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中国人最痴迷的城市,为什么是她?

发布时间:2020-12-07 17:21:33来源:最爱历史

邓贽嘉试作样式,编号B612

苏州,

是个了不起的城市。

自古以来,便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作为“中国式诗意”的城市典范,

苏州在太湖边上屹立了2500年。

在这两千多载的岁月中,

苏州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钟声,

是宋代词人贺铸梅子黄时雨的“闲愁”,

也是唐伯虎失意后,醉梦的桃花坞。

这座城市,似水柔情。

她,就是诗意的苏州。

01人间天堂

苏州这块风水宝地的形成,

与其漫长的地质发展史息息相关。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

东临上海,南接浙江,

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全市地势低平,

平原占总面积的55%。

据记载,

苏州位于湖、苏中断束构造带上,

65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

使这里产生了一系列自北向东的褶皱和断裂。

这些褶皱断裂,

把区内连续的地层破坏得支离破碎,

由此,便形成了苏州自古以来

“湖荡密布”的自然形态。

除此之外,

苏州的河流在城市功能上也起到重要作用。

唐代白居易说苏州是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邓贽嘉试作样式,编号B612

实际数据显示,

苏州拥有大大小小2万多条河道,

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

河港纵横,水网交错。

在河流、湖泊的环抱下,

苏州最终成了被称作“人间天堂”的自然乐土。

诗意的历史,

在这片土壤萌芽。

→请横屏观看:鸟瞰苏州

02姑苏·兴起

距今3000多年前,

周人首领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让位给弟弟季历,

从千里之外的镐京(今西安)南下,

自我放逐到太湖边上的梅里,

与当地人通婚,断发文身,

建立了传说中的“勾吴之国”。

这是《左传》中“泰伯让国”的故事。

季历没有辜负父兄的期望,继位后推动周走向强盛,

他的儿子,即周文王姬昌,

而流亡的泰伯、仲雍成为吴国的祖先。

无锡梅里古镇卫星照及古镇内景照片。无锡梅里古镇,是历史意义上的“江南第一古镇”。

公元前561年,

吴王寿梦去世,

为避开楚国锋芒,

新任吴君诸樊决定将国都南迁至今天苏州一带,

这是苏州作为古代都会的开端。

诸樊死后,

吴国又换了几任国君,

终于在一场政变之后,

诸樊之子公子光掌握实权,

登基称王,即吴王阖闾。

苏州姑苏阊门

常言道,

没有伍子胥,

就没有苏州城。

2500年前,

这里见证了吴国从兴盛到衰亡的剧变。

据史书记载,当年伍子胥受吴王委托,

不辞辛劳来到吴中之地,“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在水网密布的太湖之滨构筑了一座崭新的都城,

人称“阖闾大城”,即今天的苏州古城,

从此,苏州成为江南一带最重要的

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姑苏古城门“胥门”

诗意的另一面往往是悲剧。

当新任吴王夫差大败越国,

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后,

伍子胥的厄运就到了。

在多次规劝吴王杀害勾践未果后,

伍子胥被吴王赠剑赐死。

临死前,万念俱灰的伍子胥留下遗言,

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

挂在东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之后的历史果如伍子胥所料,

吴国被越国灭亡后,

“阖闾大城”默默看着旷日持久的列国争霸逐渐远去。

→请横屏观看:苏州古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以今天闽、浙、苏南一带为会稽郡,

以吴国古城姑苏为治所,称吴县。

秦汉的吴县虽为县,其疆域却如今天苏州市一般大。

姑苏城,成了人们口中那座江东第一都会。

汉末群雄并起,

“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奠定东吴基业,

他年轻的生命消逝在了吴地,不幸死于小人刺杀,

而他的好兄弟周瑜,

也在赤壁立下不朽战功后英年早逝。

姑苏城外,尽是英雄悲歌。

孙策之弟孙权据江东建立吴国,

吴郡(治所即吴县)与丹阳郡、吴兴郡并称“三吴”,

且为三吴中最重要地域。

几个世纪后,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那个让金主完颜亮垂涎的大都会,肇始于此。

公元4世纪初,西晋灭亡,

华夏大地自此进入近400年的分裂。

彼时,北方战乱不断,苏州独偏江南,

成为以富庶著称的“三吴奥区”之一。

随着北方名士衣冠南渡,

这里也开启了一波文化建设的高潮,

无数的寺院宝刹、亭台楼阁拔地而起,

奠定了这座千年水乡之城古朴典雅的基调,

也带给了吴人别样的佛系心态。

请滑动查看

进入隋唐时期,

在隋炀帝的宏图伟略下,

一条将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长江

五大水系连成一体,

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同时。隋朝废吴郡,正式将其改名为苏州,

这是苏州得名之始。

从唐代开始,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以长江流域为主角,

从西向东,迁移到了扬州、苏州、杭州等地。

南北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的频繁,

大大刺激了苏州的经济发展。

于是,在此基础上,

人们开始兴修水利,疏浚河道,

苏州古城逐渐形成“大河三横四直”的规整形态。

京杭大运河

宋、元时代,

大批文化人士一路南下,聚居与此。

姑苏城内文化娱乐行业兴盛发达。

正如宋代词人俞德邻在《姑苏有赠》中描述的:

“画楼珠翠列娉婷,辽鹤重来失故城。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虽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浆莼波急去程。却倚阊门重回首,笳声呜咽暮云横。”

尽管此时南、北方依旧战火纷飞,

苏州亦屡遭摧残、焚毁,

但凭借着雄厚的物资基础以及成熟的人文理念,

古城历经沧桑,仍旧称雄江南。

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时期,

苏州经济进入鼎盛时期。

对外交流和贸易兴盛的状态,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

为苏州经济、文化、市井生活等

多样化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苏州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工商业重镇、丝织品中心。

上:苏州刺绣研究所内下:苏绣

这一时期,苏州是江苏当之无愧的一哥。

明代的江南巡抚,清代的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

以及为皇家采办日用品的

专设机构“苏州织造署”都在苏州。

社会生活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

使得苏州人较早地矫正了过去重文轻商的思想,

为苏州的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诗意的苏州,浸润于这似锦的繁华之中。

《姑苏繁华图》局部·阊门

03文风蔚然

网上有一个话题,

如果把中国各大城市比作班上的每一位同学,

班干部应该由哪些城市来担任呢?

很明显,苏州是这个班级里的文艺委员。

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苏州很早便形成了崇文尚学的风气。

从春秋时的季札、言子、孙武,

到三国时期的张、朱、陆、顾四大士族。

从吴中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祝枝山,

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等,

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千年文脉的蔚然兴盛。

姑苏城·局部

据统计,苏州历史上科举盛行,人才辈出。

“状元”,为举子之首,

有清一代,全国共有114人获得此殊荣,

其中,26人来自苏州,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然而,

苏州有后世如此璀璨的文化成就,

不得不提及一位宋代词人、政治家,

范仲淹。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

范仲淹主政苏州。

他尝说,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材。

于是,他在苏州古城内,

择一风水宝地兴建规模宏大的府学,

是为如今的苏州文庙。

苏州文庙

这种庙学合一的办学体制,

既节省了占地空间资源,

也使得办学效率大大提升。

范仲淹的成功经验,

逐渐被各州县学习模仿。

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有乡学,

一如《学门铭》中所言,天下郡县学莫胜于宋。

范仲淹曾在这里留下“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的名句。

除此之外,

在苏州定居、游览、任过职的宋代词人还有,

苏舜钦、周邦彦、秦观、谢逸、

范成大、吴文英、蒋捷等众人。

于是,在苏州各处便留下了词人们的“观后感”。

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沧浪亭: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石湖: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铜观音寺: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周庄古镇: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木渎古镇: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请滑动查看

04园林之城

苏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到此歌以咏志、抒发情感,

而诗词大家的到来,

除了给后人留下名句名篇外,

也为这里的私家园林建设

提供了思维发散的创意空间。

苏州私家园林历史源远流长,

全盛时期,城内共有200多处风景各异的园林建筑。

与喧嚣的市井街道不同,

园林更像是主人家独享的一片片自由森林,

以湖为核心,成江南百景,

山水环绕,怪石嶙峋,

亭台楼阁点缀其中,

诗情画意,境界宽广。

航拍拙政园

要筑起这样一座园林,

耗资巨大自不必说,

更重要的是,

建山造景需搭配得宜。

“理水”,

这一方式充分运用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特性,

以水为园林脉络,

勾通园林各处景观。

网师园

“筑山”,

选取太湖中天然雕刻的大块岩石,

修筑石峰,叠石成山。

留园冠云峰

栽花种树,

根据水、石特点,种上虬松、柔柳,

再辅以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如丹桂、红枫、金橘、秋菊、蜡梅等,

为园林增添视觉、嗅觉上多重感受。

兴修建筑,

即最后根据园景特色,

修建布局自由,

外墙朴素的亭台楼阁,

如此,

一座座令人陶醉的私家园林建成。

→请横屏观看:狮子林

05姑苏·梦断

到了晚清,

由于清政府的落后与腐败,

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

随后,

江浙一带陷入“太平天国运动”的浪潮之中。

作为当时江南的经济重镇,

苏州的富庶令太平军首领们垂涎欲滴,

遂将其据为己有。

太平天国忠王府,如今的苏州市博物馆

但苏州历来为朝廷赋税重地,

因此,大战不可避免地再次在苏州古城中燃起。

从1860年被太平军占领,到1863年淮军屠城,

历经三年太平天国之乱后,

苏州已成废墟。

正如时人所言,“虎丘一塔幸存,余皆土阜。”

遭受痛击的苏州,从此一蹶不振。

另一方面,

真正导致姑苏衰落的根本原因,

是近代上海的崛起。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

原来局限在广州一口通商的

棉布、丝绸、茶叶等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

迅速转移被转移到新港口“上海”。

上海外滩

上海拥有航海时代所必须的深水港优势,

因此更受西洋人的欢迎。

上海逐渐从过去的小渔港

发展成为整个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

资本抽离,人口迁移,

曾经的江南“雄州”变成了千疮百孔的废城,

苏州,乃至整个长三角的的繁荣,

一部分被上海继承。

以前的说法,是“江南一切以苏城为依归”,

到19世纪末,变成了“苏州商市行情悉依上海为准”。

历史上,上海曾被称为“小苏州”,

这时候,苏州反过来被称为“小上海”。

久而久之,

就连当初令世人惊叹不已的苏州发达河流水系

也越来越淤塞,污染严重。

苏州,这一过往的江南明珠黯然失色。

苏州人不认命。

苏州虽然衰落了,可底子还在。

辛亥革命前后,苏州与周边城市起了争执,

为了争夺省会,

当时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乱成一锅粥。

1912年,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

参加革命后当上江苏都督,

关于选择省会,在苏州和南京之间摇摆不定,

程德全来回跑,两边都没法讨好,

气得跑去上海“养病”。

之后,

南京成了民国的首都,

苏州又成了江苏省会,但其地位并不稳固。

1928年,江苏选新省会,

省政府开会时,镇江6票,扬州2票,苏州仅得1票。

从巅峰跌落,比攀登顶峰的过程更为痛苦。

06苏州·复兴

盛世再临,

苏州人点燃复兴的火种,

找回了当年“带头大哥”般的存在感。

如今,苏州经济虽不再称霸全国,

却紧随北、上、广、深等六大城市之后,

排在全国第七位。

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2019年普通地级市GDP20强中,

苏州稳居榜首,GDP总值达19235.8亿元,

在所有普通地级市中难逢敌手,

更是力压多个省会、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苏州GDP总量在江苏省内,

也总是毫无悬念地排名第一。

苏州还是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

城市规模丝毫不逊色于上海、南京。

用星爷的电影台词来说,

我感觉到,全部都回来了。

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

苏州的城市面貌也悄悄地发生改变。

与过去小桥流水景观不同,

现在的苏州在建筑风格上

更注重现代高度与古老文化相融合,

这是新时代的诗意。

→请横屏观看:航怕苏州

在新的城市规划中,

摩天高楼似乎是城市建设的新重点。

东方之门,俗称“大秋裤”,

总高度301.8米,约为法国凯旋门的6倍,

地处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的东端。

点击播放视频:苏州“东方之门”夜景

苏州第一高楼,苏州国际金融中心,

这个高达450米的摩天大楼,

在2018年封顶后创造了江苏高楼新记录,

成为金鸡湖畔的新地标。

苏州国际金融中心

苏州未来第一高楼,苏州中南中心将高达499.15米。

设计者将这样的苏州,称为“垂直园林城市”。

苏州CBD夜景

近年,随着政府重视,

加上苏州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增强,

苏州的城市水系也在慢慢变好。

据悉,苏州2万多条河道,以后都会有“河长”,

对待治水,苏州人很认真,

"东方威尼斯"这个名号,苏州也不是白叫的。

环卫工人正在清理河道

很多人不知道,

苏州是金庸生前最喜爱的城市之一。

金庸从小吃着苏州菜长大,

最爱听吴侬软语的苏州话,

他的祖母,就是苏州人。

先生说,听苏州小姑娘讲苏州话,

软软糯糯的,特别好听。

在他的笔下,阿朱、阿碧说的就是苏州话,

段誉初入苏州,听着苏州话,仿佛倾听天籁之音。

爱苏州的金庸,

曾在苏州大学教诲年轻学子,

要有苏州人的生活态度,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事事要淡泊。

苏州大学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

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狮子林”曾经的主人,

贝润生也说过: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苏州贝家第15代贝聿铭,是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

年轻时已移民海外,却从未忘记苏州、忘记中国。

他亲自为故乡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极富中国古典审美情趣,

被称为”中国最美博物馆“之一。

当时,

贝聿铭之子、建筑师贝礼中对这个设计也感兴趣,

但贝聿铭说:

“我的儿子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

我是苏州人,也是中国人,这个设计要我亲自来。”

大师们对苏州的热爱,

说出了苏州在衰落百年后再次腾飞的秘诀:

苏州人不仅继承了姑苏两千年繁华,

更传承了诗意的人文精神,

守住了中国文化的根。

点击播放视频: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的钟声、拙政园的荷花、阳澄湖的蟹、

周庄古镇的砖瓦、苏绣的花鸟、昆剧的曲调,

这些千年传承,无一不在诉说着

苏州人在激荡的变革中走向复兴,

又始终保持着诗意的初心。

1994年,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带着“新加坡经验”来到中国,

在走访了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后,

最终选择了人文底蕴深厚、毗邻上海的苏州。

同年,

金鸡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横空出世。

诗意与现代的碰撞,

形成了对外经济合作的“苏州模式”,

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学习效仿的对象。

苏州这才有了领跑江苏,

领跑全国各大地级市的实力。

诗意的苏州,

就是这么了不起!

从姑苏区远眺工业园区

参考资料:

徐耀新:《名城苏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徐叔鹰:《苏州地理》,古吴轩出版社,2010

李旸:《论三横四直与苏州古城水系设计》,《艺术百家》,2017

陈璇:《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举措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陈键行:《苏州园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倪勇:《论石在苏州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东南大学学报,2010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汤钰林:《苏州文化遗产丛书》,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

创作团队

撰文:大唐梁金吾、南朝子云

图片:图虫创意、摄图网、部分来自网络

排版、制图:邓贽嘉

...完...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