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30 22:22:34来源:生涯研习社
点击上方生涯研习社关注,回复【1】获取免费职业测评!
生涯研习社
你可以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儿!
前段时间,微博大V“UNCLE疯叔”发了这么一句话:
“跟一个北漂的朋友聊天。他一句话把我说哭了:任何一个男孩子小时候的梦想绝对不是买套房。”这句话让很多人感慨泪目。
还记得1998年修订版《新华字典》中收录的一句话:“李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张萍上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而这样的观念在当今这个嘈杂的时代似乎已经被太多的声音所淹没。
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当下似乎也很少被提及了。
人的一生究竟应该追求些什么,北大社会学博士姜汝祥在新书《请给我结果5:自律才有执行力》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绝对成长”。我们不需要事事跟其他人一样,但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独立人格。
做好个人战略规划
首先,人人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姜博士给出的答案是,你的个人战略是什么,你就是谁。
简单点说,个人战略就是一句话:选择什么,你就是什么。个人战略是回应的也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有句话说得好,“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什么使你痛苦?什么使你强大?你人生的根本矛盾、愿景目标、价值观以及行动分别是什么?这就是个人战略。
人为什么很浮躁?为什么很焦虑?为什么做事没有耐心?因为我们在内心里总觉得别人多了、自己少了,别人变好了、自己变差了,等等。个人战略就是针对这种状态而言的。
个人战略的意义在于,追求与社会共成长,让个人的内心获得一种安宁。
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弱小”的人实际很强大?而有些表面强大的人实际上却很软弱?
内在的强大来自战略思考的强大,“我有我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在做个人战略时认真思考出来的,不是一时冲动做出来的,这就是个人战略的力量。
什么是“绝对成长”
在个人战略之下,每个人追求的是绝对成长,“绝对成长”就是跳出小圈子,把自己放到社会背景中,按社会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成长。
“绝对成长”是针对“相对成长”而言的。
比如,在大学的班级或公司的团队中,如果感到自己比周围的人差,许多人就会感到很郁闷,就会想办法比周围人更强。在日常消费中这种情况最明显,有些人看到别人用的手机比自己的昂贵,就会感到内心不平衡,甚至要借钱买个更好的手机。
像这样把比较的标准放在周围人身上,从周围人的强弱中找胜负,这种方式也会带来成长,但这种成长叫“相对成长”。
追求“绝对成长”的人就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即使周围的同事都比自己强,但只要自己做的一切从时代的标准看是进步的,就不会在意周围同事说什么,他们会按自己的路走下去。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一家公司做得很好,只要发现自己所做的按时代标准来看并没有什么进步,无论这家公司给出多好的待遇,他们最终也会选择离开。
同样,哪怕周围人的生活都比自己优越,只要觉得自己的手机够用、车够开、租来的房够住,他们就一定会把钱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随波逐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绝对成长”。绝不与内部的人比,只与外面的人比,只与自己的过去比。成长的速度超过外面的人,超过自己的过去,才是成长,否则就是相对成长或假成长。
有人选择辞职去上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或者读三年研究生,随之而来的便是在这期间没有收入,没有工作。但他们并不会感觉难受,因为考研是个人规划过的,是经过考虑的,而且在规划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几年是要吃苦的。
为什么愿意吃苦,就是因为知道三年之后自己会比外面的同龄人更强。
处于“个人绝对成长状态”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当你把个人战略做出来之后,内心会特别安宁——哪怕让你痛苦三年你也愿意。
“绝对成长”的自律定律
有这样一段话:“站在80层楼往下看,满眼都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便会发现地面上的垃圾……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是走出来的勇气。”
站在战略高度,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会发现更多美的事物,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而每天陷入柴米油盐中,格局就变小了,即使有美景,也很难发现。
你对世界是什么态度,世界对你就是什么态度。一个人的目标与梦想决定了他看问题的高度与角度。而他看问题的角度又决定了他做事的思路。
在姜博士看来,自律有这样一个定律,即目标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角度,角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站在人生目标的高度,问问自己:“我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从这样的目标与高度出发,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会大不一样。
自律定律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出路,一定是我们的思路出了问题。
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
据说,有几个学生曾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旁边,吩咐他们说:“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
学生们按照苏格拉底的要求出发了,他们都十分认真地作者选择。当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苏格拉底问:“你们是不是都摘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
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我走进果林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怕后边还有更大更好的,就没有摘。但是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苏格拉底摇摇头说:“孩子们,人生就是如此,没有第二次选择。”
是的,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这就是我们要做个人战略、追求“绝对成长”的原因,我们必须让自己的身体拥有坚定的灵魂。
(整理自姜汝祥《请给我结果5:自律才有执行力》)
《请给我结果5:自律才有执行力》
作者:姜汝祥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了解职场底层逻辑
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价值
扫码了解生涯规划
加速你职场“升职加薪”
↓↓↓
扫码了解生涯规划
停下来说一说
“相对成长”和“绝对成长”你选哪个
(留言,也是“输出”的一种方式)
戳「阅读原文」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帮你解答职场困惑,还可以成为生涯规划师,发展第二职业,助人自助。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跟你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