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1 18:21:37来源:掌上运动
WINTER|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
推荐公众号|运动冠军
百万运动健将都在关注哦
最近,著名自媒体『杨毅侃球』刊发了一篇报道,点击可读——
一文激起千层浪。
这一张小小的运动员等级证书,其中所标注的内容并不多。
国家体育总局一级运动员证书
姓名、性别、项目、成绩、比赛名称、比赛时间、比赛地点、证书编号,大致上就是这些,然而在升学这件被全部中国家长所重视的事情上,这张证书所蕴含的意义,可不仅仅只是这些。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意味着在高考里一举击败成千上万的竞争者。
如果说现在的体育测试是一个绕不过的门槛,在2014年中、高考改革之前,一、二级运动员证书的优势更为明显。
在部分地区的加分政策里,一张一级运动员证书代表着整整30分。
经过改革之后,如此简答粗暴的加分政策逐渐在各地取消,但扶持政策依然存在。
去年7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就曾表示,对于高中生来讲,一级运动员考大学时会有很多扶持政策,甚至可以免高考上985、211大学。
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称号的足球学生可以通过免高考,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统一命题的文化考试,及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的体育加试,进入心仪高校学习。
像2015年河海大学在“体育单招”中自主出卷的文化课考试形式,如今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统一命题的文化考试所取代,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为180分,如果运动员等级证书更高,还可以在180分的基础上最高再降低50分录取。
可以说,为了给体育特长生打通升学通道,这样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小。
然而正是因为力度如此之大的扶持政策,就有人动起了歪心思。不管是通过体育单招,还是高水平运动队的形式招生,体育测试的自主权都掌握在学校的手里,尤其是对于像足球、篮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很难将考生的体育能力完全数字化,从而排出名次高低。
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中,高校就在无形间掌握了“降低考生文化考试难度”的权力,如果能“打点好“高校内的各路关系,考生便不用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度竞争。
而在改革之前,直接加分的诱惑更是让很多学生、家长铤而走险。
联想到各个体育赛事,多少青少年为一纸证件奔波。原本追逐“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原本因为天赋与热爱而投身的训练……到头来,成了“达级、达级、达级”……
为了一个达级,仅今年就出现过多起“载入史册”的事件——
(1)某省的田径锦标赛,计时系统出现严重“失误”~~~只为照顾个别需要达级、水平欠佳的“运动员”。
(2)疫情之下,各地比赛数量锐减,很多孩子和家长辗转各地,只为参加一场达级赛。
(3)一些地方,一个达级赛的参加名额,甚至被炒到上万块。
…………
2019年,因为一封举报信,23岁的祝某失去中学时取得的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的同时,也失去了武汉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2012年,祝某以全国羽毛球冠军赛混合团体第八名的成绩,申请取得一级运动员称号。借助这一身份,次年,其参加武汉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最终被录取,2017年毕业。今年1月2日,湖北省体育局发布公告,撤销祝某一级运动员称号。调查发现,2012年的全国羽毛球冠军赛,祝某“并未出场比赛”,不符合“全国冠军赛团体第四至八名的出场运动员可申报一级运动员”的规定。(中国青年报2019.1月11日)
一个学生要被认定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是很困难的,也正是因为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很困难,因此,对于国家一级运动运进大学,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就比较低。对于真正的国家一级运动员来说,这无可厚非。然而,却有人盯上了这一特殊类型招生通道,想弄一个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名校。而表面严格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审批,却存在漏洞,给了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要进一步完善特殊类型考生的招生,就必须堵住所有漏洞。
祝某是以团体赛获奖成绩申请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而参加团体赛“滥竽充数”获得奖励,然后以获奖成绩申请国家一级运动员,是这类造假的基本手法。因为按照团体比赛的规则,只要列进运动员名单的运动员,即便没有上场比赛,都可以获得团体赛的奖项。
运动队的负责人对造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如果运动队负责人按运动员的真实水平,确定运动员名单,安排运动员上场打比赛,并根据具体上场情况,审核申请国家一级运动员材料,那么就不可能出现有人混进运动队,没有上场比赛,却获得比赛成绩,然后申请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情况,这需要有关部门严肃调查。
负责最终审核的体育部门也应该根据团队比赛的情况,要求每个申请者,既要提交获奖成绩证书、秩序册,还要提交比赛视频,这样就可以排除那些只进名单,没上场比赛的运动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但就是采取这种做法,还可能被钻空子,教练可能在在无关比赛成绩时,把某人派上场,露露脸,由此获得上场的资料,以此申报国家一级运动员。
进一步堵住漏洞,就需要完善公示,以及招生高校对国家一级运动员的专业测试。
针对自主招生,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学要详尽公示学生的申请材料,这抓住了公示的重点,即应该向最了解学生表现的群体公示,接受监督。所有特殊类型招生都应该强化最基础的申请材料公示环节,申请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学生材料,应该在学生就读的高中学校,以及参加的运动队进行申请材料公示,并要求学校和运动队负责人对公示结果负责。
另外,高校在招生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特殊类型考生时,不能只看学生是否有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而不进行严格的专业测试,严格的专业测试,是可以把滥竽充数的运动员识别出来的,但遗憾的是,有的高校的专业测试并不严格,这就让造假者一路绿灯,只要搞定了第一步,后面就都没有什么难度。
为此,应要求高校对特殊类型考生的专业测试进行全程录像,以避免高校在测试环节“放水”。更重要的是,高校要推进学校治理改革,像招生这类教育事务,应该由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标准,并监督实施,以防止行政和利益因素对大学招生的影响。
虽然随着加分政策的取消、高校体育测试的趋严,“漏网之鱼”的确少了很多很多。
今年1月,教育部还发出了最新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各高校合理规划,一些生源不足或者可以从普通在校生中选拔培养的高水平运动队,比如橄榄球、龙舟、棋(牌)类、定向越野、手球、垒球、射击、赛艇、攀岩、健美操等,要逐步停止招生,向足球、篮球等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项目进行调整。
但不管怎么说,一张运动员等级证书依然是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在高考中,手持证书的考生依然享受着其他考生无法比拟的优惠政策,只不过以前是“假体育特长生”利用了政策,如今在“真体育特长生”之中,如何分辨出他们的高低,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
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关于达级,您的感受是什么?
欢迎留言!
综合来源:51青训、田径大本营、腾讯教育、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往期回顾
·
·
·
·
推荐公众号:顶尖运动员
属于专业运动员的公众号
听说运动健将都在关注哦
●扫码关注我们
推荐公众号:泳匠联盟
一起分享游泳点滴!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ID:go-swimmer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泳匠联盟
潮/品/推/荐
双12
NEWARRIVAL
棉服
¥特价
马甲
¥特价
羽绒服
¥特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新款
听说运动员都爱穿的装备哦
春季特惠,前20加好友,立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