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2 08:20:16来源:门诊新视野
备受业内关注的第五届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已于10月7日圆满落幕,大会不仅对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两大领域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同时围绕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及最新技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和讨论专场;来自沪鲁两地的众多专家及临床医师从理论到实践,相互交流学术理念和认识,积极分享临床体会和心得,可谓收获满满。在大会热烈开展的氛围中,《门诊》在会议现场特别邀请了本届大会执行主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赵仙先教授,谈谈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发展趋势,展望大会未来方向。
栉风沐雨|搭建两地学术交流平台
第五届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2020
《门诊》:今年您再次担任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执行主席,您认为大会在五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对于地区心血管诊疗事业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赵仙先教授:时光飞逝,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五年前由葛均波院士牵头,沪鲁两地众多心血管专家齐心协力,共同搭建了“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与山东心血管医师的交流互动,共同促进两地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针对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发展趋势,大会始终聚焦于结构性心脏病及复杂冠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技术、新理念普及到基层,让更多基层医师了解并掌握领域内的最新前沿进展,整体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在两地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已成为区域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大会。
经过五年的栉风沐雨,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我见证了论坛从蹒跚起步,到今天成熟发展的全部历程。五年来论坛的参会医师与日俱增,与会专家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吴永健教授等一大批国内的著名专家。在众多专家同道的支持下,大会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在纳入领域内热点及焦点话题的同时,也更重视心血管常见疾病的防治,为基层医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大会不仅紧紧把握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两大心血管领域介入治疗的前沿方向,同时兼顾基层心血管医师培训,涵盖高血压、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心脏康复、起搏电生理等继续教育内容及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的交流探讨,为介入治疗新理念、新进展的推广普及和基层医师培训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大会将进一步探索新内容、新形式,将有更多基层医师参与其中,提高临床技能,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十年成长|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令人瞩目
第五届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2020
《门诊》:您是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领军人物,您认为近年来作为大会核心之一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有哪些新的进展?您对当前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现状有何评价?
赵仙先教授:近10年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10余年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仅局限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范围内,如今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不断扩大,瓣膜病介入治疗与左心耳封堵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瓣膜病介入治疗方面,过去我国瓣膜病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退行性瓣膜病逐渐增加,已成为当前临床中的主要问题。自2010年葛均波院士在国内率先开展TAVR技术,我国瓣膜病介入治疗开始飞速发展,在TAVR数量上逐渐增加,而且成功研制我国原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瓣膜置换系统;并探索出了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治疗的中国方案。未来临床医师应高度关注瓣膜病介入治疗,在开展相关技术时,强调团队协作,建设一支完整的心脏团队,规范化诊疗流程及术中操作,明确适应证,借助优秀的国产器械,共同推动我国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
左心耳封堵是近年来发展并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预防房颤引发的脑卒中。房颤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其最主要并发症为心源性卒中。相关研究显示,心源性卒中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而左心耳封堵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众多RCT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同时相关临床研究亦显示,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不劣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此对于存在口服抗凝禁忌证、不耐受口服抗凝药治疗及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左心耳封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目前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面,我国在介入治疗技术及介入治疗器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约80%的房间隔缺损、80%的室间隔缺损及100%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均可行介入治疗完成手术;未来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领域,最重要的便是进一步规范化诊疗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创新发展|国产先心封堵器表现优异
第五届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2020
《门诊》:由您担任总PI的国产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临床实验取得了喜人成果,您可否简单介绍一下本次临床实验的设计及研究结果?介入治疗器械的国产化对于推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赵仙先教授:房间隔缺损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80%的患者可经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且介入治疗技术已十分成熟。而在介入器械方面,国产先心封堵器始终处在国际领先水平,新一代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封堵盘设计,将双铆变单铆,并实现了氧化膜表面处理工艺,为先心病诊疗提供了全新选择。相较于上一代封堵器,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左盘面少了一个铆头,使得释放后盘面更加平整,更利于远期内皮化,减少血栓风险;
经氧化膜表面处理工艺后,有效减少了镍离子的析出量;
手术操作与一代封堵器基本一致,不需医师重新学习掌握,更有利于该器械的临床应用及普及。
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上市前临床研究,共纳入国内7大中心、123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房间隔封堵术后即刻封堵成功率100%,6个月封堵成功率98%,无严重并发症。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emoCarna氧化膜单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循证依据。当前国产器械不断创新,涌现出大批优秀国产器械,而伴随着国产器械的广泛应用,将整体推动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的持续提升,并迈上崭新的台阶,最终让广大患者得到更多获益!
寻求突破|让更多医师参与到会议中来
第五届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2020
《门诊》:您作为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的执行主席,对于大会的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赵仙先教授:现在是一个创新求发展的时代,从会议角度而言,我们在不断寻求突破,希望能让更多临床医师参与到会议中来;因此需要在会议形式、板块设计、内容扩展等多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将领域内的最新理念及进展普及到广大基层医师。对于年轻医师而言,保证患者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这也是论坛期间开展相关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掌握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减轻患者病痛。
同时,年轻医师应在学习介入治疗的同时,重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打好临床基本功,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的介入治疗,才是规范的介入治疗。未来,希望通过沪鲁心血管病专家论坛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基层医师参与其中,提升基本功,提高介入治疗技术,带给患者更安全、有效的诊疗体验,共同推动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不断发展。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