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打破沉默,我们每个人都是偏见的受害者

发布时间:2020-11-16 22:22:36来源:新周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你有没有想过,属于你的位置,随时都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偏见夺走?

11月12日,某商场的一张女装尺码建议表,将女性的尺码进行“S(瘦)、M(美)、L(烂)、XL(稀烂)、XXL(稀巴烂)”等不同的区分,还标注“仅限18-35岁女生”,一时间引起舆论声讨:“这是什么偏见,难道超过150斤或35岁的人,就不配在女装中拥有一个位置了吗?”

以如此低俗的方式划分消费者,经营者到底是哪里学来的偏见?

随后,该商场在官方微博上致歉,并在第一时间撤下相关宣传物料,称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但舆论的怒火,并未迅速平息——很显然,我们所不满的,远不止这一张女性尺码建议表。像这样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而那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位置,也被各种偏见贴上了“你不配”的标签,一个个离我们而去。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偏见,要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被打破的偏见,与更多的刻板印象

如果要为“打破偏见”选出一个代名词,那么刚刚结束总决赛的《说唱新世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豆瓣评分9.2分的《说唱新世代》,彻底颠覆了观众对说唱的固有认知:原来说唱不只可以有diss、脏话、大金链,还可以有正能量、人文化的个性表达,更可贵的是,这种全新的说唱风格并不是凤毛麟角,不知不觉中,它在说唱界已经占据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

《说唱新世代》的好评度,是由“打破偏见”的勇气撑起来的。

而这些勇于打破偏见的新世代,在节目中,也不断反思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偏见,让大众重新把目光聚焦到这些群体身上:

选手于贞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创作的《她和她和她》,探讨了大龄女性被催婚、女性就业遭受性别歧视等种种偏见,并鼓励她们勇敢打破这一刻板印象;而选手Doggie叨叨的《RealLife》,直接致敬了那些本该在大学有一席之位、却被人暗箱操作顶替学位,失去自己位置的考生们。

最受尊敬的人,永远是最敢于说真话的那个人。

节目能获得观众的强烈共鸣,恰恰是因为歌曲中所反映的偏见与不公,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你试着回忆一下,在中学时期,是不是出现过语数英老师占用体育课、文理科性别极不均衡的现象?事实上,这正是偏见导致的后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就在实验中发现,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持有性别偏见,而体育课、音乐课也往往会被默认为“不重要”甚至“没必要开设”的课程,被其他老师占用。

在校园中饱受偏见的群体,毕业后步入职场,也依旧难逃处处暗含偏见的潜规则。豆瓣9.4的职场剧《半泽直树2》就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剧中的职场新人总是备受排挤、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而年纪大的老职员兢兢业业,却也不受重用,本该属于他们的位置,都被上司夺走了,“下属的功劳被上司占为己有,上司的过错却是下属的责任”。

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公司体系当中的偏见无处不在。

早在2015年,新周刊就在《当代中国的18种性别偏见》一文中,探讨了社会上常见的性别偏见,如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生学理科、女生学文科等等,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女性在职场上的话语权与位置,依旧有待提升: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从事中高层职位的女性仅占25%左右,在职场、政治、教育等领域所占的位置甚少;而BOSS直聘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资为6497元,仅为男性的78.3%,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时有发生。

性别偏见、年龄偏见、地域偏见……无数的小偏见,构成了一个充满了刻板印象的社会,而那些本该属于你我的位置,也在偏见的洪流中被席卷一空。

时至今日,女性在家庭、职场中的位置仍然受到偏见的影响。

那些年,我们被偏见夺走的位置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的理论,他认为人们的观念是由过往的经历与所见所闻形成的,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会受到固有观念的限制,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久而久之,这种固有观念就容易演变成偏见,而这种偏见,往往会对周遭人群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甚至演变成明目张胆的歧视——

10月23日,武汉市一家菜市场在《入驻须知》中,要求入驻菜市场的女商贩,年龄不得超过45岁,男商贩不得超过50岁,被网友质疑:高龄商贩,在菜市场中本来就占有相当大比例的位置,这种年龄限制,于情于理都是一种对高龄人士的偏见,“什么时候,卖菜也要吃青春饭了”?

这样的偏见,令人啼笑皆非。但如果我们只是一笑而过,却不采取行动,不去为这些饱受偏见的群体发声,相信类似的事件还会不断重演,属于这些群体的位置也会逐渐消失。

明目张胆的年龄偏见,已经蔓延到了稀松平常的市场摊位上。

基于这一反思,11月14日及15日,皮阿诺在广州街头,发起了#还我位置#的举牌倡议活动,号召社会大众勇于向偏见说不,让每个人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还大众一个文明公平、没有偏见的和谐社会。

老人也有工作谋生的需要,大龄不应该成为被拒绝的理由。

在#还我位置#的举牌倡议活动中,不少文案都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每一句勇敢的发声,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例子,向偏见抽了一记漂亮的耳光:

“我学历不高,就只配打酱油?”

2020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者会有歧视行为,主要表现为应聘机会不均等、招聘录用标准不平等(如只招985、仅限男性、本地户口优先等等);就业待遇也常常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学历不高,就只配打酱油吗?2020年11月播出的《令人心动的offer2》中,二本院校出身的丁辉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有着“律师界红圈所”之称的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实习offer,证明学历无法局限一个人的能力;

学历歧视,夺走了无数非知名院校毕业生应有的位置。

“我胖,就拒我offer?”

2019年,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首次签下大码模特,提出“自我爱护、自我接受和倡导个性”的价值观;曾经“以瘦为美”的时尚杂志,开始打破过去单一的审美传统,发掘大码女孩身上的闪光点——不管是大码还是小码身材,你都能在时尚秀场、杂志封面、健身代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皮阿诺以举牌的方式,来提醒社会重视潜藏已久的各种偏见。

面对偏见,我们到底应该保持沉默,还是站出来说不,把自己的位置拿回来?

每个人几乎都有遭遇偏见的时刻,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敢于发声、敢于说不?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曾经说过:“他们迫害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发声了。”

诚如这段名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偏见的受害者,为他人发声,也是为自己发声。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偏见,也许我们无法将人们心中的偏见逐一根除,但站出来对偏见说不,是我们反击偏见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

大家还记得那位想去书店看书,却被保安以“穿着迷彩裤,像是旁边工地的民工”为由拦住,不让进去的市民吗?这就是偏见夺走人们位置的后果——而皮阿诺的举牌活动,正是对在这种偏见进行抗争——不管是学生、农民工还是流浪汉,都有资格在书店中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只有消除偏见,才有办法将人文关怀真正渗透进读者的内心。

#还我位置#活动的背后,正是皮阿诺所倡导的价值观:只有勇敢站出来,对偏见说不,我们才能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还我位置:向偏见SayNo

由偏见形成的错位人生,就像被摆错了位置的物品,被夺走了原有的位置,也失去了本该焕发的光彩。

作为一个高端定制家居品牌,其“收纳橱柜”一直秉承着“万物皆有其位”的理念:每个物品都有他的位置,每个物品都不应该受到冷落对待。为此,皮阿诺在定制家居行业中,提出9大收纳标准,便利快捷、安全放心、小空间大利用3大核心价值,打造超级收纳橱柜,确保“万物皆可收纳”,真正实现了没有一个被浪费的空间、没有一件被冷落的物品、没有一次被随意的安放。

万物皆可收纳,收之无限,取之有序,万物归位——人亦如此,皮阿诺同样认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位置,每个人都不应该因偏见受到冷待,失去原本应该拥有的位置。

学历歧视、身材歧视、性别歧视、资历歧视……每个人都曾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他人的冷眼相待,面对这些偏见,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却也因此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诚然,偏见是一种不合理的霸凌,但无休止的沉默,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伤害——只有每个人都勇敢行动,主动发声,我们才有打破偏见、顺利归位的可能。

基于这一洞察,皮阿诺与新周刊携手,在此发起#还我位置向偏见SayNo#文明倡议,希望我们能一起向社会勇敢发声,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每个人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作者|Blair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