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5 21:20:11来源:康复吧
论哪个科室最没有地位,康复科肯定首当其冲。老百姓不理解,难道医院也不重视吗?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陈世益教授指出“有些人做了手术,畸形矫正了、病痛去除了,但最后结果是关节僵掉、肌肉萎缩了,其实这个时候康复就显得很重要!”
从专家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康复科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但为何会被众多医护和患者忽视了呢?
看看以下的对话可见一斑~
亲戚
听说你在医院工作,哪个科?
医生
康复医学科
亲戚
呃。。。。。哪是干啥的?
医生
呃。。。。这就很尴尬了,主要是治疗中风以后或者颈肩腰腿痛、骨骼关节损伤术后等等
亲戚
哦。。。哦。。。是按摩的吧
医生
。。。。。。
(画面请自觉脑补)
家属
医生,我家人中风了,现在偏瘫,需要做康复吗?
医生
当然了,做康复有利于他功能的恢复。
家属
那能康复好吗?
医生
有的病人康复以后能够基本正常,有的还会留下一些症状,要视情况而定。
家属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们能恢复正常不?
医生
根据您家人的病情,肯定恢复不到以前了,但是我们应该尽力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
家属
你说半天不还是没啥意义吗。。。。。
医生
。。。。。。
(我还能说什么。。。。。。)
其实,康复一词早已广泛应用,人们自然而然地在康复医学与原来所理解的康复之间画上等号。对康复医学认识的盲区,不仅是普通民众,还包括许多从医人员,这不得不说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大缺憾。
来来来,先给不懂康复的人扫扫盲~~
康复疗效怎么样,康复=痊愈吗?
话题
“
“祝您早日康复”,这句话相信大家经常挂在口边。康复在许多人心目中就是指疾病痊愈了、完全恢复了、病好了,但其实,康复不仅是痊愈。患病后没有完全恢复,遗留不同程度残疾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医疗来改善功能,这也是康复。
“
正解:康复的标准定义,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医疗、教育、工程和社会等手段),采用团队工作模式,通过改善、代偿、替代的路径,对有功能障碍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消除或改善他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大康复概念的核心内容。
脑卒中或骨折后康复是必须的嘛?
话题
“
有人说:康复不康复都一样,有钱了就做,没钱也别花那冤枉钱了。
“
答案是:对于脑卒中或骨折术后患者来说,康复是必须的,而且是有益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假如康复不及时,会留下很多后期问题,比如关节的磨损加快,异常模式以及心理问题等等。对病人来说,做不做康复,预后大不一样。
康复治疗=锻炼身体?
话题
“
有人说“康复治疗就是教人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完全没有技术可言。”
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自己操练就行,不需要技术,更不愿意花钱。
“
正解:康复训练属于医学范畴,而不等于体育锻炼。康复的服务对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常人,随时都会出现病情变化,不能按照体育训练来对待他们。由没有医学知识的人训练病人,可能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此外,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格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更要掌握人体运动学、生物力学、运动障碍学、言语疗法等专业治疗技术。正规有效的康复训练应该在康复医师、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康复越早越好吗?
话题
“
有人说:康复得等到病情稳定以后再开始,太早开始会加重病情。“不要说普通患者,就连医务人员的康复意识也很差!”,目前部分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只看重对疾病的治疗情况,而不关注将来病人能否顺利回归社会。
“
正解:康复治疗,应该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尽快帮助患者重获功能,重返日常生活。
脑卒中早期康复很重要,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研究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已被写入指南。属于1级推荐,A级证据。
骨折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则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骨折愈合,避免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后遗症,才有可能更好地恢复功能。
还有的像脊髓损伤,由于它是一种具有严重致残性的创伤,许多病人认为这下只能卧床一辈子了,早早给自己下了命运的诅咒,因而忽略了早期康复,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使脊髓损伤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事实上,许多早期脊髓损伤者如果能进行正确康复治疗,就能恢复生活自理,轻松生活。
“欧美已经把康复治疗介入到抢救中,从治疗一开始就制定康复疗程了,因为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多长时间可以结束?
话题
“
有人说:康复最佳时间就是3个月,有人说康复最多1年。
“
答案是:只要给予正确的动态评估、主线治疗、24小时管理,家属和患者不抛弃、不放弃,坚定正确康复治疗,持之以恒,就能在回归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自我。不要给患者设定具体时间,因为如果既定时间没有完成或实现,很容易打击患者康复信心。
康复治疗=残疾人的专属治疗?
话题
“
康复对象除了残疾人,还包括慢性病人、老年病人。按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公布的残疾人数应该不会少于两个亿,这些人的残疾除了肢体和智力的残疾以外,也包括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偏瘫、截瘫、认知障碍等功能障碍。
“
正解:康复医学的目的不是治愈患者,而是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所以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是各临床科室经过一般医学治疗后仍然有生活自理障碍或就业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的各种功能障碍者。
这里的残疾定义,是广义的残疾。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残疾人的一个最新定义是,残疾人是内因和外因相互消极的方面,如果没有任何帮助,没有任何好的帮助大家康复的环境,我们有可能就是残疾。举个例子,高度近视是一种功能障碍,是残疾。但是佩戴眼镜可以纠正屈光不正,从而消除障碍,这就是把近视的消极问题通过环境改变而改变积极因素,从而消除了残疾问题。2012年5月英国BBC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一个截瘫的残疾人靠下肢机器人走完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全程,她是否还是残疾人呢?
康复锻炼对许多疾病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具有发展为某种疾病潜能的亚健康人群通过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组织对各种不良应激的适应性,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积极的有氧训练有利于降低血脂、控制血压、改善情绪,从而提高体质,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延缓发展。
康复治疗费用贵吗?
话题
“
正解:国内数据表明,一个脑血管病人1个月住院康复医疗的费用,远低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1个月的费用,而且1年内合并症的发生高于欧美,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理的康复治疗。
那么,要提高康复科在医院中的地位,该如何发展这个科室呢?
1
为康复科开辟通道
充分认识康复科建设及发展的必要性,做好相关规划;要成功发展康复医学科,必须把握“后发优势”,高起点规划,实现“弯道超越”,“以智能升级推动中国康复走向现代化”,这是最根本、最快捷的发展之路。
霍尔斯智库中也曾提到,要站在医院整体发展的高度,整合各种资源,为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创造出“绿色通道”。
2
设置科学管理办法
目前,部分市、县的二级医院由于资金短缺、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原因,康复科仍然只是“一份计划”,或为了完成硬性指标而建立的“空架子”,在理疗科的基础上,购入一些康复器材就算成立了康复科。结果流于形式,而非重视其实质。这样做非但没有为患者做上实事,反而造成医疗、康复资源的浪费。
因此科室主任需做好带头作用,强化内部质量监控,提升医护人员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一个做实事的科室,从而让患者感受到因政策给他们带来的福利,这样康复科的满意度也能得到提高。
3
与其他科室联合发展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了移动康复团队治疗模式,与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老年医学科、内分泌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密切配合,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发展。
4
加强医养融合
我国康复部分还未进入医保系统,老百姓需要自付的费用还很高。目前首要任务大力培育康复人才,规范康复科管理,完善康复科设备,还可以将医养融合摄入进去,从而推动康复科与养老服务齐头并进。
因部分医院的康复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要想加速推动康复科的发展,还需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成功者的经验,这个任务艰巨且任重道远。
来源于网络,仅为交流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