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汽车 文章内容

多家电池企业频繁出海,中国开始教欧洲造电池?|汽车预言家

发布时间:2020-11-27 20:21:13来源:汽车预言家

作者|李响

●●●

近期,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投资欧洲建厂的消息不断。最新消息显示,长城汽车子公司蜂巢能源(Svolt)决定在德国投资最高20亿欧元(约合24.7亿美元)打造欧洲制造基地。这是继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之后,第三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式进军欧洲腹地,参与动力电池全球市场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似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集中在11月。11月2日,科达利宣布拟在匈牙利投资3000万欧元建设电池工厂;11月8日,远景AESC计划在桑德兰新建超级电池工厂;11月18日,欧美报道蜂巢能源投资20亿欧元打造制造基地。

为什么中国电池企业频繁出海?为什么选址以德国为中心?欧盟、欧盟企业看中了中国电池哪些特点?是否已经进入中国电池引领全球的阶段?

1

欧洲电池存在庞大的GWh缺口

目前,蜂巢能源是第三家宣布在德国组装能源密集型电池的中国电池制造商。此前,尽管德国国内的用电价格较高,宁德时代还是在德国埃尔福特(Erfurt)和法拉兹(Farasis)建立了工厂。

有业内人士认为,吸引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的直接原因,是其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德国机动车管理局KBA的数据,10月德国乘用车市场共售出274303辆,同比下跌3.6%,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在10月已增加至17.5%。截至目前,欧盟十国新能源车注册量相较去年已经实现翻倍增长,相比传统燃油车,增速更是优于227%。

随着欧盟对新能源车购买、使用提供补贴,以德国为例,对新能源汽车补贴为最高6000欧元+3000欧元,约7.36万元人民币,无购置税补贴,增值税也由19%降低至16%,对新能源车型形成重大利好。机构预测,未来10年,欧洲电动车复合增速将达28%,动力电池需求复合增速将达34%。

在此背后,欧盟新能源车配套电池供应的缺口越来越大。11月25日,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表示:“到2025年,欧盟可以生产足够的电池,为其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而不需要再依赖进口电池。”根据目前欧洲动力电池工厂的建设以及产能情况,到2025年将满足至少60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

不过,进入2020年后,奥迪e-tron因电池供应问题暂时停产,捷豹路虎I-PACE因电池供应暂停生产,奔驰EQC因电池供应减少产量……

可以发现,欧盟本土电池产量以及企业配套外部供应商供应量远不及此。2020年,根据规划,蜂巢能源德国电池工厂建成投产后将达到24GWh,每年配套30-50万电动车。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预测,预计到2030年,欧洲本土对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400GWh。

2

中国电池企业抓住欧洲产业配套机遇出海布局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表示,到2025年欧盟不需要再依赖进口电池。值得玩味的是,塞夫科维奇并没有提及技术、原材料等层面是否进口的问题,这意味着,只要是本土生产的车用动力电池皆可。

事实上,在欧洲本土电池制造商完成电池商品化的这三四年间,也正是欧洲汽车制造商承受较大压力阶段。按照欧洲各大车企各自的战略规划,几乎每家整车企业都需要在电动化车型和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动辄数十亿欧元的研发费用,随着欧盟愈发严格的排放法规颁布,各大车企不得不加速电动化转型。

由于疫情的原因,欧洲各国政府以及车企都在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和转型力度。德国政府计划投资50亿欧元,其中10亿元将用于延长电动汽车购买激励措施至2025年,该计划还计划用于车企转型、生产线调整以及卡车补贴。

除了政府层面的投资计划外,欧洲部分车企也在11月发布了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计划。大众汽车在11月表示,未来五年对电气化、混合动力技术和数字技术方面投入约730亿欧元。其中,电动车上投资将达到350亿欧元,110亿欧元用于指定现有车型开发混动车型。宝马集团也在三季度报中表示,到2022年,所有德国工厂都将生产电气化车型,并计划扩充包括电机、电池等工厂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预言家经过梳理后发现,目前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在欧洲的建厂地分别位于德国东部、德国中西部、德法交界处。通常电池供应商将工厂尽可能建在靠近汽车生产基地的地方,以避免长途运输。上述三家电池制造企业纷纷对应戴姆勒、宝马以及福特、PSA生产工厂。有外媒猜测,位于萨尔州的蜂巢工厂附近是福特汽车制造厂的所在地,基于就近采购电池的行业逻辑,福特极有可能向蜂巢能源订购电池。

3

欧洲引入外部选手培育本国产业链

相对而言,欧洲对于外部电池企业进入的限度较为宽容。从企业供应合作的层面来看,目前,欧洲车企更多选择亚洲电池企业合作,LG、松下、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均在供应列表。

但这不并不意味着欧洲本土没有电池企业,但需要注意的是,电池企业从创立到电池规模下线需要较长时间线。从工业基础来讲,相比之下,欧洲电池产业基础较弱,新能源汽车也仅仅在整车生产端拥有较强实力,但上游电池供应还停留在进口阶段。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日韩三国的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的材料及设备等产业链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细数欧盟近期推出的政策来看,电池产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欧洲车企带动下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新基建”。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控制最上游的锂矿资源是重中之重。根据2019年中国锂业大会信息,全球现已查明的锂矿资源总量约6200万吨,主要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中国已经掌握了全球一半的锂矿资源。反观欧洲,自有锂矿资源少,海外布局晚,至少在上游一端,并不占优势。即便是全部投产,在有效产能、供应速度、技术水平也不及中国企业。

可以发现,中国锂电材料及设备配套的全球化正在加速,在欧洲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新基建中,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正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中国系、韩系还是欧洲本土系都开始越来越依赖中国企业。

汽/车/预/言/家

文字由汽车预言家原创,转载请说明。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