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八卦 文章内容

「武侠剧」真的搅不动江湖了?

发布时间:2020-10-13 21:20:50来源:剧研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追剧不迷路

文_郭小蝈

近日,一部改编自网文大神丁墨同名小说的剧集《明月曾照江东寒》,凭借反套路设定,「沈浪、朱七七」20年后再同框等话题点,首播上线热度飙升,猫眼数据显示,上线第二日全网热度就冲至榜首,这一次国产武侠剧要重新搅动江湖了么?

短暂的热度飙升之后,与同期在播剧集相比,《明月曾照江东寒》的热度排名大幅下滑。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可能就要掉出榜单了。这一次,国产武侠剧依旧没有搅动江湖,甚至涟漪都可以忽略不计。

武侠剧风光难在

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用在武侠剧发展上再合适不过。

作为中国特有的题材,武侠剧曾经红极一时,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然而近10年,武侠剧市场风光不再,从2010年左右开始,国内影视市场上武侠剧逐渐走向没落。近几年,看腻了大女主、玄幻,武侠题材逐渐开始重回大众视野,但表现实在让人担忧。经典大IP改编频频翻车、中小IP带不动,剧集热度口碑双双滑铁卢更是屡见不鲜。

笔者统计了2018年以来国内上线的武侠剧,发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武侠剧似乎都搅不动如今的江湖了。

从数量上来看,这几年武侠剧整体数量肉眼可见地减少,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新上线的各种武侠剧不过20部左右,平均每年新播出的武侠剧超不过10部,在每年新播剧集将近300部的市场上,武侠剧占比不超过5%,这样的体量很难让观众不忽视。

从单剧自身的分量来看,武侠剧从经典大IP改编到中小体量网文IP改编,和从前相比,原著IP的知名度就下降了好几个段位。千禧年第一个十年,内陆武侠剧风起云涌,《笑傲江湖》《武林外史》《少年张三丰》《风云雄霸天下》《萧十一郎》《倚天屠龙记》(吴启华、苏有朋两个版本)……随便一部都是当年的爆款。那个时候武侠剧基本改编自金古梁温(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大天王」的知名IP,这几年经典大IP改编数量急剧减少,只有2018年的《飘香剑雨》《新笑傲江湖》、2019年的《倚天屠龙记》和2020年的《绝代双骄》,其他武侠剧基本都改编自2000年之后诞生的网文IP,而且中小体量IP占比超过半数。单从原著IP知名度来看,武侠剧IP影响力整体下滑,与上个世纪的经典之作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从质量上来看,早期武侠剧不仅热度杠杠滴,而且大部分是流量口碑双丰收的作品,豆瓣评分破8的作品,也基本集中在2000-2010这十年,此后无论热度如何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也鲜有破8分的热剧,整体均分迈不过及格线,经典IP改编的《新笑傲江湖》口碑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豆瓣评分仅有2.6分。粉丝基础雄厚,流量演员加持的网文大IP也纷纷败北,杨洋、张天爱「武不动乾坤」,吴磊、林允「斗不破苍穹」。虽然《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这两部作品豆瓣评分达到8.2,但前者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后者被冠上「小糊剧」的称号,网友对其好评的点大部分集中在「女主易容」的点上。

总之,从客观表现来看,武侠剧不仅「路漫漫」,而且颇有几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

为何成为市场的弃儿?

从现状来看,短短十年光景,武侠剧似乎就成为了影视市场的「弃儿」。曾经风光无两的武侠剧为何会沦落到这般境地?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时代背景的变化成为武侠剧走向没落的底层原因。「武侠」顾名思义,以「武」为尊,以「侠」为核,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尚武风气高涨,江湖义气风行,无论什么阶层的人士,凭借一身侠肝义胆,就能仗剑天涯。但随着时代发展,在法治建设不断健全的今天,人们对「武侠」也有了全新的解读。尚武可以,但执剑快意恩仇、劫富济贫等做法都是突破法律红线的行为,在追求和平发展的年代,这样的「江湖」并不受大众的欢迎,更多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岁月静好。

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

其次,当下武侠内容的文学基础大不如前。文学作品与影视一直紧密相关,文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整体质感对影视内容创作影响巨大而深远。2000年左右大陆地区的第一阵武侠剧风潮,来的热烈迅猛,这和当时武侠文学的兴盛息息相关。彼时,香港的武侠经典著作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内地,各种武侠小说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心头好。积累了约半个世纪的近代武侠文学作品大爆发,热度如日中天,无论是1920年代的金庸、梁羽生,1930年代的古龙,还是1950年代的温瑞安、黄易,在武侠文学的积累上前浪滚滚、后浪崛起,这些作家不仅新作频出,而且作品含金量高,为影视改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当老一辈武侠作家老去,新一代武侠文学的创作后继乏力,随着经典老IP开发殆尽,新IP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前作相提并论,武侠文学青黄不接,缺失了优质文学作品的支撑,武侠剧也步履维艰。从目前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作品现状来看,武侠作品不仅数量稀少,而且TOP10的排行榜基本被都市、仙侠、玄幻作品包揽,武侠类作品难觅踪影。网文大神们,女性作者撒糖居多,男性作者多沉溺在玄幻的世界里打怪升级。

再次,影视创作者的目的性和用心程度影响着当下武侠剧的品质。在宫斗、戏说等古装类剧集作品受到限制的当下,武侠剧可以说是古装市场上相对安全的垂类。从性价比角度来看,经典武侠作品多次被翻拍,不仅有良好的剧本基础,而且受众基础庞大,改编经典可谓投入小、噱头大,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相对而言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生意。据华策2016年年报显示,当年口碑尚可但没有大爆,全新人出演,被业界认为可能亏本的《射雕》,不仅盈利状况良好,营收高达3.39亿,而且成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三的影视剧。

在武侠剧逐渐走向小成本制作的道路上,武侠剧自身承担的功能也发生了转变。在影视行业武侠剧的艺术属性变得不再重要,更多时候它成了公司和平台捧新人的工具性存在。郭靖宇在谈到新版《绝代双骄》时,就曾表示:“我希望通过这个戏再捧出一些年轻的演员来。”现实也确实如此,无论是经典IP改编还是网文IP改编的武侠剧,主演们都是清一色的年轻新人。

时代大背景的改变,文学基础的薄弱,影视创作者的心态变化,都成为武侠剧式微的重要因素,那么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剧集类型真的没有机会了么?

武侠东山如何再起

武侠剧,还能东山再起么?

能!但很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迎难而上从来都是根植在华夏儿女血液里的精神。虽然近几年武侠剧发展陷入低谷,但这也是武侠剧探索创新的关键时段,现在有多低谷,未来就有可能跳多高。那么,武侠剧究竟做了哪些创新尝试,又有哪些可以抓住的新机会呢?

第一是内容类型的融合。传统武侠剧立足人间,虽然可以飞檐走壁,拥有绝世神功,但都还在物理可解释的范畴内,近年来武侠剧在内容类型上不断拓展融合。既能成为融入玄幻色彩的神话武侠,也能变身结合甜宠爱情的浪漫武侠,还能展现拳拳到肉的功夫大片。

刚刚收官不久的《太古神王》,就将上古玄幻与武侠相结合,打造出了颇具神话色彩的新武侠剧,此前的《斗破苍穹》《蜀山战纪》等剧集同样是将玄幻与武侠结合的新武侠剧集;《月上重火》《慕白首》则成为融合唯美爱情的甜宠武侠偶像剧。可以说在内容类型的融合上,武侠与深受男性受众欢迎的玄幻、颇受女性受众偏爱的甜宠等类型融合,很有可能在影视行业大变革时期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第二是风格调性的创新。如果说以金古梁温为代表的武侠作品是「一本正经」的武林英雄成长之路,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武侠剧的风格创新已经越来越凸显。除了常规操作,越来越多的武侠剧在表现风格上印上了反套路、轻喜、沙雕的标签。正在播出的《明月曾照江东寒》就是反套路武侠的代表,不会武功的男主可以当武林盟主,三脚猫的新手女主也能当上护法,混武林什么时候也这么简单了?《少年江湖物语》走的是高能沙雕路线,光听原著的名称——《论如何错误地套路一个魔教教主》就感觉风格不一般,众多网友表示:“这简直就是一部喜剧”“笑到肚子痛”,作为轻喜风格的武侠剧,在武侠整体低谷的时期豆瓣评分还能达到7.3分,可见轻喜沙雕风武侠剧潜力也不可小觑。

第三是类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塑造。提到武侠剧,可能很多具体桥段我们模糊不清,但一个个极具特色的人物角色会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提起《天龙八部》我们首先会想到乔峰、段誉等人物,提起《天涯明月刀》最先映入脑海的是孤绝一身的傅红雪,中国武侠说到底其实和美式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如出一辙。当前不少新武侠让人印象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塑造不够精彩,能打动人心的最终还是「人」。今年上线的《大侠霍元甲》海报封面英文名直接就是Heroes,这或许是与国际接轨的重新出发。

此外,原有的「武侠」精神也需要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新瓶可以装旧酒,但如果配方不变,当表层噱头新鲜劲一过,那些没能与时俱进的精神内容也必然会被时代无情抛弃。作为精神内容的武侠剧,不是越陈越香的老酒,只有把原本游离在主流价值观边缘的危险内容进行创新改造,才能在当代甚至未来找到安身立命的机会。

结语

武侠剧不可能一直靠「啃老」获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处在低谷的武侠剧也正在努力探索转型,有神话类尝试、有甜宠类融合,有反套路创新、有轻喜沙雕植入,与此同时也有《大侠霍元甲》这类拳拳到肉的现实击打。可能从当前来看这些改变还收效甚微,但任何革新都需要经历阵痛。

武侠东山再起,确实很难,但还有一句俗语叫「风水轮流转」,而机会永远偏爱用心准备的人。

-End-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