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背后:这一发现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生命

发布时间:2020-10-06 07:20:28来源:医学信使

说起中国发病率第一的传染病——肝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乙肝”,而不会注意到它的姐妹“丙肝”。中国肝炎防控基金会近年的一项公众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听说过丙肝,远低于对甲肝(91%)和乙肝(95%)的认识。在中国最早查出感染丙肝的患者间,甚至还流传过“你有丙肝”“我有饼干?”这样沉重的玩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逾1.8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感染率破3%。冰山之下还有大批尚未被发现的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稍不留意,下一个感染者可能就在你我之间。

3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医学奖,因发现丙肝病毒的贡献

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北京时间5日傍晚率先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正式揭晓,今年诺贝尔生医奖由美国病毒学家阿尔特(HarveyJ.Alter)、莱斯(CharlesM.Rice)与英国生物化学家霍顿(MichaelHoughton)因发现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共同获得此殊荣。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在当日的新闻稿中说,这三位科学家的相关发现意义重大,使得一种新型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得以被识别。在他们的相关研究工作之前,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已经是重大进步,但当时大多数通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病例仍然无法得到解释。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揭示了其余慢性肝炎病例的发病原因,使得相关血液检测和新药得以推出,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BREAKINGNEWS:The2020#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hasbeenawardedjointlyto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andCharlesM.Rice“forthediscoveryofHepatitisCvirus.”pic.twitter.com/MDHPmbiFmS

—TheNobelPrize(@NobelPrize)October5,2020

阿尔特是一名临床医师、病毒学家,堪称丙肝祖师爷。阿尔特原从事乙肝研究,在输血医疗行为发现非甲、非乙肝的新型肝炎,等于从不知道病毒、只知道有这个疾病「是最初始、困难的阶段」。阿尔特后续搜集、整理良好的临床资料,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阿尔特现年85岁,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输血医学家,曾分别在2000年与2013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和盖尔德纳国际奖。他在1964年与诺贝尔奖得主布隆伯格(BaruchSamuelBlumberg)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他还以动物模型来研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并确定了丙型肝炎病毒,且分别在2000年与2013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和盖尔德纳国际奖。

至于霍顿,他选出丙肝病毒基因体,研究诊断方法。霍顿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用抗体去追寻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才终于找到一小段DNA,继续从上下由找寻、拼凑出序列。过往都是先看到病毒,才用分子生物技术找到序列,新冠肺炎也是如此,但丙肝则是人类历史上少见「先知道序列,才看到病毒的例子」。

霍顿,英国生物化学家,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霍顿1972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7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他接着在白金汉郡塞尔研究实验室工作,在1982年成为希龙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莱斯也是病毒学专家,其研究确立丙肝病毒在肝脏复制,造成临床疾病。他透过病毒RNA作为材料打入黑猩猩肝脏,发现黑猩猩血液可以分离出丙肝病毒颗粒,且临床症状和人类相同。有了这样的模型,就可进一步找出基因中哪些蛋白质可帮助病毒复制、繁殖,进一步成为目标,就可开发药物去抑制其活性,疾病获得治疗。

赖斯现年68岁,是美国病毒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病毒学教授,与德国病毒学家巴滕施拉格(RalfF.W.Bartenschlager)和美国化学家索非亚(MichaelJ.Sofia)共同获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并于2002年至2003年担任美国病毒学学会(AmericanSocietyforVirology)主席。

阿尔特对输血相关性肝炎的系统研究表明,一种未知病毒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迈克尔·霍顿分离了一种名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新病毒的基因组。查尔斯·赖斯提供了最终的证据,表明仅丙型肝炎病毒就能导致肝炎。

揪出隐匿的病毒

最初,人们推测甲肝病毒经由口-粪传播,而乙肝病毒经由血液传播。接下来的十几年当中,科学家们试图找到这两种肝炎的“元凶”,并以此研发更好的治疗药物,来对抗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1965年之后,人们推测中的乙肝和甲肝病毒相继被发现,但当时的一位科学家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教授很快发现,它们并不是肝炎病毒的全部。因为,在输血后发现的肝炎样本中,有近80%病例既不属于乙肝也不属于甲肝。这也就意味着,存在第三种肝炎病毒,和乙肝病毒一样,以血液等体液为传播途径,隐匿在人群中无声地传播,成为影响输血乃至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之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受当时的医学研究手段所限,阿尔特教授和他的团队都未能窥见这第三种肝炎病毒的真容。但是他们依然尽其所能,给世界竖起了安全的防护墙——通过增加输血检测指标,将输血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从33%降低至4%;并为病毒的发现留下了线索——在黑猩猩身上培养神秘的第三种肝炎的感染血清,并将它留给能破解密码的接任者。

▲由于发现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并找到了精准的检测方法,阿尔特教授与霍顿教授获得了2000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1989年,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教授和他的团队接过了接力棒。利用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他们分离出了丙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让丙肝检测从以往的排除法发现,进入到了精准化发现的新阶段。

通过这个技术,科学家得以检测出:88%既不属于乙肝也不属于甲肝的病例,正是丙肝!这样的检测被迅速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的输血及血制品筛查,到1992年随着技术的改进,丙肝病毒几乎从输血及血制品供应中绝迹,每年让数百万患者免受丙肝感染。

给丙肝病毒以“生命”

在完成“发现丙肝病毒”这关键且艰难的一步后,故事本应沿着“从确定分子,到寻找靶点,再到对症下药”的常规路线顺利走下去,但很快踌躇满志的科学家就遇到了新麻烦:丙肝病毒极难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复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得不到实验材料的科学家要如何研究丙肝的病毒构成和生命周期?又要用什么来研发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

▲巴滕施拉格教授与赖斯教授因在丙肝病毒体外培养中的贡献,与重磅丙肝新药sofosbuvir的研发团队负责人迈克·索非亚(MichaelSofia)博士共享了2016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问题又回到了丙肝病毒本身。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查尔斯·赖斯教授(CharlesRice)和来自德国的拉尔夫·巴滕施拉格教授(RalfBartenschlage)在攻克“让活细胞被丙肝病毒感染”这个难题上,取得了突破。

赖斯教授比较了大量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丙肝病毒RNA,并找到了它们的“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这条“标准”RNA注入到猩猩体内后,成功引起了丙肝感染。两年后,在赖斯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巴滕施拉格教授更进一步找到了首个能让丙肝病毒进行高效复制的细胞系。又过了一年,赖斯教授也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由他的团队独立开发出的全新细胞系。

这两则重磅消息引爆了整个学术圈与工业界——人们终于有了能用来筛选丙肝药物的工具,为开发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antiviralagents,DAAs)奠定了基础。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统计,从1901年至今共颁发了110次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其中有12名获奖者为女性。最年轻的得主为当时32岁的加拿大科学家班廷(FrederickBanting),他因发现胰岛素而在1923年获奖;最年长的则是美国科学家劳斯(PeytonRous),他因发现肿瘤诱导病毒在1966年以87岁高龄获奖。

2020年诺贝尔奖6大奖项,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10月5日至12日陆续揭晓。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此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12月将不再举行传统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颁奖仪式将改为线上举行。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