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科技 文章内容

“云”,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

发布时间:2020-11-11 20:20:40来源:南风窗

作者|南风窗记者何欣

如今,疫情让线上化、云上生活逐渐成为常态,云计算、AI等新技术又以一种新姿态融入大众日常工作和生活。

事实上,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作为背后功臣,互联网科技巨头围绕云计算市场争夺战早已打响。如今,随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来袭,云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竞争与机遇同在的后疫情时代,巨头们围绕云市场竞争逻辑又是什么?背后有何深意?

01

优势挡不住趋势

云计算进入大众视野,来自亚马逊的创造。在大家都以为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时,它却凭着AWS通过提供云服务,自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营收连续23个季度持续增长。今年Q3,来自AWS的营收高达116亿美元,成为亚马逊名副其实的现金流。

在中国市场,云计算也是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

数据可以说话。信通院报告显示,过去三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从691.6亿飙升到1334.5亿元,翻了2倍,且在2019年,公有云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显然,这是趋势的力量,背后既是国内经济转型、寻找新动能的必然趋势,也是云市场发展演变的结果。

当下,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各行业都在谋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来提高行业发展效率,政企市场成为云业务的新战场。

换个角度,在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激发政企客户的云业务需求也不失为新的消费动能。

事实上,受疫情冲击,企业上云特别是对敏感数据上云的意愿在增强,意味着,政企客户的云业务需求已被激发。

中国是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当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具体到制造业大省广东,如何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

完备的制造业产业背后是庞大的制造业企业群体,无疑,这些企业的安全上云是制造业升级的基础和关键,云计算的重要性和趋势再次凸显。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愿意将财务、销售等至少一项敏感数据上公有云,未来随着云安全的深入推进,这种需求将在更大范围释放。

过去十年,我国公有云的消费主体是成本敏感的小微企业,以及游戏、电商和视频等互联网用户,2016年开始,这部分用户增长开始趋缓。

未来云市场将聚焦在政企用户,这已经是行业共识,因为放眼全球,超过80%的IT支出来自大中型政企用户市场,事实上,国际上,微软等行业巨头的诞生,正是抓住了大中型政企上云的机遇。

如今,属于国内云市场的新机遇已经来临。当下,政府已经将数据纳入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对数据存储、计算的需求直线上升,也驱动着数据处理和运营相关的AI、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进入应用高峰。

据IDC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今年上半年达到84亿美元,首次超出美国市场的1/10,占到亚太市场的40%,IDC预测,2019-2024年,数据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6%,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量将给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优势挡不住趋势,尽管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有着先发优势,但是在新一轮政企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面前,所有玩家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当然包括后发制人的华为云。

值得一提的是,政企客户市场中,因行业不同,对智能化升级的需求不同,如金融行业,风险安全是底线;制造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首要诉求。

如何精准识别各类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数字化需求,考验各大玩家差异化能力。

02

智能化升级正当时

2017年,华为云进入市场,迅速成长为行业明星。据2020年4月底发布的Gartner报告,2019年华为云中国市场排名第三,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全球增速最快。

华为云迅速攻占市场的同时,其技术实力也不断获得各方认可,自入局云市场以来,华为连续三年在IDCMarketScape中国大数据管理平台厂商评估报告中保持领先,如,2020年,华为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两大维度上保持领先。

市场对华为的认知,大多是ICT行业的硬件商,在云计算领域,华为何以在短时间内突围?答案其实是显性的。

首先是华为的ToB基因。华为过往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众多政企客户,更重要的是,深耕B端市场30多年,他们形成了系统化服务B端客户的成熟经验,无论是内部组织架构和还是文化都是为B端客户而生,入局云计算市场,就是把华为30多年积累的各种能力,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同时,将各行业的商业诉求与技术应用结合,让企业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华为的另一大优势,也是云市场未来竞争中的必备技能。

其次是华为持续的创新造就的护城河。相比中国云市场的各大玩家,多为软件或在硬件方面的单向冠军,而华为云拥有全栈技术,这是华为硬件和软件技术优势整合后的结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本领。

何谓全栈技术?华为云CTO张宇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全栈就是从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开始,到芯片、硬件、软件、软件IaaS层、PaaS层等各个层面,华为云都全了,这是全栈。”这意味着,华为不仅将云、边、端的各个云服务环节打通,并且已经构筑起兼容并蓄的云生态,形成独特的护城河。

具体来看,华为云的全栈技术能提供基于擎天架构的1个云基础设施底座,3个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4个面向行业场景化的联接触点,使能千行百业,为政企客户提供智能升级的优质数字基础设施。

以制造业升级为例,华为云提供通过AI使能、应用使能、数据使能三大技术使能服务,将先进技术与生产业务主流程的融合协同,帮助传统工业快速推进制造高质量发展。

如,华为云帮助华新不锈钢构建AI模型,帮助合金配料工程师优化决策,找到最优合金配料比例。实践显示,AI模型合金成分预测准确率可达95%以上,生产每吨不锈钢可降低成本100元,每年节省成本2000万元。

焦化行业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另一个重要产业。配煤是焦化过程的关键,决定了焦炭的品质、价格和成本。华为云助力河南鑫磊,构建智能配煤模型。经测算,这套系统可以节约炼焦成本15元/吨,每年可为鑫磊节约2700万。放大到整个中国的焦化行业看,我们假设每吨节约10块钱,也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每年60亿元的成本节约。

在今天的高交会上,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指出,AI将进入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要素导向,和资金密集投入的投资导向发展阶段,正处在以新技术驱动的创新导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制造业会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会极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竞争,充分使用AI技术改进生产过程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目前,华为云已在全球23个区域布局,上线210多个云服务,在10多个行业成功交付了600多个AI项目。同时也汇聚了18000多个生态伙伴和150多万开发者,联合创新,共同推动各产业的智能升级。

03

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伴随着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正在重塑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在企业数字化升级过程,实际上是云计算通过完成对数据的整合、分析、计算,让数据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过程。

在这期间,无论是数据的存储,还是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安全是底线。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政企用户加速上云,云上的系统和数据资产也在快速集聚,云安全管理就变得十分迫切。一时间,公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等各类云形态也逐渐丰富。

赛迪预计,到2021年国内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115.7亿元,2019-2021年均增长率为45.2%,大幅高于国际水平(22.8%)。

无独有偶,梳理华为云过去三年战略的调整,从成立之初用“三不”(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原则确定服务边界,到2018年提出的“普惠AI,让AI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再到今年5月,提倡的“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践行技术普惠、确保云安全的意图明显。

用郑叶来的话来说,便是:“华为云通过技术创新,践行技术普惠,打造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使能千行百业,消除数字的鸿沟,让每个人感受到技术的温度。”

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意味着华为甘愿做培育行业、企业数字化升级能力的土壤,让华为成为一家平台型云上公司,为政企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值得信赖的云服务。

城市汇聚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各个场景,也是华为云作为平台型公司赋能的主阵地。郑叶来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以云为底座、AI为核心、在线化的方式来建设,向下实现资源的垂直整合,向上面向不同行业提供服务和能力,避免形成一个个孤岛、重复建设。

2020上半年中国前五大公有laaS+PaaS厂商市场份额占比

鹏城智能体是华为与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典范。聚焦“优政、惠民、兴业”建设智慧应用,取得了卓越成果。在优政方面,华为帮助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打通了42个委办局业务系统,100多类数据,构建了全市1+10+N一体化指挥体系。在惠民方面,华为云和深圳交警合作,利用知识计算等解决方案,将城市拥堵指数降低8%;和深圳机场合作,基于大数据和AI实现机位资源调优,让每年260万旅客不再需要坐摆渡车。在兴业方面,基于华为云的秒办秒批业务,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人才引进等领域220个事项“秒批”。

如今,随着国内云市场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的转变,信通院预计2020-2023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平均增速为29.51%。到2023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754.2亿元,其中公有云和私有云分别为2307.4亿和1446.8亿元,公有云的主导地位将在这一阶段夯实。

与此同时,市场马太效应也日益凸显,2020上半年,中国前五大公有云排名依次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AWS,五家总体市场份额达到76.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7%。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疫情时代,留给他们的将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修筑或加深各自的护城墙,显然,如今的华为云底气更足了。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何欣

统筹|蒙洁华

排版|乔八斤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