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女人一发狠,哪有什么“气抖冷”

发布时间:2020-10-24 08:21:34来源:南风窗

作者|杜兰心、曾诚心

“假靳东”骗阿姨的新闻已经被写烂了。

关注此事的声音里充满震惊、同情、猎奇,尽管那些尽力表现出同情的声音往往以“61岁阿姨被骗”为标题,强调年龄与性别,将受害者置于施害者之前,显得她们愚蠢、脆弱,老是制造一些大新闻。

好在这次上热搜的是“假靳东”,而不是媒体始终不愿意把“61岁”与她的主体性剥离开的那位女士,明星效应赢过了性别议题,不知道算不算好事。

客观来说,黄女士被骗也是“幸福地”被骗,她花钱购买一些错觉,那些错觉让她以为自己被关注、被爱,对方还是拥有完美形象的“靳东”。

只是这种错觉的保质期太短,让她一下子又不得不直面已经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残酷现实。

花钱购买体验,这事咱都做过,孰高孰低,孰贵孰贱,不好讲。

只是女性似乎格外热衷情感体验:追星要喊“妈妈爱你”,必须要和一个遥远的陌生人建立最深刻的情感联结。

看剧要看玛丽苏,女性的个人实现必须依靠一个无所不能的完美男性,这位男性还经常被塑造成脾气不好不爱理人的霸道总裁,被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和动作包装起来,这种人往往还能收获真爱,从女一到女N号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编剧凭一己之力成功实现世界第八大奇迹。

哪怕是女性主义成为市场热点后,许多所谓“搞事业”的女性爽剧本质上也是职场上的玛丽苏,美国人拍的新剧EmilyinParis里,女主和客户谈男性凝视没谈出个所以然,倒是职场晋升全靠男性上司的好感加持,不失为一种第三人称的“凡尔赛文学”。

如果说假靳东事件里真的有什么让人唏嘘的地方,那便是黄女士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她在做出一种市场选择,她是真心实意地相信有一个靳东在爱她。

追星脱粉,即时止损,但她没有这种退路,她从一开始就在楚门的世界里,没人警告过她梦也有醒来的一天。

真实世界

社会文化与市场,一对好朋友。社会分工、性别标签、职场门槛、晋升渠道,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对女性的全方位压制,这种压制又反过来规训着女性,她们必须符合某种范式,才能避免麻烦。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中指出,在家庭这个马克思主义所忽视的领域,女性的再生产劳动和家庭内劳动长期得不到认可,就连现代经济学理论中,也一直没有承认这些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劳动被称为无偿劳动、免费劳动。

父权制的闭环是这样的:首先贬低家庭劳动的价值,无论这种劳动是由哪种性别角色承担,而成功的定义只有两个:钱和权

其次在社会分工方面固化性别的二元对立,钱和权由男性负责,女性被分配到不被承认价值的家庭领域,于是这个世界上成功的大多数是男性,女性隐匿在家庭内。

这种逻辑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个“首先”:家庭劳动肯定是具有价值的,否定这一点的后果就是,即使现代社会里人们所认可的成功者大多数是男性,当一个男性选择回家带孩子时,他也会被歧视。

问题就出在“回家带孩子是没用的表现,有钱用权才是成功”的价值错位。

与之相似的错位很多,几乎无一例外地落到了女性身上。

孩子由妈妈来带,几乎不用商量;家务事平常多做一些,这很正常;已婚未育,找工作得多走些弯路;是美女最好,但太聪明也不行,容易显得刻薄。

早年间在微博发个自拍,还有可能被留几手老师打个分,阅卷老师似的,以为自己有评判的权力;口红最好买斩男色,一种邀请别人来观看的“致命诱惑”,商品通常有这样的属性,现在女性的嘴唇拿走了这个角色。

根据《2019女性、职业与幸福感报告》,女性因职场中所受的歧视(如性别、年龄等)而遭到晋升阻碍的人数比例为12.6%,而男性比例为5.7%,女性比男性高出一倍多。

身体原因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之一。月经、生育等生理现象,看起来会影响女性的工作效率,有一些体力活,也被声称不适用于女性。

但张飞不能穿针,没有人就因此觉得他不行。

制度设计是为了实现生活的最优解,生理差异直接导致社会分工的不平等,这不是个体的问题,也不是性别的问题,这是社会结构的问题,生活的最优解,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

或许女性没那么擅长搬砖(更何况参与建设雷神山医院的女工人同样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但对于她们擅长的领域,其价值必须得到认可,物质上的回报也必须更加公平。

问题太多,三季《吐槽大会》可能都讲不完。

不舒服吗?肯定有,但说出来又成了矫情,“女的就是戏多”。

当然有说得好的,克服了种种情感上的不适甩出了漂亮的逻辑,但脆弱的父权社会又很容易被这种聪明刺痛,比如储殷老师怒拍58秒短视频,还没等到回应可能内心就已经在为自己起立鼓掌了。

男的要比女的聪明,这可不能变啊。

表达的价值

其实更真实的情况是,大家都是打工人。

平常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母职、家务等多重标签与任务让女性身上的压力又重了一层,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表达与倾吐的机会,遑论发声可能面临的恶意与不解。

乖乖做到社会教她们做的那些事,不去争辩,这样还能省些力气。

表达的通道被堵住,现实中的压力便转移到精神层面来,更何况个体对抗结构的那种无力,女性或许真的有些受够了。

市场的反应比储殷老师快一些。假靳东、女频文、深夜鸡汤,等等,都是看到了女性深埋起来的被倾听、被理解的诉求,可惜的是他们志不在一种真正的解放,而在于指向财富密码的甜蜜诱哄。

市场培养起一批听话的消费者,她们深信自己的人生必须由某个男性、某段感情才能拯救,这种环境不改变,假靳东们下次还能骗到人。就像一块糖果味的胶布,甜的,同时也封住了嘴。

也有比较好的形式,比如各大社交平台上的“树洞”,就成了女性倾诉苦衷、互相交流的聚集地,里面的信息量时常大得惊人,女性职场与家庭生活里“隐秘的角落”,通过这种形式才偶见一点光亮。

一些文化作品也试图去触碰问题的核心,《82年生的金智英》广泛唤起东亚女性的共鸣,HannahGadsby把单口喜剧说成了一场彻底的女性主义宣言,她的幽默与睿智,当真是用血与泪浇灌出来的。

近日,喜马拉雅和一条联合发布的短片《孤独的时候有我在》,也把女性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带到了大众眼前。

母胎solo的单身焦虑、胖女孩的身材焦虑、新手妈妈的产后抑郁、创业女性的职场焦虑……这些问题在公共讨论中还未拥有足够高的可见度,用影视作品展现出来,是一个起点。

为了进一步方便女性交流、助力女性成长,喜马拉雅还推出了“超级情感节”活动。

10月21日至27日,伊能静、杨天真、杨笠、王思文、赵川、叶文、夜听、许川、周小鹏、成真、苏芩等明星、情感导师会在喜马拉雅以直播等形式发起女性话题探讨,分享女性成长经验。

作家棉棉、诗人余秀华、树懒心理联合创始人王丫米、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生夏贤、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播客“日谈公园”联合创始人冯广健等社会各界人士也都纷纷加入活动,持续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的陪伴与解忧,为广大女性打造一场精神嘉年华。

女性天生是强大的感知者,这也是她们在情感上的优势,很可爱,不羞耻。从感知到表达的距离,就让交流与懂得去弥补,而变化开始产生的起点,需要我们作为共同体一起去创造。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杜兰心、曾诚心

编辑|胡万程

统筹|杨园园

排版|何一口、庚南星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