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因为说真话,我被同事孤立了”

发布时间:2020-12-16 13:59:44来源:智联招聘

前些日子,朋友小王向我吐槽,自己因为“说实话”而被同事孤立的惨痛经历。

原来是公司领导为了解员工情况,把小王叫过去进行谈话。谈话过程当中,领导顺便问起,每月初定下的销售任务总是完不成,到底是什么原因,营销部有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每天打电话联系顾客。

随后又说道:“你只管说实话,我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不会告诉别人的。”

于是,小王便放下心来,自认为表现的机会到了,立马将“实情”全盘托出:“营销部的同事根本就没有按要求每天打满相应数量的电话,大部分时间都在摸鱼。尤其是谁谁谁,上班时间基本都在闲聊,还有谁谁谁,偷偷利用上班时间赚外快。”

未曾想,小王刚“举报”完,领导下午就将他点的几名同事叫到办公室一顿发飙。不用说,大家稍微猜一猜就能知道是谁说的,小王也因此遭到了部门同事的排挤,让其懊悔不已。

不得不说,身在职场,即使是真心为公司好,或是为他人着想,对于要不要“说实话”这件事情,也得三思。

毕竟,多说可能带来的麻烦远比少说或不说更大。轻则影响人脉关系,重则影响职场晋升,不可大意。

为什么职场上“说实话”要三思?

1、圈层相对固定,影响人脉经营

一般来说,除了转岗或是跳槽,那么个人所处的圈层相对来说偏于固定。因此,若像文章开头的小王那样,一个不下心就把办公室好几个每天朝夕相处的同事给“供”出去了,不管事后有没有被人发现,都等于给之后的路埋下了一颗钉子。

毕竟,行业圈子就那么大,一旦被安上“告密者”“打小报告”等标签,对之后的职场发展之路没有半点好处不说,还容易让老板对你心存疑虑。

要知道,很少有领导敢重用“勇揭人短”的下属,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将来换成其他和你谈话,你是否也会将领导的不足之处和盘托出。

2、视角不同,所见不一定是真

年底将至,主管安排小刘策划年底顾客答谢会,并对一些VIP顾客进行电话回访,喜欢什么类型的新年礼物。

对此,小刘很不理解,向同事抱怨道:“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他们既然都已经是VIP了,肯定会回购我们公司的产品。何必再花精力给顾客赠送答谢礼物,送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喜欢。”

但实际上,在顾客答谢会这件事情上,小刘的意见就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想法,进而忽略了活动背后的深层且长远的目的。

这也是职场中最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习惯性用“我觉得”“我认为”等主观词汇,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工作阅历不足,或是视角受限,在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对还是错误的情况下,贸然发表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面,职场上难免会听到些闲言碎语、八卦传言,但这其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在无法判断事情真伪的情况下,随意传播甚至妄下结论也是职场大忌。

3、场合不同,相同话语将产生不同效果

在日语当中有一个短语叫做“空気を読む”,直译过来表示读空气,但这里的空气并非真的空气,而是指在某种情况之下对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进行推测和判断。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有眼力劲儿”。

比如,领导ppt上存在数据错误,直接在会上公然指出,就属于不看场合。直接导致老板下不台不说,其他同事看着也尴尬。相反,事后找机会委婉向领导进行确认,则更容易让人接受。

要知道,大多数人讨厌的并非是“实话”本身,而是不喜欢将实话说得“横冲直撞”的人。

因此,说实话方式便显得极为重要。说真话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真话说得有水平,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就很关键了。

如何才能把“实话”说得有水平?

1、适当包装语言,学会巧妙地表达

之前热播综艺《忘不了餐厅》中,张艺兴与黄渤面对面坐着吃饭,两人聊起这样一件温暖的事:

黄渤在一次给张艺兴打电话的时候,前30分钟,黄渤都是转着弯讲一些日常的事情。直到最后20分钟,黄渤才逐渐把话挑明,点出其不足之处。用张艺兴的话说,那就是:该点的都点到了!

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也很好的维护到了对方的自尊心。

其实,许多时候,说话得罪人的原因不在于“诚实”,而是“过分诚实”。完全不在乎对方想法,噼里啪啦将“实话”倾倒而出是十分不可取的。

适当进行语言上的包装,或是在此之前铺垫一些场面话会让人更乐于接受。

2、懂得过滤和留白,说话留三分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事例:上班时候,同事家里有急事,跟主管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随后,主管外出公干,副总突然来到办公室找离开的那位同事,你该怎么回答。

结局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是实话实说,同事家里有事请假回去了,但容易让副总对其产生不好的印象。或是说谎打掩护,称其跑业务去了,却往往架不住盘问,随时可能会露出马脚。

这种时候,最好的选择是「说话留三分」,将自己所知晓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如:他刚刚出去了,需要我现在打电话联系他吗?

阐明他“不在”这个事实的同时,也进行了适当留白,未透露对方行踪。毕竟副总所关注的重点是寻找同事传达及了解信息,而非外出目的,如果并没有紧急的事情,自然会说那算了,等他回来再说。如果事情紧要,也方便同事自行判断,及时应对。可谓一举两得。

3、分清场合,避开不合时宜的话

《演员请就位2》节目里,郭敬明和李成儒产生严重的意见分歧,作为主持人的大鹏,没有站出来调节气氛,缓解尴尬不说。

而是继续煽风点火,甚至直接站队到了郭敬明这边,因此备受诟病。作为主持人来说,这么明显“拉偏架”的话,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毕竟主持人的职责是把控现场,掌控局面。即便想说的实话如此,也应该及时忍下来,事后再找机会表述观点。最重要的,是缓解当下的尴尬局面,而非火上浇油。

职场也是同样,表明自己观点并没有错误,但也需要分场合和对象。就算是对的话,要是在错的时机、错的对象面前说出,就算金玉良言也会大打折扣。

4、尽可能坦诚地提出建议,少作个人评价

回到文章开头,领导找小王了解员工信息,其本意其实并非为了解营销部员工的工作状态,而是因为每月初定下的销售任务总是完不成。

这个时候,与其纠结该怎样用漂亮的话语将“违纪”的同事和盘托出,不如回归问题本身,对于如何达成销售任务这一事情给出坦诚的建议。

比如:“营销部的同事每天都有打电话的,但是因为无法呈现具体的通话数量,所以未能呈现具体的通话成果,如果把每月的通话量及进店率细化到每一天,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或是:“经常有看到营销部的同事在打电话,尤其是谁谁谁和谁谁谁最为努力,另外谁谁谁相对来说稍微要少一点,对着电脑的时间会更多一些,可能是线上联系的顾客。”

尽可能用客观的描述,减少个人的评价,其余的交给领导自行判断,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要知道,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底层逻辑才是最重要的。“实话”无罪,难的是通过最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述。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只有在沟通的时候抓准问题本身,避免无关争端,才能降低后续的沟通成本,避免尴尬局面的发生。

留言说说,你觉得职场该不该说真话?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