人,先要管好自己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比如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等)之所以伟大,与其它最大的不同是自我管理。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3)搞定老板与团队,沟通要有策略

1个人与1只老虎对抗,老虎完胜;1000个人与1000只老虎对抗,老虎完败。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团队的沟通协作,是组织的力量。

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冲突,往往也是沟通不畅导致的。

4)巧用工具,工作效率倍增

时间管理、思维导图、计划管理等,工作中有很多提高效率的工具,有时能对我们的职业发展起到奇效。

文章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作者DomiGHR原创编辑,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END-

关于我们

ABOUTUS

i背调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背景调查公司,通过“SaaS+人工智能+专业服务”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高性价比的员工雇前背景调查服务。

i背调业务覆盖全国以及200+海外国家,目前已向超过7000家企业客户提供背调服务,客户涵盖互联网IT、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金融保险、医疗健康、银行、汽车、制造、能源等主流行业和数百个细分行业。

目前已获君联资本、峰瑞资本、明势资本、政府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多轮风险投资。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好文

|

|

|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商务合作/转载/投稿请联系微信ID:lnmjkyy

i背调-让职业信用环境更美好

戳阅读原文,体验专业、高效、高性价比的背调服务!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