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染发剂真的致癌?BMJ发文称女性使用永久性染发剂患基底细胞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有所增加

发布时间:2020-09-16 19:20:26来源:营养发现

染发剂在现代社会已经普遍使用,各式各样的染发剂也层出不穷。在美国和欧洲,大约有50-80%的妇女和10%的40岁以上的男子使用染发剂。常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一直在不断监测有关染发剂安全性的数据。基于现有流行病学证据、动物生物测定和其他相关数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职业接触染发剂列为可能的致癌物。但是,个人使用染发剂导致的致癌性无法归类。尽管如此,染发剂的致癌作用仍是公众关注的重点。

现代染发剂包括氧化(永久)染料、直接(半永久或临时)染料和天然染料。在众多染发剂中,永久性染发剂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份额约为80%,在亚洲比例更高,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类型。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可通过皮肤(主要途径)和空气传播途径使人体接触染发剂化学品。监测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对人的致癌危害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但由于已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有限,目前的证据还远没有定论。

2020年9月2日,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EvaSSchernhammer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ersonaluseofpermanenthairdyesandcancerriskandmortalityinUSwomen:prospectivecohortstudy”的论文,研究了美国女性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癌症风险和死亡率的关系。

doi:10.1136/bmj.m2942

为了探讨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癌症风险和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组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从1976年开始,经历了36年调查和随访,共招募了117200名女护士。参与者需报告个人在基线(1976年)时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情况,包括当前或过去的使用情况以及首次使用时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年龄,数据每两年更新一次。所有参与者在基线时均没有癌症,并在随访36年里都报告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信息。

为了评估永久性染发剂使用的累积剂量,研究人员将平均使用频率(每年次)乘以使用持续时间(年)。为了全面地控制混杂因素,研究人员不仅控制了所有癌症分析中常见的混杂因素,如年龄、种族、自然发色、累积平均体重指数、18岁时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吸烟年限和饮酒量等,还控制了个别癌症和癌症死亡的多变量分析中的一些特异性协变量,如体力活动、常服阿司匹林、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绝经后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更年期状况、青少年体型、初潮和初生年龄、产次、母乳喂养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乳腺疾病史,以及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家族史等等。

研究人群的特征及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自我报告情况

在统计方面,研究人员计算了自1976年基线调查问卷返回之日起至任何癌症诊断、死亡、随访损失或随访完成之间的随访人年数,以最早者为准。结果包括总体癌症和个别癌症,以及癌症相关死亡。研究人员对特定的实体癌进行了分析,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膀胱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卵巢癌、肾癌和肺癌。此外,还对造血癌的主要亚类和组织学亚型进行了单独的分析,包括总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结果表明,在随访36年中,共报告20805例实体癌(不包括主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1807例造血细胞癌、22560例基底细胞癌和279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此外,还记录了4860例与癌症有关的死亡病例。

与未使用者相比,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参与者患实体癌和造血系统癌症的风险均未显著增加。此外,使用染发剂的参与者患特定癌症的风险也未显著增加,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膀胱癌、黑色素瘤、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肾癌、肺癌,而大多数主要亚类和组织亚型的造血系统癌症,癌症相关死亡风险亦未显著增加。

但使用染色剂的参与者与未使用者相比,基底细胞癌风险略有增加(共22560例,风险比为1.05)。染发剂累积剂量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呈正相关。天生深发色的女性中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而天生浅发色的女性中基底细胞癌风险较高。

永久染发剂使用的累积剂量与深色头发参与者特定癌症发病率以及癌症相关死亡的比例危险比

总之,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大多数癌症风险和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并不相关,但基底细胞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激素受体阴性)和卵巢癌的风险有所增加。

End

参考资料:

[1]PersonaluseofpermanenthairdyesandcancerriskandmortalityinUSwomen:prospectivecohortstudy

转载自生物探索

已获得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