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8 13:20:09来源:实用小百科
受访专家:姜辉,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及人类精子库主任
很多人以为勃起功能障碍(ED)只是男人“那方面”问题,最多影响夫妻生活,却不知道,ED其实是男性健康的晴雨表,ED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了其他问题。同时与其他慢性病相互影响,所以对待ED,要把它当成慢性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共防共治,才是正确的思路。
勃起功能是男人健康的晴雨表
“勃起功能是男性健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姜辉教授指出,一方面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健康风向标。男性阴茎遍布小血管,类似于人身体大河中的小河流,会更早地提示身体整体的健康状况。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研究显示,ED出现以后,平均3-5年会有一个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为阴茎海绵体的血管直径较小,而冠状动脉的血管较粗。同样一个斑块,出现在冠状动脉时,不易被发现,但是,如果出现在阴茎的血管,就会产生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心血管风险。阴茎若发生血管堵塞50%以上则会引发ED,此时可能伴随全身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堵塞,增加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临床上遇到过,有患者因为受勃起功能障碍就医,探寻病因时,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姜辉教授说,这样因在男科就诊查出糖尿病、高血压的人不在少数。相关数据统计显示,12%的糖尿病病人和8%高血压病人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是ED,ED的发生比心血管疾病发生提前3-5年。因此,有时候男性生殖健康不单纯是功能的问题,可能是血管、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发出的预警信号。
另一方面是男性健康的晴雨表,原因在于勃起功能障碍不仅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许多慢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超重等)和共同发病机制(内皮功能障碍),而且ED患者并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更高。
数据显示,有64%的勃起功能障碍男性合并一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者分别高达52%、64%和75%,而在吸烟者中则有43%的人患有勃起功能障碍。
同时,2017年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男性在慢性病中性生殖健康相关疾病,如男性不孕症、前列腺癌、睾丸癌等占到慢性病的一定比例。因此,勃起功能障碍尽早筛查、诊断和治疗,可挽救合并慢病患者的生命。”
ED与多种慢病相互影响
ED不仅是慢性病的一种,而且与男性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相互影响。
美国有一项针对4800万男性真实世界的观察研究,该研究基于美国保险索赔数据库总人数为48004379的大数据信息。研究表明,年龄及勃起功能障碍(ED)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都有一定关系。
该研究历时6年研究观察发现,在美国的真实世界数据中,ED的诊断率为6%,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在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34.79%达到高峰,60岁以后转为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抑郁症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呈这一变化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与ED的诊断密切相关。与非ED男性相比,ED男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的可能性更高。其中,心血管疾病约为18%,糖尿病约为24%,抑郁发生率约为11%,以往研究报道三种疾病的发生率分别约为13%、20%和11%。
“该研究结果提示,ED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并且可以预测这些合并疾病。同时ED与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共病条件并不仅限于老年人群。”姜辉教授说,“因此,在ED诊疗过程中,应考虑多方面系统性疾病的情况,检测合并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等这些严重疾病潜在的可能性,即使年龄低至30岁的ED患者亦如此。”
ED不仅影响男性“性福”指数,同时也影响了职场男性们的工作能力。根据一项涉及全球多个国家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ED人群因病工作能力受损百分比为23.6%,接近非ED人群的2.5倍,与非ED的男性相比,ED患者具有更高的缺勤率、更高的因病工作能力受损率、更高的总工作生产力受损和更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把ED当成慢病共防共治
姜辉教授介绍,很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类似的提示:ED本身不仅是慢性病,而且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早期信号,也会与其他慢性病相关影响。治疗ED,不仅仅为了解决“那方面”的问题。
对于ED,目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口服药物、负压式辅助装置、经尿道内给药以及海绵体内药物注射、假体植入手术治疗等。不过临床指南首选的还是药物治疗。
“临床中我们采用PED5进行治疗干预。其具有便利的口服给药途径、满意的治疗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已经被证实是治疗ED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姜辉教授表示,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尽早启用PDE5i抑制剂,如西地那非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合并血管风险因素患者的勃起功能和内皮功能,同时可达到最佳的心血管疾病预后,降低首发心梗患者死亡风险33%、心梗患者全因死亡风险40%等总体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和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31%等,并改善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医疗成本。
“临床中更为有趣的发现是,性行为频率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显著相关。具体而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性行为频率下降而上升,每周性行为在2-3次以上的男性有较低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因此,规律治疗兼顾对慢病的有效控制和最强化的改善勃起功能,才能实现患者利益的最优化。”姜辉教授介绍。
那么,怎样进行规律治疗呢?患者可依据慢病治疗需求、性活跃程度和个体及伴侣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PED5抑制剂,且同时要遵循“按需规律治疗”或“长期治疗”的原则。
“同时ED和心血管、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姜辉教授表示,ED与其他慢性病是共防共治,包括改变不健康饮食、禁止烟草使用、减少有害饮酒、加强身体活动等。
相关阅读:治ED药物有了口崩片
在今年的第三届进博会上,万艾可口崩片亮相进博会,被称为是“最浪漫的展品”。
1998年,PDE5抑制剂(万艾可)诞生,2000年在中国上市,成为治疗ED的经典药物。作为目前中国市场上与薄膜衣片生物等效的唯一的原研PDE5抑制剂,万艾可口崩片在舌头上放置数秒即可崩解,最快12分钟起效,在改善ED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性生活品质。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及人类精子库主任姜辉教授介绍到:“从片剂发展到口崩片,更加的多元化,浪漫化,更能增加大众对于药物的接受度。口崩片的上市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治疗ED的一线药物,更为ED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方便的治疗新体验,有利于增加ED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改善ED患者和伴侣的生活质量,提高男性的自信心,带来更多维度获益。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上市也为男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可帮助到更多的ED患者提高疾病意识,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沟通与人际关系
长按关注,谢谢转发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