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4 08:21:43来源:中商汽车
点击订阅“中商汽车”,一站关注行业深度。
欢迎在文后进行评论

本文共2553字,阅读全文约需5分钟。
马斯克“预热”一年的“电池日”不够颠覆。
北京时间9月23日,延期半年的特斯拉“电池日”终于掀开了三张底牌:低钴乃至无钴电池、“降本增效”的的无极耳技术以及2.5万“刀”的自动出租车。随后,在当日纳斯拉达克指数上涨1.71%的情况下,特斯拉股价下跌了5.6%,收于424美元,较前一日市值蒸发了500亿美元。
究其原因,相比用18650电池驱动的特斯拉跑车、将电子电气架构划分为“大脑”、“左半身”、“右半身”的model3,此次备受期待的“电池日”对资本市场来说不够“标新立异”。2.5万美元成本固然诱人,但完全自动驾驶出租车真正落地还遥遥无期。而将于2022年量产的低钴/无钴电池,无极耳技术已是动力电池巨头正在走的技术路线。
1大电芯、无极耳:4680

虽然仍是圆柱电池,但特斯拉的电池电芯正变得越来越大。
此次电池日的核心是新的“4680”电池——高度为80mm,直径为46mm。特斯拉最早使用的18650电池,高度为65mm、直径为18mm;2017年在Model3上亮相的2170电池,高度为70mm、直径为21mm,较18650能量提升了35%。
4680的能量则是2170的五倍之多,功率为过去的6倍,同时成本降低14%,续航里程提高16%。特斯拉动力总成和能源工程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表示:“更大的电池单元,以及特斯拉正在进行的其他制造和设计变更,最终将使其汽车续航能力提高50%以上。”
能量及功率提升,成本降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所应用的“无极耳”技术。
极耳是电池正负极用于和外部电路连接的部分。5月,特斯拉正式披露“无极耳”电池专利,通过正负极集流体与盖板/壳体直接连接,“削平”了“极耳”造成的电阻、局部电流汇集导致的温升大,以及“极耳”凸起所占用的体积。
由此,成倍增大电流传导面积、内阻大幅减小5-20倍,减少升温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
更重要的是,4680电池的成本将低至100美元/千瓦时(约合人民币676元)——这一动力电池的盈利线。电动汽车咨询公司CairnEnergyResearchAdvisors的数据,特斯拉的电池组在2019年的成本为每千瓦时156美元。
但“大电芯”和“无极耳”的技术路线并未与主流动力电池商拉开距离。
今年比亚迪申报的单体电池新专利中,便有一种长度大于600mm的电芯。而国内2006年便开始有了全极耳圆柱电池或无极耳圆柱电池专利。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向中商汽车表示,宁德时代已经实现了无极耳技术的量产。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中商汽车表示,无极耳技术的主要难度在于生产环节,但单个电芯封装需保证集流体和电池壳体无缝连接,以免接触不良影响导电,甚至无法导电;电池组封装由于没有极耳,正反面容易混淆导致封装短路。“虽然特斯拉有防短路设置,但出现短路也意味着该部分能量的损失”。
特斯拉表示,“4680”电池目前已经接近于“试产”阶段,将需一年的来达到10GWh的产能,并计划在2030年达到3TWh(1000GWh)。特斯拉内华达工厂目前的年产能为35GWh。
2高镍无钴路线确定

国内关于宁德时代是否应该放弃高镍811电池路线的讨论刚结束一波,特斯拉在其电池日上进一步确定了高镍低钴,甚至无钴的技术路线。
特斯拉宣布在阳极材料上讲选用了储能效果好的生硅材料,重新开发电芯阳极,并通过增加弹性的离子聚合物涂层以稳定硅表面结构,提升电芯稳定性和安全性。由此,可增加20%的续航里程,同时成本降低5%。
阴极材料方面,特斯拉开发出不含钴的高镍阴极材料,最大化提升镍含量,同时采用新的涂层与掺杂物,将阴极成本下降15%。
从成本上,钴和镍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
全世界70%以上的钴产量在刚果金,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的崛起使其市场需求骤增。2016-2019一吨钴的价格走出了20万到70万再到20万的大周期。9月23日,现货钴的报价为27.6万元/吨。相比之下,产量和分布更加丰富的镍,23日主力合约报收11.3万元/吨。
高镍低钴也是目前国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技术路线。
东吴电芯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整体装机量为33GWh,占据了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半壁江山。其中811占比12%;今年前七个月,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近11.2GWh,811占比16%。SK创新已经在中国常州的合资电池公司量产了镍含量80%的高镍电池,同时已准备好生产镍钴锰比例为9/0.5/0.5的电池;LG化学明年将向通用提供包含90%镍的NCMA(镍钴锰铝)电池;松下为特斯拉提供的高镍电池方案将钴含量降低到了5%以下。
不过“无钴”时代仍然遥远。六月有消息称,特斯拉与全球最大的金属矿商嘉能可(Glencore)达成每年6000吨钴的采购协议,用于上海及柏林工厂。
3成本杀手

虽然资本市场不买账,但特斯拉此次电池日透露的信息,对整体汽车产业仍有着相当的杀伤力。
除电芯和电池化学本身,特斯拉在电池相关的车辆结构和生产线上也大做文章。通过将电池包设计为连接前后车身的结构件,车辆的一体性进一步加强,重量分布也更靠近中心,从而拥有更小的转动惯量和更好的操控性。同时,去模组的电池包也使得车辆的续航里程提升14%,整体结构减重10%,电池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7%。马斯克称,这项技术的灵感来自飞机机翼上的油箱。
此外,特斯拉构建了新的“生产机器的机器”——该生产线较之于以往的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了7倍,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每千瓦时产能的投资成本下降75%,可为快速扩张生产规模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系统性的组合创新,特斯拉每千瓦时电池成本降低56%,续航里程提升54%,投资生产成本下降69%。不过,特斯拉也强调需要用时约18个月才能形成以上优势,而要彻底实现则需花费约三年时间。
通过以上种种降本增效的手段,特斯拉宣布有信心在三年内开发出一款价格为2.5万美元左右的完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就在去年,特斯拉宣布的“自动出租车”设定为,搭载能够运行160万公里的电池组,和完全自动驾驶所需的传感器和算力,生产成本在3.8万美元左右。
对技术的竞赛在汽车产业中从未停止,电池日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节点。但随着特斯拉年产能超过了45万辆,逐渐成为较成熟的汽车制造商,“颠覆”的威胁似乎开始真切了起来。
中商汽车
china-auto
中商汽车(http://auto.comnews.cn)隶属于中国商务部主管的中国商务新闻网。其宗旨是力求在业界普遍存在的浮躁、焦虑和混沌中独树一帜,以理性、客观、公正、建设性的态度,在行业和市场热点问题上为政府、企业、业内人士及媒体提供一站式完整对称和精炼专业的信息,以及独到、权威的分析和评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