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4 14:21:39来源:瑞丽伊人风尚
马拉喀什市区专门有一条街叫YvesSaintLaurent大道,时尚界泰斗级人物Yves的私人花园就坐落于此,里面长满了如大树一样粗壮的仙人掌,让它更显得奇幻神秘。YvesSaintLaurent有多钟爱这里呢?在他身前除了每年会花大量时间来这里度假,或者小住。甚至于在他去世之后,他的骨灰也被带到这个花园里安葬。
当时在马若雷勒花园的小书店里,就是被这本书吸引到
但一直因为,感觉对她的了解不够深,没有动笔。但是这次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至少一点点积攒在电脑里的关于Loulou的图片可以拿出来养一养大家的眼。
Loulou在法国时尚史上绝对算得上一枚独树一帜的ICON。个人感觉,她比耳熟能详的JaneBirkin更多一份女性的力量感。
01
LouloudelaFalaise到底是谁
大众知道她,跟服装设计师YvesSaintLaurent脱不了干系,Loulou与YvesSaintLaurent合作30多年,一直并肩工作,两人也是密不可分的挚友。
他俩的友谊一直持续了30多年,非常可敬可叹。
1966年,YSL推出的戏烟装,几乎颠覆了整个时尚界对于女性美的定义。
其实,早在Loulou遇见Yves之前,吸烟装就已经问世了。但现在每每提到YSL的经典吸烟装,我们总是会跟Loulou联系在一起。好像她才是吸烟装的Muse和最佳代言。
02
一个叫Loulou的女孩
那个总是被学校开除的“坏女孩”
Loulou在法语里有小孩儿、小精灵鬼儿的意思,是一个好感度颇高的法语名字。念出来的发音类似于中文的“璐璐”。就这个名儿就透着一股子女人的娇嗔和女孩的可爱。Lou在克尔特语中有光明的意思,从姓名学的角度上讲通常指“有创造力,乐观,善于交流”的人。嗯,从后面我们所知道的故事和人生剧情来看,这个叫做Loulou的女孩的确是人如其名。
在Loulou的传记里,拍下的一页。这是她对自己母亲的真实评价:我很难评价她的好坏,但是她的确是一位非常特别的母亲。
这位就是Loulou的母亲Maxime,她的一生,也是活得极其尽兴的一生。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独立先锋女性。
1947年,Loulou出生在英国的苏塞克斯。母亲MaximeBirley是爱尔兰人,曾是女设计师ElsaSchiaparell的御用模特,父亲是法国的作家和翻译家,祖父是英国王室的画师,祖母LadyRhodaBirley因三件事闻名英伦:美貌、亲手打理的精致花园、对艺术家的赞助。可见贵族家世和世代沿袭的艺术基因对于Loulou的影响。
通常来说,母亲对于女儿的影响和形塑是很大的,这个规律在Loulou和她的母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先来简单说说Loulou的这位传奇母亲。
母亲Maxime是那个年代最著名的时尚偶像,她是模特、设计师、地下电影演员以及《Vogue》的美食专栏作家和《Interview》的写手。被誉为“同代人中唯一真正时髦的英国女性”。Maxime有着绝好的时尚品位,据说当年母亲是用香水为还是婴儿的小Loulou受洗的,这也许也多少预示着,这位被世界记住的icon与时尚、艺术和美不可分割的一生。
Maxime骑着第一辆Vespa摩托车,摄于1950年。
当然除了时尚基因之外,母亲Maxime对Loulou更深远的影响可能是性格和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在Loulou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的母亲就提出了离婚,原因是三观不合,没有共同语言。要知道,在40-50年代的欧美,经过二战之后,保守风气盛行。相比于20年代,这个时候的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反而退步了很多。社会对于女性的主流价值认定就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甚至于很多女性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成长和成就事业,而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教育背景,从而在婚恋市场上拥有高资质,更好地嫁入豪门。
少女时代的Loulou就已经开始在着装和品位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自由散漫的波希米亚风格绝对是当时“套裙时代”的一股清流。
在这样的社会主流风气下,Loulou的母亲毅然决定离开三观不合的丈夫,并独立抚养女儿。这位Maxime女士在那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女性独立的典范了,虽然她的也稍微活得有点太潇洒肆意了,比如拥有一个又一个的请人,感情生活五彩缤纷,以至于法国法院认为她不适合当一名母亲。Maxime为了不将女儿委托给别人抚养,便将Loulou送到了苏塞克斯的寄宿学校。
这样的母亲虽然让Loulou的童年在动荡中度过,但是也给女儿树立了独立、自由的榜样——生而为人,必须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受制于丈夫、家庭、社会舆论。
所以在学校的Loulou,就成为了那个绝不循规蹈矩的坏女孩。刚入学不久,性格顽皮的Loulou因为把蜥蜴塞到同学的鞋子里,被学校开除。母亲Maxime不得不把Loulou送到了瑞士的格施塔德。但这一次Loulou在房间了偷藏了学校禁养的圣伯纳德狗,又学校开除了。于是Maxime只好将Loulou带到了纽约,Loulou也因为妈妈认识了艺术家AndyWarhol。不出意外Loulou在纽约又被学校开除了,从这时起Loulou便不再读书,开始担任杂志模特,从此进入了时尚艺术圈。
少女时代的Loulou就已经开始在着装和品位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自由散漫的波希米亚风格绝对是当时“套裙时代”的一股清流。
03
和母亲一样的婚姻状况“21岁我就离婚了,我想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事。”
据说母亲的婚姻状况以及婚恋观,挑男人的眼光都会非常神奇地影响,甚至复制到女儿身上。这一点,在Loulou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Loulou自由的个性也完全体现在了她的感情生活中。18岁的她就嫁给了爱尔兰贵族,虽然结婚之前母亲曾劝说过:结婚后,你的大部分时间将与仆人待在家里。
Loulou和第一任丈夫在婚礼上。
意料之中,三年后Loulou就离婚了。离婚时,她将所有的珠宝都还给了前夫。Loulou曾说:“21岁我就离婚了,我想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事。”虽然婚姻生活没有圆满,但她从没后悔过。
1977年Loulou再婚,她的好友Yves亲自主持并设计了整场婚礼,包括婚纱的设计。Yves就像一位家人将Loulou带到了她的丈夫身边。
Loulou和第二任丈夫在婚礼上,她身着的婚纱由Yves亲自设计。
04
和YvesSaintLaurent的一世缘分"我不喜欢黑色,
因为我不想看到你痛苦”
早在少女时代,因为母亲的影响,Loulou在纽约的社交场已颇有名气,她那种自由不羁的波西米亚人风格,让当时美国版《Vogue》主编戴安娜·弗里兰,让她成为了时尚摄影家理查·阿维顿和伊文·佩恩的模特。
模特时期的Loulou
但因为她的个性天生随性、古怪,崇尚自由,杂志上那些单一无聊的拍照pose没多久就让她厌烦,几年后她便辞职回到了伦敦。
在伦敦重获自由的Loulou
回到伦敦之后,她开始在杂志《QUEEN》担任时装编辑,1968年,她遇到了一生的挚友YvesSaintLaurent。那时她21岁,他32岁。
那个时候的Loulou和Yves
Loulou之后形容俩人的初见,她说:“Yves是英国卡纳比大街最浪漫的人”。而Yves也如出一辙地评价了Loulou:“见到她的第一眼,便确定她就是我心中,一直祈求的soulmate”
对于两人的默契,Loulou这样生动的形容:“无论在哪里,我们马上合得来,因为他有那种非常无聊的幽默感,我们会一起咯咯地笑。”
俩人在一起的画面太和谐了。
于是,Loulou随Yves搬到了巴黎,成为了他事业的左膀右臂,开启了长达30年的合作。Yves视她为灵感muse,设计了很多成衣。Loulou全身心为YSL工作,直到卸任了YSL的工作之后,她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创立了自己的独立品牌。
工作中的Loulou和Yves
众所周知,Yves设计的吸烟装震惊了整个时尚界,也正是开启了女性的裤装时代。在此之前,女性穿着裤装的look还仅仅出现在MarleneDietrich女扮男装的电影中。Yves将女性本该拥有的平等权利归还给了女性,而这种优雅随性又同时拥有力量感,拥有自己的爱好,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女性形象,也恰是Loulou在Yves眼中的形象。
Loulou身上有种硬朗有型的女性力量感
当时,在YSL工作时,Loulou对工作是绝对的认真负责。不管头一天的派对几点结束,第二天9点,Loulou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工作室。
Loulou的敬业和认真改变了工作室其他同事对她的质疑。
二人是工作搭档、是挚友知己,用灵魂伴侣在形容二人的关系可能也不为过。
除了工作上默契合作之外,Yves和Loulou最令人羡慕和暖心的就是他们彼此陪伴,支持的情谊。Yves说“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Loulou只要在我身边,听见她的笑声,看见她充满活力的样子,我就感觉好多了”。
在Yves的晚年,因为身体虚弱而情绪低落,所以在设计中用了很多黑色的部分。Loulou看到了劝慰Yves:“你痛苦时才会穿黑色,我不喜欢黑色,我不想看到你痛苦。”
2008年,Yves因为脑癌病逝于巴黎,Loulou在葬礼上泣不成声,近乎晕厥。3年后,Loulou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Loulou和Yves的男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
写在最后
对于像Loulou这样的时代icon,后人总会善巧地总结出N条时尚法则,穿衣法则供人学习,但是模仿的那些“皮毛”终究让人觉得没有力量和根基。像Loulou所创造的“Offhandchic”的风格标签,也绝非简简单单,照猫画虎的“混搭”和“不费力时尚”可以一言概之。
晚年在自家花园打理花花草草的Loulou,穿上最简单质朴的衣裳,依然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她活出了女人在每个年龄但最恰如其分的美好。
我们中国人总说:相由心生。其实说到底,支撑我们所有风格,样貌的都在心。
对于女性建立自己穿搭风格,这件事,多看几部好电影,多读些有趣的书,多逛些博物馆和美术馆,哪怕多去乡野郊外放防空,撒撒欢儿,都比盯着手机刷时尚博主们千篇一律的穿搭推荐来得有营养,有意义。
最后,祝你相由心生,活出自己最闪亮独特的样子。
铁铁周
资深媒体人,lifestylehunter&creatives。乐于发现并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有趣有爱的人和事,也乐于探索人和事背后更宽广玄妙空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