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4 23:21:25来源:曲玮玮
最近连续几天“打工人”的梗一直徘徊在热搜上,各种打工人语录源源不断,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早安,打工人!”
“打工累吗?累,但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
还有类似于过安检检测仪一直响,因为检测出钢铁般的意志;
改编北岛的诗:零件跟零件碰到一起,都是打工人梦碎的声音。
更有狠心的打工仔,不但自己打工,还准备将家里的猫送去按摩店帮人踩背。
众生平等,猫和我都要沐浴在劳动者的光辉里。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上面这些语录,就说明你该升级网速了。
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发类似的段子,平时大家之间的问候也变成了:
早安,打工人。
相关的表情包迅速走红,没几个库存,你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斗图。
感觉我们这届年轻人很会苦中作乐,上班这件无奈事,最终也变成了一个梗。
“早安,打工人“的段子之所以这么火,在于它折射了一种普遍心理。
就是年轻人每天都在说服自己去上班。
我有个朋友小丁,之前在上海某知名媒体号当主编。
去年她毅然辞去月薪3万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远程写手。
原因是上班太累,压力太大。
她在公司有个玩得不错的同事,但两人私下从不约逛街吃饭。
因为“在非工作时间看到同事的脸,就会联想到自己是个打工仔的悲惨事实,并且有种工作日也在打工的不爽。”
她们俩的革命友谊,建立在茶水间的闲聊,以及带薪上厕所。
当然,还有一个每日必备的神秘仪式。
大约在下午3点,两人会隔着工位交换一下眼神,了然于心,拿上打火机去大厦一楼抽烟。
一根,两根,三根……时间在这时才显得稍微缓慢了一点。
一楼抽烟区,有无数个跟她们一样的人,静静倚在栏杆上点火抽烟。
他们吐出的好像不是烟雾,而是他们自己,在那一刻漂浮在阳台上空,静静俯视自己疲惫的肉身。
那种被工作折磨的感觉,每个社畜都感同身受。
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像一辆超负荷的车,慢慢的,慢慢的上坡。
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翻车,会在哪一刻停下来,甚至是在哪个时候着火,砰然爆炸。
一个朋友琦琦,压力大到去报了冥想班。
老师告诉她,感到焦虑的时候,“想像你自己是一部正在急速下坠的电梯,不断下坠,整个身体,整个灵魂……”
琦琦告诉我,最初这招还很管用,她一和办公室的顽固同事在工作上有分歧,就赶紧闭目联想电梯。
她不善交际,对同事没有多余的妄想,只希望各司其职。
但总能遇见几个死对头,话不投机,彼此仇视。
最后电梯冥想完全失效,她感觉自己被同事气到时心梗时,更像是一簇烟火,啾的一声被点燃,离地一千米,然后炸裂成无数碎片。
看到有网友说,其实我并不是不喜欢工作,工作很简单,我烦的是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遇上有默契和责任心的同事,是种运气,如果不幸遇到喜欢推卸责任、自我主义、无法沟通的伙伴,你的工作量起码会×10。
那种累,当然不是有具体工作的累,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深深的无力感。
就好像你一个人扯着嗓子唱京剧,对方听了半宿说,哦,你刚刚在表演二人转是吧?
和老板沟通,和同事撕逼,跟甲方battle,占据我们99%的工作内容。
今年有个现象,是我身边很多同行业的人都跑去考公考编了。
他们都曾经立志要改变这个行业,要创造出最有意思的东西。
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你能清楚的感受到那种关于理想的热情。
冒着泡泡的新鲜想法,如同在谈话中丢入了一片泡腾片,咕噜咕噜的往外窜。
但是后来,少则一个月,多则一两年,所有人都变得死气沉沉。
谈话的内容围绕着kpi,付费,用户,压力。他们都被这些现实的因子给捆绑了。
而最终他们也发现,戴着镣铐跳舞的人当然也有,但毕竟是极少数。
多数人的大脑戴上镣铐后,就只有屈服的份儿,甲方说要五彩斑斓的黑,没问题,尽量满足。
甲方要看出轨艳遇恶婆婆的大冲突剧本,那就不管什么编剧的自我修养了,写,能拿到尾款才是正事儿。
最后被折磨得头发所剩无几,于是赶紧在彻底变成秃顶前考进体制,以求得到庇护。
豆瓣有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说服自己上班的理由。
有人是为了带薪摸鱼,到公司完成工作,就开始倒腾自己的淘宝店,兼职。
有人说因为公司管饭,在这个肉价窜天的时代,2块钱能吃到两荤两素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人说因为自己不自律,上班对她来说就是规律生活。
有人说因为想要有期待,辞职在家的时候,想约朋友,朋友都在工作,每天都很闲,假期也失去意义。
反而是下班后,周五能拥有双倍快乐,因为上班,节假日才拥有了存在感。
还有人赚钱去养自己的梦想,在格子间暂时栖息,为了心里某个地方的热爱,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当然,对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生活本身。
衣食住行,房贷,育儿,看病,享乐,哪一样都需要钱。
我们一生中,与工作相处的时间,可能超过与父母、妻子、儿女相处的总和。
把每个小时拆分变卖,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在社会这架巨大的机器中默默坚守,直到生锈,退休。
除了钱,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守护自己内心的秩序感。
大家都是普通人,不上班会信息闭塞,没有同事一起吹牛摸鱼约饭吐槽。
宅在家以为能做很多事,往往是一觉睡到大中午,毫无产出,空虚度日。
我见过一个从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岗位上退休下来的长辈,不再工作后,他以极快速度衰老。
平时西装笔挺,夹着一个皮包很有精神,不到一个月,便闷闷不乐,不愿出门,头发花白了也懒得再去染发。
直到后来家人为他重新寻了一份悠闲工作,他这才又开始关注起头顶的白发。
认识一个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朋友。
他原本打定主意,银行卡余额到了某个数字便不再工作。
但真到了这一天,他却不知所措了。喝香槟庆祝后,第二天仍旧匆忙起床出门,车开到半路,赫然想起自己不是已经安排好所有事务了吗?
游山玩水半个月后,他闲不住了,再次回到公司,在自己的办公室辛勤工作。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企业家,还要继续拼命工作的原因。
无论有钱与否,众生都在自己的宿命里挣扎。
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不想上班,最后可能会找出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那位做了一年自由职业者的朋友小丁,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回到了职场。
她告诉我,没办法,经过这一年多,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一份工作。
没有工作的日子,她放纵了一两个月,去酒吧尽情喝酒。
来了好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睡到自然醒,在工作日随意去吃大餐。
一个周不出一次门,宅在家里撸猫,打游戏,吃全家桶。
但这些满足之后,是更深的空虚。
最糟糕的是,她发觉自己在慢慢滑向一个深渊。
每天睡到11点起床,晚上打游戏刷视频,不知不觉间就熬夜到两三点。
这种状态持续了大半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充满罪恶感,立志明天要早起。
然而第二天,还是故态复萌。
她在不工作的一年多里,体重增加了25斤。
不工作,毁掉了她的秩序感。
无数打工人,相遇在北上广八点钟的地铁,相遇在拥挤的早班公交,相遇在深夜互联网的电波里,相遇在整晚加班的噩梦中。
然后又迅速散开,各自奔波。
慷慨的城市昼夜灯火通明,照亮多少人的梦境。
我们从来没有力气去改变些什么,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态度。
从野心勃勃到波澜不惊,从暴躁到平静,最后可以愉快的自嘲:
“晚安,每个深夜归来的打工人。”
留言跟我说说:
不考虑现实因素,
你最想做什么工作呢?
我将挑选两位用心留言的曲奇
送出BOTANIS植物学家洗发水哦~
快来跟我来聊聊吧!
封面/《这个不可以报销》
插图/《爱我的间谍》《治愈者》网络
文/玮玮编辑部
点个在看,晚安,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