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要把《姜子牙》看作一个黑暗的职场故事

发布时间:2020-10-04 12:22:04来源:灰鸽叔叔

1

《姜子牙》肯定不是一个带着孩子全家乐的电影。

对期待看到好人打坏人的孩子来说,它节奏慢了,故事深了;对带着《封神演义》思维的大人来说,也有点跟不上。

王建国说,动画片里的人最多只有两面:大雄是个好人,但他是个笨蛋;胖虎就是坏人,静香……是个女人。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人才会有几百面几千面。

但《姜子牙》忘记了这份动画片的“初心”——隔壁座的小孩一直在问:“妈妈,现在几点了呀?”

好人好像不是好人,坏人好像不是坏人,对话与留白太多,既没有热闹的载歌载舞,也没有让小朋友开心的屎尿屁,小孩坐不住,家长就头疼,家长一头疼,评分当然就会低。

就像我期待吃炸鸡,你却端上来一盆烤鸭,再香也很难赢得好的评价。

从期待落差来说,它的口碑上不去,不算冤。

2

它和《封神演义》无关,倒很像一个略显暗黑的职场故事。

倒不是剧透,而是那些期待“全家乐”的朋友,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预期。

大家可以重新认识一下角色:

姜子牙,相当于小领导,负责部门改革的具体工作;

元始天尊,相当于大领导,确认改革的方向;

九尾妖狐,相当于改革中的问题;

小九,也就是苏妲己,相当于在改革中莫名其妙下岗要饭的平民;

申公豹,相当于小领导的粉丝;

北海那些流民妖怪,相当于确实应该被优化掉的那部分摸鱼员工;

纣王,相当于一个对问题念念不忘觉得问题不是问题的前任领导……

带着上面这些思路去看电影,故事脉络就能清晰一百倍,但小朋友肯定会崩溃。

大人也会崩溃:我来电影院不就是图个乐的么?怎么还给我演起职场风云了?

可它就特别像职场风云。

3

大领导一开始就对小领导说,我们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了,就差最后一步了,你是个储备干部,就走个仪式,把问题解决了吧。

好比有个文件,让姜子牙来签一下。字一签,问题就不存在了,大家鼓个掌,你这“储备”两个字也就拿掉了。

姜子牙正打算签,就听到有人喊,你这一签,责任就是你担,这一刀切下来,有些好人也跟着问题一块儿完蛋了,你得搞清楚啊!

大领导赶紧说这都是幻听,但小领导觉得有必要搞清楚,硬生生把笔收回去了。大领导说你那么不坚定不忠诚,那就滚到基层锻炼去吧。小领导是个一条筋,说去就去,我又不是工具人,得琢磨琢磨那到底是不是幻听。

这时候职场的老兵油子已经能意识到不对劲儿了:问题都被绑起来挂上了,这种领功劳的机会,大领导自己不动手,非要让小领导动手,未必是给下级的机会,而是上级不想面对。

到了基层,姜子牙就发现,改革虽然达成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但也让许多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着良心,能帮一个是一个。

大领导说你脑子有坑。像你这么人性化慢慢管理,问题这辈子也别想解决,改革这辈子也别想取得成果。小领导说我心里过不去这关,至少先帮一个下岗女工解决困难吧。

结果解决着解决着,遇到了老问题。

小领导试图解决老问题,老问题说你啥都不懂。双方打得惊天动地,最后老问题说,其实,我也是大领导安排的。当初大领导说,让我去制造点问题,彰显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等改革完成后,我可以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社会地位:

结果你家领导说话不算数,还要灭口,还让你砍我,你说我气不气,冤不冤,要不要推翻改革成果?

剧情到这里,小朋友的脑子都已经乱了,姜子牙怎么发大招都无法引起未成年人的愉悦感了。

妈妈,谁是坏人呢?

4

大领导是坏人,但他推进了改革;制造问题的是坏人,但人家是奉命行事,目的还是推进改革。“夺取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雄心壮志激越昂扬,但“代价”到底是什么,整个玉虚宫也就姜子牙和申公豹两个人在意。

天尊觉得,神要成大事,便不可拘于小节。哪怕是谎言,安排了一些弃子,也是为了大局。这是一种正义观;姜子牙觉得,连所见之人都不在意,还搞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正义观。

其实这是个相当棒的价值线,但问题在于:它太重了,用一部短短的动画片很可能承载不下。

不过我倒是觉得,它很可能会经历口碑的U型反转——

当人们忘记魔童哪吒,忘记主人公必须搞笑的常规逻辑,忘记一部动画片可以不“全家乐”,我们或许能在二刷、三刷中重新理解这个略显复杂的故事。

那个彩蛋二,被视为唯一亮点的“强迫症演示”,其实也是对人物性格的一种再强调:

在电影一开始,姜子牙走进小妖密布的小酒馆,他下意识的一个动作,和这个彩蛋完成了一次首尾呼应。如果你还打算看的话,记得留意一下。

也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更容易特别在意那声幻听的真实性——

才会不想不明不白地做个工具人。

别带小朋友,自己去看吧。

点阅读原文=全家共听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