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复兴路上,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0-10-30 08:22:08来源:朝文社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问答

音频

荐文

视频

辟谣

转自青春山东Id:sdgqt2014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7332,阅读时间:约19分钟

在网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吐槽——“我爱国,国爱我吗?”“我爱国,但不等于爱‘朝廷’”。“我爱国,但我只爱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爱国,不等于爱党,不等于爱社会主义”。微博上一位青年网友曾经在私信中留言表达过类似的困惑:“明明感觉不对味,但又不知道怎么反驳他们”。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信息化的今天,在各种思潮激荡中,面对以上诘问和疑惑,需要我们做出饱含历史、文化积淀,又富有现代性的沉思和回答——

在今天,我们怎么爱国?在当代,什么才是最鲜活、最真实的爱国主义?

一、我爱国,国爱我吗?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是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爱国,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是每个人的本分,是质朴的情感,是思想与行动的基础,它是心灵的皈依,是精神的自觉,从来就不是对价的交易。

对于什么是爱国,什么是爱国主义,当下网友中多是从情感出发的一些感性的认识,习惯性地把“爱国”与“主义”连在一起。实际上,爱国是质朴的情感,是思与行的基础,爱国主义是对爱国情感的提高和升华,它既包括情感,又包括思想和行为,由这三个基本方面构成。其中,情感是基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思想是灵魂,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行为是体现,是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真正的爱国者,一定是做到爱国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遵循。

否则,就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只喊爱国口号而缺乏理性的思维、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行动,就会陷入“口惠而实不至”,甚至会陷入一种“深刻的浅薄”。

“我爱国,国爱我吗”的荒谬“病穴”就在于此。网上爱“酸”这句话的,往往是一些思想消沉、行为消极,被公知忽悠坏了的年轻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破“你爱国,国爱你吗”的“神逻辑”,并且可以告诉他这句话还是美国肯尼迪总统说过的,绝对高大上。

肯尼迪说:“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二、我爱国,但不等于爱“朝廷”

这句话背后的真实意思无非是“我爱国,但不爱这个政权”罢了。

在网上,一说爱国,一说爱国主义,就有人“酸”这句话:“我爱国,但不等于爱‘朝廷’”。其背后的真实意思就是“我爱国,但不爱这个政权。”

首先,从当代语境看这句话,显然是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的。

当代中国不是封建王朝的中国,而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身子已经进入21世纪,脑子还残留在封建帝制时代,摇头晃脑做出一副“遗世独立”的样子。

没有政权,也就没有国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认为:“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美国政治人类学家弗里德给国家的定义是“”超越血缘关系的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权”。我国学者王希恩从民族学的角度提出国家起源于民族聚合的过程。民族聚合过程中带来了由民族碰撞激发起来的社会震荡,也创造了平息这种震荡的工具,即国家。

在当下中国,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爱国,但往往总想否定共和国历史的必然性、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爱国不爱政权”的谬误就在于此。更有些人总幻想“改旗易帜”、“推墙沉船”,甚至做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颠覆国家政权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其次,是谁使中国人民恢复了民族自尊心?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正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入侵的殖民地奴性文化,造就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普遍麻木、没有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造就了崇洋媚外的文化心态。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并以世界大家庭平等的一员,以充满自尊自爱自强的新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小平有句话说得特别给力、提气。他说:“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

因此,当代中国的爱国者,必须具有民族自豪感,必须尊重中国人民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岳飞算不算民族英雄?

否定岳飞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案例,其问题在于时空错乱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其危害在于否定“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今天中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谐为底子,谴责岳飞是破坏汉金(满族)民族团结、阻挡中华民族融合的“乱臣贼子”。这在网上很是有过一番热炒,其讨论的结果,反而是一些商业网站、一些公知和历史发明家的“为什么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言论占据了搜索引擎的显著位置。

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在网上大行其道,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历史学者、理论专家就理论谈理论,理论阵地多在研究刊物上、在象牙塔里,离开网络化而谈大众化、时代化就会是一句空话。“只画虎不拆骨头”,缺乏“从事件中来,到理论中去”、“从理论中来,到网民中去”的双向良性传播机制急需建立。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多民族融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用今天民族融合发展的现实“反推”,来否定古代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这才是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是:“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地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我们谈爱国主义,不能不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源头,认识古代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不能不从从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中寻找源头。

我国爱国主义话语的历史语境,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之初。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距今3000年的西周初期。在1963年出土的一件周武王时期的文物上,就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中或”就是“中央之邦”,它既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是一个文化的体现。相同的文化概念还有“华夏”,“华”和“夏”最基本的涵义都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人或族成为“华”,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你看,我们现在将的文化自信,其实就藏在我们祖先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中。

而或,就是最早的国。易中天在《国家》中进行过一个通俗的文化阐释。國、或、域,在甲骨文中是同一个字。或,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戈”。一个氏族或部落,一旦定居,有了自己的地盘,就会弄个栅栏和城桓,再挖条沟,派兵看守。这就是“或”。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规格就会越变越高。于是或旁加土,就成了“域”;或外加口,就成了“國”。

从汉字密码中,我们也能找到“保家卫国”的思想体现。

从远古到两汉,是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确立,以及爱国主义传统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一个由氏族爱到民族爱和祖国爱的过程。

经过秦汉两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主体已经基本形成,开始了以汉族为主,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渗透、融合的漫漫历史征程。

秦汉之后,中国古代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始把忠君和爱国联系在一起,其忠君思想,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的终结。

古代爱国主义“爱国忠君”合一的主流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有积极意义。

对内,忠于自己的皇帝,忠于自己的王朝,这是爱国;对外,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这也是爱国。

因此,我们今天看民族英雄,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屈原“离骚天问”的上下求索、投江死谏,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经历历史的检验和认同,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从蒙括、李广、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等,他们抗击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即使朝代更替,他们的行为都不容抹杀,这是保家卫国,是民族英雄,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行为。

从魏晋到清初,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发展,一直沿着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道路演变。争取中华民族的团结、融合和国家的统一,并巩固这种融合和统一,是近两千年爱国主义发展的主题。

回顾古代爱国主义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清晰认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关于爱国主义,《辞海》中将之全面定义为“历史地形成的热爱和忠诚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对待祖国的一种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带有阶级的局限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积极意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相结合。”

四、“我爱国,但我只爱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抛洒热血的献身精神。

在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子孙中,爱国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丰富内容。对祖国山川泥土乡情风俗的依恋和系念,对祖国历史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珍爱,对祖国遭受欺凌的沉痛和敌忾,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责任,凡此种种,都是很深厚的感情。

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应该很好地研究这种情感,努力去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引导它的积极发展。回避历史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对传统文化包括糟粕的全盘吸收,也会使得更多人误入历史复古和文化复古的泥潭。

爱国没有“过去时”,不是只爱什么、不爱什么的单选题。

1984年,30岁,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写下《知之深爱之切》,是一篇“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讴歌祖国和第二故乡正定的好文章,其体现的爱国情、报国志,相信会给青年网友以很深的启迪。在这里,就相关段落摘录如下——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里,我想向我的青年朋友们谈谈我的第二故乡——正定。”

“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情感必须以深刻的认识作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抛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最忠诚的爱国者。”

振兴中华最终还要落实到她的每一寸土地。正定振兴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正定青年的肩上。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了一个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正定青年又加上一句‘振兴正定,青年当先’。”

五、爱国,不等于爱党,不等于爱社会主义吗?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的爱国主义传统——忠君爱国,伴随着一次次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屡屡失败,更多的人开始从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角度考虑如何挽救民族危机。

严复曾经洞若观火地指出封建帝制的病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依兆为之臣妾,其形也,此一家之兴,其亡也,其一家之亡。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天下计也。”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全部兵力只有18811人,仅用十天就攻陷了北京城。大清朝的子民被八国联军雇佣运给养。通风报信告知哪里封堵设防,为围攻皇宫的联军架梯子。

网上有一幅令当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照片:联军部队从广渠门下水口鱼贯而入,一个个顺着土坡往上爬时,两侧一群群留辫子的中国民众袖手旁观。

麻木、空前的麻木。因此,孙中山先生说:“四万万民众,一盘散沙”。

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做过多种实验: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近代工业技术的洋务运动早已证明救不了中国;期望清朝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又失败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救世反抗也救不了中国。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并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境遇,虽然惨遭失败,但毕竟带来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间的脉络清晰可见。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的历史发展。这是历史必经的阶梯。

五四运动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可贵的是注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的时代主题——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使得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辛亥革命十年后、五四运动两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后来的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告诉我们什么?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视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

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几个条件:

一是需要一个能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

二是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

三是这个党应该有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先进分子组成。

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把祖国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谁就能得到人民内心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成为这样的政党。

这两大历史任务,都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

无论是毛泽东主席的“唤起工农千千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还是《论持久战》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唤起民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就成为这个政党的重要路线。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到1949年,中国才真正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独立自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受任何列强摆布的现代意义的国家。

从1949年起步,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又开启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二大历史任务。期间,有艰辛的探索、有过挫折和失误,但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和努力,始终坚定不移。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爱国主义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因为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在朝鲜战场打赢了美军;因为有爱国主义,我们取得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因为爱国主义,我们凝聚起海内外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心力。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背景的新型爱国主义,既不是对抗世界文明的民粹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也不是淡化意识形态界限的实用主义,而是继承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和长期革命传统,立足国家主体部分实现社会主义的事实,放眼各种文明共存交融的未来,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因而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

随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渐行渐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因而“中国梦”就理所当然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时代主题。

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就聚焦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上,其目的,就是“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他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

是的,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我们的民族有多重精神支柱。一切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向往美好、向往成就、向往创造,向往贡献的积极的人生追求,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爱国主义则是凝聚和支撑全民族最广泛基础和共识的精神支柱。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背景的新型爱国主义,既不是对抗世界文明的民粹主义或狭隘民族主义,也不是淡化意识形态界限的实用主义,而是继承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和长期革命传统,立足国家主体部分实现社会主义的事实,放眼各种文明共存交融的未来,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因而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是紧密结合到一起的,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也是密不可分的,是命运共同体。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就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倡导确定下来。没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会实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这也为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更具时代精神的现代性元素。

从新中国到“中国梦”,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就体现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上。在这个核心的统领下,当代爱国主义才最鲜活、最真实,个人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充分、更丰富。

作者:朱德泉(山东省十二届政协委员,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兼网络代表人士分会会长)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