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带娃注定鸡飞狗跳、夫妻反目?让一家人都开心,这一点必不可少

发布时间:2020-10-05 20:21:22来源:果壳

让爸爸带娃,通常会发生什么?孩子哭了,妈妈怒了,夫妻两个开始对吼了?我家之前就总是这样,甚至有段时间,孩子他爸被我挑剔得完全不想带娃。

果仁妈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于一位资深奶爸,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d老师。一直非常羡慕他和他的太太,两个人在带娃上,分工明确,合作得非常愉快,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搞得和谐又融洽。

在带娃这个无比繁琐又难搞的事情上,他们是如何沟通,如何分工,又是如何达成一致的呢?今天的文,非常非常有参考,我已经迅速转给“战友”,如果你有幸看到,千万不要错过哦!

带孩子既需要耐心爱心,还需要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大把的时间。当父母两个人的时间都宝贵、家里也没有老人能帮忙的时候,该怎么安排才有效率呢?

作为奶爸,我有许多经验想分享。先来说下背景,我家有两个娃。大娃男孩,小娃女孩。

首先,我觉得下班?不存在的!

接了孩子回家,我爱人一般就得开始各种Word、PPT、Excel了。小闺女倒是能自己玩一阵儿,但毕竟还小,总还想要人抱要人陪。怎么办?那只能我这个爸爸上了呗……

其实“男的不擅长或者不该带孩子”这事儿,在我看来不过是个刻板印象。婚姻生活和育儿,从来没人天生就会,也是需要学习、实践和反思的,心思用到了,怎么可能学不会?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父母们都知道。但一般来说,在我国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却都是母亲付出的时间和心思更多。即便父亲们由于各种原因确实没法做到同等程度,尽力而为,至少也能让母亲不至于觉得委屈,非常有利于家庭长久的和谐和幸福。

其次计算一下我的付出时间:每个月大概有50个小时陪伴孩子,多的时候能到70小时(也许看起来不多,但我每天两个多小时通勤哎)。

从效果来衡量:当我跟我爱人偶尔吵个架,孩子都坚定地站在我这边……平时我也带孩子做了不少好玩的小东西,慢慢培养起了她画画和学琴的兴趣。

女儿在黑板上画画,作者供图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广大奶爸有点帮助。

1.爸爸要先搞定自己

爸爸要先摆正心态。

真正做好一件有意义事情,动力不可能来自消极的因素。当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是以一种“妈呀,又要熬一个钟头了”的心态来面对,还是以一种“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玩儿点儿啥”的心态来面对,会有极大差别。

爸爸心里怎么想,孩子感觉不出差别才有鬼。

我带着闺女在玩烘焙,作者供图

当爹的自己平时还得补充知识。

成年人面对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条:一条是有时忘了眼前的ta只是个孩子,另一条是永远把ta当孩子...

为了少犯错误,只能通过学习来弥补,从《正面管教》到《发展心理学》,从《捕捉儿童敏感期》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活出生命的意义》到《自卑与超越》,看得越多,你就能在碰到孩子的各种状况时心中有数,更自信地处理好。

在俩人带孩子这件事儿上,搞清楚夫妻关系的定位也挺重要。

“战友”这个词,大概是对另一半最积极又精准的定位了——这俩字包含着共同的目的,重大的责任,深厚的情谊,带了点无私和牺牲,另外,俩人还是平等的。

搞明白了定位,自己的心态就会好很多,不会再去琢磨,谁带多了、带少了委屈了,反正都是为了家,为了孩子嘛。在家多带带孩子这件事情,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最后,要接受自己偶尔掉链子,也需要孩子妈接受爸爸在带娃过程中的“不完美”。

泥人还有个土性情呢!气急了把孩子吼一顿都难免,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怒气是哪儿来的。

我到现在对孩子发的最大的一次火,原因非常奇葩,现在想起来仍然是好气又好笑——

有次我女儿肚子不舒服,想喝粥。于是我第一次给她买了小米粥,结果她不喝,非说要喝紫米粥。

我就又下趟楼给她买了紫米粥回来,孩子刚喝了一口就吐了,还吐在粥碗里……我的火噌地就上来了。

幸好我已经有点道行了,当时还只是强压住了心火,又转身下楼去买了第三趟粥,买回来的时候还特意拎了个盆,放在餐桌旁说:“孩子,你要是不想喝,就吐这盆里吧!”

结果我拿水喝一转身的功夫,就亲眼目睹她又向碗里吐了一口……当时我就炸了,着实吼了她一顿,又整整数落了她十几分钟。

我爱人一听我吼孩子就从里屋跑出来,但了解了原因之后,就憋着笑跟我一起和孩子讲道理了。

事后,我总结了两点经验:

第一,不后悔,我该做的都做了,发火了就发火了吧,让这事儿过去。

第二,大概是我自己从小被家里教育节约粮食教育得太好了,所以对浪费粮食的行为难以容忍,考虑到实际损失其实并不大,下次只要她不是故意的,我也尽量宽容点好了。

2、跟伴侣分好工

为了避免夫妻之间扯皮推诿和诈尸式育儿,按照专业和特长作适当的分工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家的分工特简单,因为我跟我爱人的技能点根本就没几个重合的地方……所以在分工上可以说毫无压力。

我主要负责带孩子练琴、画画、做手工、逛动物园、博物馆、做实验、玩游戏机、烤饼干、放风筝;而我爱人则主要负责孩子读古诗、读英文。至于日常的读绘本之类的工作,每人每天各分担几本就是了。

这种分工需要彼此信任对方的技能,克制住自己不要指手画脚,并且俩人对孩子的态度要高度一致才行。

刚开始我们也有过不少冲突。就拿练琴这件事来说,曾经有近两周时间,因为开始小汤三了,谱子对孩子来说开始变难,要注意的地方更多,加上我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几乎每天练琴都会被我说哭。

而她妈妈哪儿受得了这个,有次孩子哭太厉害了,她就炸毛了,冲过来找我理论。我如果也吼回去,这次练琴就会以对吵而告终。

于是我先和她沟通。沟通的技巧在于,不要双方都去说主观的意见,我要尽可能抛出事实是什么、我做这件事的依据在哪里。

我对她说:“这孩子现在手指机能应付目前的谱子毫无压力,只是态度不够端正,练琴方法有误而已,这时候靠磨磨性子就过去了。老婆你应当相信我,不然我严的时候你哄,你当了好人,但孩子钻了空子,我落个里外不是人,孩子也进步不了,这锅算谁的?”

听了这话,我爱人沉默,孩子继续流泪……

我又进一步说服她:”我并没有对闺女使用过激的语言,只不过是直接指出了她的错误而已。她自己不高兴就哭了,这孩子只是自尊心比较强——但另一方面,这也会是她继续进步的动力。“

结果就在我跟我爱人讲道理的时候,女儿哭着跑到里屋用被子把头蒙了起来。以我对孩子的了解,她这么做反而是有戏了。果然,孩子在里屋抽噎了一阵,自己带着泪痕又跑出来坐到琴前面了。

几次哭着咬牙坚持弹下来之后,慢慢也就找到了练琴的感觉,以后都没怎么哭过,进步也挺快。弹下来了新曲子自己就很开心,而我爱人也不再管孩子练琴的事情。

这种操作其实是建立在我自己学过好几年钢琴,且充分了解孩子情况的基础上的。我有自信,自己对女儿提的要求一定是孩子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绝不是不管孩子的哭泣逼着练就行。

当父亲带娃的时候,难免母亲会对一些行为看不上眼。如果当爹的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做好沟通坚持到底就好了。

3、一起做点创造性的事儿吧!

如果爸爸在带娃的时候,仅仅抱着“我要看住这小鬼,别让她跑去打扰领导加班”的想法,只不过是低质量的看护而已。既然咱们把时间花在看娃上了,那就要有结果。

所以,除了讲绘本、做运动这些基础的,陪孩子的时候,我都会尽可能选择有产出需要点创造性的项目。

为什么选择这类项目呢?一是为了让孩子早早体验把想法变成实物的创造乐趣。二是当花时间教会了孩子基本技巧,她就能自己一个人玩上好长时间。

举个例子,我家为了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量,跟孩子讨论后,就把每周二、周四设为手工日,大家只做手工不看动画片。

通常都会带着她先提想法,然后画个草图,再根据草图加工以养成好的习惯。有时会给她一点基础材料跟她随意发挥。

随意发挥会弄得天上地下都是东西很脏,所以要垫上板子,作者供图

这里我推荐大家多尝试一些材料,比如纸黏土、硬纸板、铁丝、木材等等,因为在我看来,乐高积木这种标准化,好拆装的东西,其实孩子自己玩就挺合适。我既然都花时间陪伴孩子了,不如带她多认识一些材料,多见识一些工具,多试试其他的可能性。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句,全家一起玩游戏是很好的事儿。大家还可以尝试桌游,和能本地多人玩的合家欢主机游戏,童学馆之前有过推文:

4、除了陪伴还要发现

爸爸们在陪伴孩子时,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加以评估和引导。这也是我自己陪伴孩子时最大的兴趣和动力。判断孩子的兴趣其实不难,看他们的专注程度和能专注的时间就行了。

儿童的兴趣,经常会一阵儿一阵儿的——这很正常。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机会,在孩子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时候让他尽情体验,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方向,这时就可以多多鼓励,增加投入了。一旦孩子能从中找到快乐,就能自己一个人单独待很久。

比如我女儿,目前我发现她最感兴趣的事情是绘画。

所以在新家装修的时候,我们特意给她弄了一面黑板墙让她随意折腾。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她现在又看上我跟我爱人讨论事儿时用的白板了。我一想白板笔还不会落粉笔灰呢,就给买了好几种颜色的白板笔,把白板让给她了。

这样她往往一专心起来就能画个把钟头,而且画布大有个好处,可以尽情地把想画的东西一点点加上,有时会每天画一点、改一点,连着画一个星期。

比如这样……

作者供图

比如这样每天画一点,最后形成一幅完整丰富的画。

作者供图

孩子专注于画画的时候,我跟我爱人也能喘口气歇一阵了,看看书聊聊天,或者一起下楼逛趟超市囤点儿粮什么的。

带孩子的间隙,这种二人独处的时光其实是很珍贵的,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等孩子小学自理能力更强了,我还打算等孩子睡着了,我们俩抽空能去看个晚场电影。

总之,在我看来,夫妻两个人带孩子,一个是通过轮流吸引孩子的火力,为对方创造大块的专注时间尽快搞定工作、提升自己。

另一个就是扬长避短,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高效陪伴孩子。

回顾一下几年来带孩子的经历,就会发现那也是自己成长的轨迹——

从一开始的有点什么事儿就手忙脚乱,到一个人带着孩子从容solo上海,跑遍迪士尼乐园和各大博物馆;从孩子一哭就大脑一片空白,到可以冷静判断,该给压力的时候,坚持目标,无视哭闹,孩子真委屈了,又能及时发现,给予抚慰。

一路下来,我感到非常庆幸——孩子的成长,我作为爸爸没有缺席。

最后补充一点,我写这个只是为了分享经验总结心得,并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哈......

-END-

作者|Big.D,创客奶爸,前果壳实验室负责人,两性关系专栏作者。

编辑|章鱼妈,一个2岁男孩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经营个人公号「躲起来发呆」。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