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200w年薪,200㎡住房,1000w科研启动费……高校招聘还可以靠什么吸引教师?

发布时间:2020-12-09 20:59:42来源:麦可思研究

教师薪资待遇一直是热议话题。

近期,多所高校发布招聘启事,以优渥的薪资待遇广揽人才。

多所高校高薪招聘教师

查阅部分高校网站我们看到,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发布的2021年教师招聘公告显示,学校不仅为杰出人才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年薪,而且还提供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300万元安家费、不低于10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建立实验室,等等。

宁波工程学院为高层次人才开出的待遇如下:学术领军人才安家费不低于1000万元;学科带头人安家费120万~15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25万元;学术骨干安家费90万~12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20万元;优秀博士安家费70万~9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20万元。

临沂大学也在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为各类高层次人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安家费50万~300万元;实验学科科研启动经费20万~800万元,非实验学科科研启动经费10万~300万元。

深圳大学在发布的招聘教师公告中写道:预聘—长聘制教师年薪38万~70万元/年;特别优秀的应聘者享受15万~20万元/年的专门工作报酬。

薪资待遇是求职时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高校抛出橄榄枝时使用的“惯用伎俩”,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凭什么吸引教师呢?

麦可思曾对中国高校工作吸引力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满意的薪酬及福利”(66%)是被访问的大学教师眼中具有工作吸引力的大学最需具备的条件,其后依次为“个人的学术/职业发展能够得到有力支持”(61%)和“晋升、排课、评优等各方面管理制度公正、透明”(53%)。在工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除公积金以外的住房补贴、教师宿舍或购房优惠”和“高质量的子女入园入学机会”(均为62%)是对大学教师最具吸引力的福利待遇。

可见,职业发展是除薪资外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同样,求职者也会以此为参考作出抉择。此外,硬件设施也是求职者看重的因素,因为这是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招聘亲自出击

曾经国内一所新建高校(简称A校)在海外招聘时,就因硬件设施不及其他学校而错失贤才。

当年,A校在海外高校作招聘演讲时,效果非常好,数百人的会场,场场爆满,大家都对他们的教育理想主义非常感兴趣。

虽然A校招聘演讲效果好,但真正的招聘效果却没有B校好。

B校是香港老牌名校,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与设施完备的实验室。相比之下,尽管A校可以提供同样丰厚的薪酬,但没有设施完备的实验室,很多博士望之却步。

因为一旦他们选择A校,就要担负快速建立实验室与带本科生进行研究的双重重责。

作为年轻人的博士毕业生,在终身教职制度的压力下,他们非常害怕浪费时间,即便已经博士毕业,但是羽翼并没有长全,仍然希望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而不是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把自己作为试验品。

针对此情况,高校在招聘时可以着重展现学校的优势。

比如,上述的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就在招聘公告中明确,学校可以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建立实验室,配备科研助手。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赴海外招聘时,也曾强调学校所处的优势,即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尤其是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崛起的一批大科学装置,以及下一步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筹划国家实验室的目标,都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极强的吸引力。

即使给出了优厚的条件,高校招聘大学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必要时,高校也可以放下身段,亲自出击。

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曾在其著作《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志》中提及当初远赴海外招聘贤才的经历:

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不理会时差干扰,立刻去进行宣传、访问,这样出勤确实有点辛苦。到达普林斯顿大学时,已有四五十位教授、研究人员和博士生聚集一块,等听报告。之后有问有答,还有些个别讨论。随后又马不停蹄赶往哥伦比亚大学,作同样的报告、回答问题,结束后就抓紧时间,走向一些预先认定的对象的办公室,上门专访……有一次居然六天里跑了九个地方。

近年来,很多国内大学也放眼全球,纷纷到海外招聘高层次人才。

2019年,为壮大师资队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赴俄罗斯、波兰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招聘会吸引了当地众多的博士、博士后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参加。参加活动的青年学者表现积极,投递简历意愿强烈,学校共接收简历100余份。

2017年,上海12所高校首次以组团的方式赴美招聘。据参加招聘活动的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招聘第一站的宣讲之后,学校通过“一对一”洽谈方式,初步接触到了包括自然科学、医学、新工科等学科领域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双方建立了联系,今后将保持实质接触。此外,学校还收到近百份简历。

除了钱,还可以谈谈教育情怀

在招聘时,高校还可以阐述教育理想,以情怀打动求职者,这对于众多身居象牙塔的人来说是很有影响力的。

上文提到的A校当年在海外招聘演讲时,就用了这一招,使很多求职者对该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你愿意成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与我们一同奋斗的人吗?你愿意成为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吗?如果愿意,那我们学校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招聘时,高校也可以这样说。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家玮.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4-105.

[2]申梦晗.在美国参加教授招聘会[J].麦可思研究,2014(8):104-105.

[3]樊丽萍.沪上12所高校首次组团赴美招聘高层次人才[N].文汇报,2017-12-23.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网站

往期推荐

01.

02.

03.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本期责编|麦可思丁楠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