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9 20:21:03来源:极客公园
你可能没听说过Snowflake,但它创下了软件公司史上最大规模IPO纪录。
近年来错失了科技股的巴菲特,决定「痛改前非」。先是在2016年重仓了他之前「看不懂」的苹果,后者在今年突破了两万亿美元的市值。
这次,尝到极大甜头的他,把名字写到了一家云服务商的招股书上。这家上市公司是在硅谷大热的Snowflake。
在巴菲特目前持仓前十的名单里,苹果排名第一,伯克希尔持有5.6%股份。名单里剩下的,都是金融、银行和食品公司|视觉中国
这家公司究竟有什么魔力,让1956年福特IPO之后就再也没参与过新股发售的巴菲特,破了戒?
美国时间9月16日,Snowflake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由最开始的75-85美元上调到120美元,开盘直接到达245美元,1分钟暴涨至300美元触发熔断。当日收盘价254美元,比IPO定价翻了一倍有余。
Snowflake市值因此达到707亿美元,创软件公司史上最大规模IPO纪录,目前来看,也是今年美股市场最大的IPO。
巴菲特先后投了5.7亿美元。伯克希尔(巴菲特1956年创立的商业公司)总计持有超过700万股,Snowflake上市后,伯克希尔在其流通中的A级普通股中持股比例约为19%。
Snowflake股价涨势凌厉,股神再次赚得盆满钵满。多年来见证了科技行业的爆炸性增长,巴菲特或许不会再放过任何一个投资潜在科技明星的机会了。
疫情期间,实体经济重挫,而和「云」相关的业务却逆势增长。Snowflake做的也是「云」这门生意。只不过和亚马逊、微软、谷歌这些巨头提供的服务相比,它直接在这三家的服务上搭建了一个「平台」,也就是所谓的「云中云」。
云计算公司一般提供三种服务,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IaaS可以简单理解为虚拟机、服务器等,PaaS是Web服务器、数据库等,SaaS则是「开箱即用」的软件。
而Snowflake提供的是数据仓库即服务(DWaaS),有DWaaS,企业客户无需在前期花钱建立一个内部的数据仓库,也不用额外的配置和维护,等于说把这些复杂的部署和运算都「外包」给了云服务提供商。
Snowflake服务介绍图|Snowflake
简单来说,Snowflake就像是一个能连通各家云平台的数据工厂,把企业产生的诸如营销、财务、供应链等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加工后再送到客户手里。
但三大主流云计算服务商也都提供数据仓库服务。比如,亚马逊有Redshift,谷歌有BigQuery,微软有AzureSQLDataWarehouse。但Snowflake的其中一个优势就在于它同时支持AWS、Azure和GoogleCloudPlatform,无论客户用的是哪一家的服务,都能接入Snowflake,不必担心被「强买强卖」——比如你想用Redshift就只能同时用亚马逊的AWS。这样,企业就能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设计出更低成本的购买方案。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Snowflake充当的是一个转销商(reseller)的角色,也因此成了「云中立」的平台。
更重要的,Snowflake这种无缝连接多个云的能力,解决了行业中棘手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管理问题,客户可以自由地整合及问询数据。
尤其对于组织架构大,部门繁杂的大企业来说,它们往往使用的是混合云(HybridCloud),而Snowflake完美兼容,这可以帮客户极大降低管理多个云的复杂性,Snowflake把这些数据集中到一起,企业在之后的调用和处理上自然更加高效。
IT服务公司Okta的CEOToddMcKinnon说出了公司选择Snowflake的理由:一是成本更低;二是更容易爆发容纳能力(burstcapacity);三是更容易调用数据,和在内部组织间共享数据。
更具想象空间的,Snowflake的所有客户都可以在对方客户允许的前提下共享任何在Snowflake平台上的数据。
大数据助力疫情研究|Starschema
比如COVID-19期间,搜集疫情数据的Starschema就共享了数据,被Snowflake的2000多个客户实时调用。同时,其他机构的数据也分享给了Starschema。这种协同,极大提高了研究人员的整合和分析数据的效率。
Snowflake是一家「非典型」硅谷公司。
2012年,Snowflake由两名前甲骨文技术专家和一名数据公司的创始人共同成立。和硅谷「英雄出少年」的传奇不一样,这群创始人之前均有过2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目前从核心管理层到董事会,都是年龄平均五六十岁左右的「银发一族」。
更有意思的是,和硅谷「创始人至上」的文化不同,Snowflake的三位创始人都没有担任过CEO,甚至连CEO都换了三轮。2019年,公司找来了FrankSlootman担任CEO。这位业内屡创纪录的传奇经理人,曾在6年内将ServiceNow,从7500万美元的年收入提到了15亿美元。在谁来管理公司这件事上,Snowflake似乎比谁都更讲「谁行谁上」的原则。
Snowflake非常不「硅谷」|官网
在技术积淀,和管理层的得力领导下,截至今年7月,Snowflake拿下了3117个企业客户,包括财富10强中的7家和财富500强中的146家。去年同一时间,其客户数量还只有1547个。
截至去年1月底的财年里,Snowflake的营收还不到1亿美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就暴增至2.42亿美元,同比翻了一倍多。分析人士认为,该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超过5亿美元。这家公司在上一财年实现了极高的收入增速(173%),最近一个季度也达到121%,这比硅谷新贵Zoom的数据还漂亮。
根据Crunchbase提供的数据,目前市面上36家SaaS企业的净留存率中位数是104%,惊人的是,Snowflake的净留存率达到了惊人的158%,也就是说同一个客户本年度支付的钱比上年度多了58%。从这个方面衡量的话,Snowflake的表现也要比Zoom、Slack都好。
Snowflake八年融资路|Crunchbase
如此亮眼的成绩,让Snowflake成了SaaS赛道里的头部玩家,更让声称「不懂科技股」的巴菲特忍不住破了戒。
在整个计算机行业里,云计算是其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SaaS领域被认为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IDC预计,潜在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能达到560亿美元,2023年将扩增至840亿美元。可以说,Snowflake所处的「赛道」非常好。
有意思的是,Snowflake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它在招股书里给自己定的市场规模不是落在数据仓库,而是云端数据平台(clouddataplatform),后者在2020年客户共支出了810亿美元。
打破数据孤岛,让协同方的数据流通,无疑是个性感的故事。而做到「云中立」,则使得企业客户不必被单个云服务商套牢,客户不用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但Snowflake的业务并不是没有局限性。它的短板同样是因为转销商的角色。毕竟,Snowflake的服务是构建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几家云巨头的存储和基础设施之上的,轻则被限制住利润水平,重则被这些巨头吃掉。
在招股书中,Snowflake提到,它依靠亚马逊来运行其大部分基础架构,并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斥资12亿美元在AWS的技术上。但同时,AWS过去几年中一直在大力投资数据仓库服务Redshift。
就像一位Gartner研究员所说,「Snowflake的独特性不会持续太久。竞争对手,特别是大型公有云提供商,一直在增加竞争产品,甚至涉足了多云。」另外,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也已经在提供更便宜、更灵活的「开源」替代品,比如ClickHouse,一个由一家叫Altinity的创业公司销售的数据管理系统。
可以说,Snowflake面临的是「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形势。
如果Snowflake能及时凿出一条足够深的护城河,那就会有一个新故事|视觉中国
但股神巴菲特显然不会轻易看走眼。在他的投资理念里,「是否拥有核心护城河」是最基础的原则。在这条原则里,包含了「是否有网络效应」这一点。
什么是网络效应?如果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客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受益于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最难被撼动的护城河壁垒。
Snowflake在三大巨头的「云」上再搭一个「云」,对客户来说,更低成本,更便利,更自由;而它也成为了一个中立的「平台」,平台的特性自带正向反馈链:客户越多,使用它的服务越多,这些客户就能给Snowflake更多的反馈;这些反馈让Snowflake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了口碑的网络效应之外,Snowflake底下不同企业互通数据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而一旦这些数据经过互通和融合,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那这条护城河就很难再被竞争对手打破,因为积累客户和培养客户习惯的过程非常漫长。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责任编辑:于本一
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