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热门 文章内容

煮酒丨从艳丽舞娘到“谍战女王”

发布时间:2020-10-15 12:19:59来源:央视网

1917年10月15日,清晨5点30分,巴黎圣拉萨尔监狱。

两名修女来到玛塔·哈丽的牢房,告诉她时间已到。她起身披上黑丝礼服,脚穿红舞鞋,戴上宽檐斗篷和羊皮手套,挺胸、缓步走向郊外的刑场。

这位一战中的“谍战女王”,将迎接生命中最后的“演出”。这一次,不再是欢呼雀跃的观众,而是荷枪实弹的刽子手。

立正!举枪、开火、“砰、砰、砰”,12颗子弹呼啸而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

1911年夏天,一辆俄罗斯列车疾驰在波兰的绿野中,向柏林驶去。头等舱中,俄罗斯外交邮递员(机密送信人)露奥普·梅里科夫正沐浴着夏天山林间沁人心脾的微风。

“好好看,这包厢号,是不是我的?”突然传来一名贵妇的声音,用嚣张且傲慢的语气,在列车员面前颐指气使。她是刚从经停站波恩上车的。

“对不起,没有多余的位子。”列车员没有被贵妇震慑住。

“难道让我站着?我需要一个说法。”贵妇并不罢休。

“下站下车。”列车员开始粗暴起来,贵妇便号啕大哭。梅里科夫看不下去了,决心解救这位贵妇。

梅里科夫身材高大,走上去挡在面前。他瞥见,贵妇约摸30岁左右,衣着华丽,6英尺身高,褐色双眸,琥珀色皮肤,目光带着娇媚与慵懒,融合了东方的神秘风韵和白种女人傲人的身材,楚楚动人。

“先生,你太无理了”,梅里科夫扭头,“女士,要不去我的车厢坐坐。”

“您真是大救星,叫我富恩·林登伯爵夫人吧。”她唇角露出勾人的笑,优雅地将印着家族徽章的名片递到梅里科夫手中,“请您务必在柏林小驻,来我家中作客。到时候我先生会表达谢意。”两人一路聊,并在车厢共进晚餐。这幕英雄救美,在贵妇预料之中,没预料到的是,竟然如此顺利。

柏林站台,梅里科夫与夫人惜别。看着她渐远的曼妙背影,梅里科夫的激素不安分起来。他不甘心,因为夫人盛情邀请了他,他也不必害怕什么,毕竟有伯爵在家,不会发生什么。要不多留一晚?这不耽误传递要件。

他向夫人约会了。

“咚、咚……”开门的正是夫人,她比初见更加妩媚,一袭薄纱长裙开衩到腰,从腰际隐约的股沟线,到高跟鞋尖处,臀腿玲珑尽现,说道:“伯爵出远门了。”

梅里科夫有点紧张,想着想着,已经跟随夫人走进了客厅。眼前,灯光朦胧,餐桌上已放好葡萄酒、伏特加……晚餐十分丰盛。

梅里科夫美酒一杯杯下肚。夫人与管家用眼神交流了一下,管家立刻明白,频繁地加酒。期间,夫人试探性地从桌底把手慢慢地伸进了梅里科夫的外套,摸到他腰部,隐约有一“硬物”。

半个小时后,梅里科夫被放倒。等候已久的专家们即刻行动,以职业化的眼光和速度搜查。先检查随身公文包,然而,只是一些杂物。接着,他们把目标锁定那个“硬物”——皮带上的暗袋,暗袋上挂有一把精巧的小锁,小心翼翼打开后,取出里面的秘密文件。而后,送到地下室给拍照人员。几分钟之后,文件又被完整地放回了暗袋中。现场恢复如初。

整个情报窃取过程,一气呵成。

其实,这位伯爵夫人正是玛塔·哈丽。这样的间谍活动,是她的日常。

地狱到天堂

从伯爵夫人到玛塔·哈丽,都不是真名,她的真名叫: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

故事要从她的经历说起。

她1876年出生于荷兰,父亲是荷兰农场主,母亲是印尼爪哇人。天生的混血基因,让她贴着性感的标签。然而,好景不长。她童年突然遭遇不幸,父亲生意破产,父母离异,15岁时母亲去世,不久后又被中学校长强暴。

身陷绝境的玛嘉蕾莎,嫁给了大自己22岁的丈夫,一名海军军官。婚后,丈夫带她来到了印尼。但玛嘉蕾莎更加不幸,频繁遭家暴,儿女被毒死,为丈夫借钱在军营里出卖自己的肉体。遭遇多重打击后,她开始沉迷于印度“湿婆舞”放逐自我。

1904年,玛嘉蕾莎来到巴黎闯荡。这座奢华的天堂,即将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为了生计,她跳起了脱衣舞,并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字——玛塔·哈丽,意味着“黎明之眼”。中西合璧的气质,多年“湿婆舞”功底,加之珠宝胸罩、露脐上衣、华丽宝石的束腰外衣包装,她给自己的新人设,更暴露、更神秘、更具东方特质,她也彻底走进了堕落的地狱。

玛塔·哈丽表演东方舞蹈。来源:视觉中国,电影《魔女玛塔》

王公大臣,纷纷拜倒在这位“爪哇公主”石榴裙下,玛塔·哈丽迅速走红。在那个以猎取最美艳情妇为傲的圈子里,巴黎上流男人们,都为她花钱,讨她的欢心,成为她的死忠粉。

《巴黎人报》如此评价道:“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不可思议和无与伦比的美貌,是造物主最完美的作品。”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间谍机构发现玛塔·哈丽的巨大价值,用2万法郎诱她下水。奢华生活需要钱,这让玛塔·哈丽与德国迅速成交。

玛塔·哈丽很快展现出了过人天赋,就像游弋于深海中的美人鱼,混迹于各大交际圈。她荷兰中立国国籍的身份,也让各国军官放心。她源源不断地为德国送去一些“大新闻”,每一份情报足以震惊欧洲。

“代表作”

一战期间,英国秘密研制“19型”坦克的消息被德国间谍组织获知,坦克设计图藏在联军法国统战部高级军官摩尔根家的保险箱中。德国方面密电玛塔·哈丽去截获此图。

俘获高级军官,对于玛塔·哈丽来说早已轻车熟路。她继续出入高级社交场合,喝酒跳舞,像一只黑色蜘蛛,编织着美人丝,等待摩尔根坠网,然后缠住他。

很快,一场酒会,摩尔根来了。玛塔·哈丽不失时机地用烈焰红唇接近摩尔根,表达仰慕,摩尔根也对她着迷许久,毫无抗拒地陷入了温柔之乡。有几次,玛塔·哈丽试探口风,但摩尔根嘴咬得很紧。

那只有深入虎穴,到摩尔根家中偷了。于是,玛塔·哈丽提出同居,摩尔根爽快答应。

玛塔·哈丽再次准备好葡萄美酒夜光杯,等待摩尔根归来,一顿酣饮之后,摩尔根昏昏睡去,直打呼噜。显然,酒中放了安眠药。玛塔·哈丽趁机来到书房,拉上窗帘,四处翻找,却毫无踪迹。

观察片刻后,一副油画吸引了玛塔·哈丽。果然,保险箱就藏在画后的墙壁中。她飞速上手拨转密码锁盘,多次尝试后保险箱却始终打不开。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上级的提示,没有摩尔根的线索,她手已麻木,呆呆坐下,一团急火涌上心窝。摩尔根依旧鼾声如雷。

突然,女仆起床打扫卫生的动静传来,天快亮了。

声响越来越近。玛塔·哈丽屏住呼吸,迅速过一遍与摩尔根交往的种种对话和动作,愈发对这个守口如瓶、老奸巨猾的军官恨得牙痒痒。

“我老了,记性是越来越差。”玛塔·哈丽脑海中闪过摩尔根的一声抱怨。

既然记不住,密码会不会记在什么地方?玛塔·哈丽似乎找到了突破方向。

玛塔·哈丽窃取情报中。来源:视觉中国,电影《魔女玛塔》

她抬头一看,只见墙上的挂钟有些怪异,几小时过去了,指针竟然没转动。再一想,她问过摩尔根,为什么不把钟修一下。摩尔根说没有修好,但当时的眼神,好像有点不自然。而且,钟表就在那副油画,即保险箱的对面。而且,印象中这次指针停留的位置跟此前一样。

直觉告诉她,密码就在这里。她仔细观察指针:九点三十五分十五秒。

“对,这就是密码!”

她欣喜不已,决定最后一试。但她又沮丧地停了下来,9-35-15,合起来只有五位数啊,心凉了半截。难道是09-35-15?

试了,不对。

她再次猜想,9点就是21点,是“213515”?她飞快拨动号码盘,紧张地期待着奇迹。

“咔!”保险箱开了,里面是一个文件袋。这就是她想要的东西——“19型”坦克的资料。事不宜迟,她用微型照相机拍好后,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此时,摩尔根还没有醒来,女仆尚未开房门。

正是这几张照片,为德军赢得了时间。当这款坦克出现在战场上时,德军早已严阵以待,反倒让洋洋自得的英军乱了阵脚。

“213515”成了世界谍战史上的一个传奇。然而,高光时刻,危险也悄然而至。

借刀杀人

时光荏苒,玛塔·哈丽年近40岁了,她时刻担心年老色衰那一天的到来。

当时,一战进入相持阶段,玛塔·哈丽预感英法协约国将取得胜利,她开始有意识地向协约国靠拢。

最终,法国人给了玛塔·哈丽机会。其实,法国老早就盯上了她间谍的身份,但没有有力证据,而且她的影响力和朋友圈太大,不好轻易下手。

一次,他们秘密带走了玛塔·哈丽,说:“给你一个洗脱嫌疑的机会。我们任命你为法国特务机关的正式人员,前提是去比利时将我们已打入敌军内部的30名间谍所收集到的重要情报给传回巴黎,因为那边的反间异常严。”

双方一拍即合,玛塔·哈丽玩起了“双重间谍”。

然而,两张大网在同时收紧。

玛塔·哈丽前脚答应了法国,后脚就将法国间谍名单尽数交给了德国间谍机构。德国特工们立刻分头行动,对30人进行暗杀计划。然而,纵使他们动作如何迅速,但名单上的人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原来法国方面早就猜到玛塔·哈丽的心思,虚构了30人的信息,来一个“将计就计”。

德国也不是吃素的,觉察到玛塔·哈丽的异常。当时,德国驻马德里的军队向柏林发送了一封密电,被法国情报机构截获并破译,信息显示:代号“H21”的德国间谍采集到大量法国情报,通知“H21”速回巴黎,并支付1.5万法郎费用。

当玛塔·哈丽回到巴黎的寓所,即被逮捕,被押往圣拉萨尔监狱。“H21”正是她的代号。而德国在这封电报中采用了此前已经被法国破解的编码方式,德国来了个“借刀杀人”。

走向刑场的途中,玛塔·哈丽依然面露微笑着,还向士兵抛去飞吻。因为有人对她承诺:“这只是一个流程罢了,不要担心。枪是空弹。‘枪决’后,有人会将你的‘尸体’送出去,放心。”

“砰、砰、砰”……随着子弹脱壳的清脆响声,射进她的胸膛,骄傲的玛塔·哈丽明白了一切,黑色的身躯缓缓倒去。正像玛塔·哈丽不断换装那样,将男性官员玩弄于股掌之间,法德间谍机构也像丢弃一件衣服,抛弃了玛塔·哈丽。

“起初,我只是喜欢富恩·林登伯爵夫人的身份和它给我带来的生活,我并不热衷做一名间谍。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这条路上可以游刃有余地走下去,这份工作很适合我。”玛塔·哈丽在狱中如此写道。

【参考资料】

1.《世界怪奇实话》[日]牧逸马

2.纪录片《最风流女间谍:索菲亚·波特卡与玛塔·哈莉》

3.电影《MataHari,agentH21》(1964)

4.电影《魔女玛塔》(1931)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

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

将央视网设为星标

好新闻不错过

编辑:吴明泽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央视网《煮酒》栏目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