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9 09:59:38来源:利刃号
《汉书》中说道,"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因此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就在近段时间,中国就从印度手中进口了大批粮食,引发国际关注。
据俄罗斯列格努姆通讯社12月5日的报道,中国以每吨300美元的价格,一次性从印度采购了10万吨大米,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表示,这是中国30年来首次采购印度大米,自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就没有进口过印度大米了。报道称,"传统上",中国一直进口泰国、越南、缅甸乃至巴基斯坦的大米,很少或者几乎不从印度进口大米。中国此次采购的大米总价不过3000万美元,为何会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与猜测?
一方面,2020年是"新冠"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全球均不同程度出现"粮食危机",列格努姆通讯社就指出,"今年世界谷物出口下降"。据《人民日报》海外网8月3日的报道,联合国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受到疫情冲击,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中国在此背景下,罕见进口印度大米,自然引发关注与猜测。
△联合国: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就在联合国发出全球濒临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的警告之后不久,中国于8月1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光盘行动",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务必"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的节约氛围"。于是很多人,包括不少国家纷纷猜测,中国是否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粮食危机",中国的粮食是否"不够吃"了,中国罕见从印度采购10万吨大米,自然也就备受关注了。
另一方面,今年也是中印两国关系紧张的一年。从今年4月份开始,印度持续在边境地区挑衅,并多次非法越线占控,至今仍占据班公湖附近地区,光前线就驻军超过5万,后方还有30多万人保持高度战备。按道理讲,中印关系目前处于自1962年以来最差的阶段,中国没道理还采购印度的粮食,但中国却偏偏这么做,这也自然引发猜测。那么中国真的面临粮食危机吗?其实并非如此。
根据农业部与海关总署的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就"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时就达到了470公斤/人,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400公斤/人的水平。三大主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均不存在所谓的"进口依赖"。因此,目前中国的确不存在任何的"粮食危机",之所以采购印度10万吨大米,这其实就是一个"市场行为",无需做出过多解读。
俄罗斯列格努姆通讯社的报道,中国之所以采购印度大米,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泰国、越南、缅甸等中国传统的粮食进口国,"今年减少了出口并提高了价格",比如说,越南从3月24日开始就停止了大米出口,优先保障国内供给;俄罗斯随后也出台了限制小麦出口的禁令。另一方面,印度依然还在对外出口大米,且"供应商的价格相对较低",两相对比之下,中国自然从印度进口了,这完全是"市场行为"。
当然,也有人解读为,中国对印示好,拯救一下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印度经济,所以才采购印度大米。但这也是站不住脚的,毕竟10万吨大米,每吨300美元,也就3000万美元,而且这3000万美元还能换回10万吨大米,可不是白送的。印度怎么可能为了3000万美元的"外贸大单",就停止对外挑衅。再说了,印度经济陷入严重衰退,3000万美元远远不够,无异于想用一根毛线把陷在泥潭的大象拉出来,这可能吗?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中国并没有粮食危机,但在未来几年,的确存在巨大的粮食缺口。据新华网8月17日的报道,中国社科院就在《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指出,估计到第14个五年计划后期(2025年),国内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的缺口约为2500万吨。但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转移、农业就业人员下降以及农村老龄化加剧造成的,这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