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2 23:20:10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下简称「苯二氮䓬」)是全球范围内最常使用的处方药种类之一,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存疑,很多精神科患者存在减停此类药物的主客观需求。
一项发表于CurrentPsychiatry的文章中,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两位作者简要介绍了苯二氮䓬的个体化减停方法,以及有助于成功停药的非药物手段。
减停方法
首先,苯二氮䓬目前并无「金标准」式的减停流程。即便整个减药过程非常小心,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停药症状。
停药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
▲苯二氮䓬的类型(短效vs.长效),剂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长;
▲躯体及精神共病;
▲既往停药症状史;
▲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方式及人格特点。
此外,还应评估患者能否在门诊安全减停,风险如何,还是需要在住院环境下进行。
图1苯二氮䓬分类的四象限法
(PreskornSH.2015)
相比于快速停药,为期数周至数月的缓慢减停更容易成功,但这一点同样因人而异。为了尽可能提高减停成功率,减量速度不应超过每周25%。对于具体患者而言,可以考虑:
▲在4-8周的时间内,每2周减量10%-25%。
▲对于已经出现生理依赖的患者,可以考虑在2-12个月的时间内,每1-2周减量1/10至1/8。
▲一些指南建议,可以将目前所使用的苯二氮䓬换为等效剂量的地西泮(半衰期较长),随后每2周减量1/8。
表1部分镇静助眠药的等效剂量换算
以上等效剂量数据来自英国国家处方集及NICE临床知识库。然而,不同患者的等效剂量换算可能存在差异,需基于临床反应进行滴定。
查阅文献后发现,借助长效苯二氮䓬减停短效苯二氮䓬存在不确定性,但临床上基本接受这一做法。至于联用其他药物以辅助减停苯二氮䓬,目前尚缺乏确切证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药物之外,可做的还有很多
联合非药物干预时,患者更容易成功减停苯二氮䓬。为帮助患者迎接停药过程中的挑战,医生可以:
▲确认患者的顾虑并加以安抚,表示你会为减停苯二氮䓬给予专业支持,并提供其他可能有用的资源。
▲围绕减停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停药症状进行宣教,而不要让患者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自行摸索。
▲为患者推荐其他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或动机式干预,以发展及强化应对技能;很多患者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些治疗能帮到他们。
▲设法争取患者家人及朋友的帮助,共同支持及鼓励患者完成停药。
尽管一些医生对减停苯二氮䓬的难度心存畏惧,但通过个体化的减停方案,70%-90%的患者可以成功停用此类药物。
关键在于,即便患者已经成功停药,停药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干预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够为其持续带来获益,帮助其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信源:RebeccaA.Payne.KaustubhG.Joshi.Helpingpatientsthroughabenzodiazepinetaper.CurrentPsychiatry.2019March;18(3):9-10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